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Z 斩伐同一束

"斩伐同一束"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0 09:45:35


简介: “斩伐同一束”出自宋代苏轼的《榆》,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hǎn fá tóng yī shù,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
出处: 《榆》
内容:
我行汴堤上,厌见榆阴绿。
千株不盈亩,斩伐同一束
及居幽囚中,亦复见此木。
蠹皮溜秋雨,病叶埋墙曲。
谁言霜雪苦,生意殊未足。
坐待春风至,飞英覆空屋。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苏轼
诗人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翻译:

《榆》是苏轼的一首诗词,描写了在汴堤上行走时对榆树的感受,以及在幽囚之中再次见到榆树的情景。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榆树茂盛的绿叶让我感到厌倦,我走在汴堤上。千株榆树也无法填满一亩土地,它们被一束束砍伐。之后我被囚禁在幽暗的地方,却再次看到了这棵树。它的树皮被虫蛀,秋雨中的病叶掩埋在墙角弯曲处。有人说霜雪的苦,但生命的意义并不局限于此。我坐等春风的到来,飞舞的花瓣将覆盖空旷的房屋。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榆树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赞美。诗中的榆树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不屈,它们虽然被砍伐和腐朽,却依然在秋雨中生长,展现着生命的力量。作者在行走汴堤时对榆树的感受,表达了他对寻常事物的审美疲劳,对平庸生活的不满。然而,当他被囚禁在幽暗之地时,再次见到榆树,他体会到生活中的美好与意义,并期待着春风的到来,带来新生和希望。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自然的关注和对生命的思考,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对细微之物的观察,他传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美的追求。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让人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感慨。它呈现了苏轼对自然界的敏感和对人生意义的思索,同时也展示了他对自由和希望的向往。

总之,这首诗词《榆》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榆树在不同场景下的形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由、希望的向往。它是一首优美而深邃的诗词,凝练地表达了苏轼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wǒ xíng biàn dī shàng, yàn jiàn yú yīn lǜ.
我行汴堤上,厌见榆阴绿。
qiān zhū bù yíng mǔ, zhǎn fá tóng yī shù.
千株不盈亩,斩伐同一束。
jí jū yōu qiú zhōng, yì fù jiàn cǐ mù.
及居幽囚中,亦复见此木。
dù pí liū qiū yǔ, bìng yè mái qiáng qū.
蠹皮溜秋雨,病叶埋墙曲。
shuí yán shuāng xuě kǔ, shēng yì shū wèi zú.
谁言霜雪苦,生意殊未足。
zuò dài chūn fēng zhì, fēi yīng fù kōng wū.
坐待春风至,飞英覆空屋。
韵脚: 拼音:zhǎn fá tóng yī shù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二沃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斩 (会意。从车,从斤。古有车裂”之刑,故从车。斤,斧子,可用于杀人。本义古代死刑的一种。斩首或腰斩;杀) 同本义 斩,截也。--《说文》 斩,杀也。--《尔雅·释诂》 国既卒斩。--《诗·小雅·节南山》 斫头曰斩,斩要曰要斩。--《释名·释丧制》 掌斩杀贼谍而膊之。--《周礼·秋官·掌戮》。注斩以斧钺,若今之要斩;杀以刀刃,若今之弃市。” 不从令者斩。--《墨子·备城门》 法皆斩。--《史记·陈涉世家》 失期当斩。 借第令毋斩。 杀虎斩蛟。--《世说新 斩zhǎn砍,杀~首。~草除根。~钉截铁。~断魔爪。~敌者受赏。 斩zhàn 1.沾。

:伐〈动〉 (会意。从人,从戈。甲骨文字形,像用戈砍人的头。本义砍杀) 同本义 伐,击也。--《说文》 伐,杀也。--《广雅》 为酒醴,伐豚羔,舞长袖。--宋·苏辙《太白山祈雨词》 又如伐祭(砍头祭天);伐杀(杀戮) 砍伐 伐竹取道。--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坎坎伐檀兮。--《诗·魏风·伐檀》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伐薪烧炭南山中。 --白居易《卖炭翁》 又如伐取(砍伐取得);伐炭(伐木烧炭);伐薪(砍柴) 讨伐,进攻 伐 fá ⒈砍砍~。采~。~木。〈引〉敲打~鼓。 ⒉征讨,攻打讨~。兴兵而~。〈引〉声讨口诛笔~。 ⒊夸耀自~其功。

:同〈动〉 (会意。从冃,从口。冃,重复。本义聚集) 同本义 同,合会也。--《说文》 同重体合类。--《墨子·经上》 同人亲也。--《易·杂卦》 六曰同衣服。--《周礼·大司徒》 又如云同(云彩聚集);同天(共存于人世间);同合(使相一致;融会);同流(诸水合流) 相同,一样,共同(侧重于同样,齐一) 同事之人,不可不审察也。--《韩非子·说林上》 鸟兽不可与同群。--《论语·微子》 同予者何人。--宋·周敦颐《爱莲说》 同于真耶。--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同于幻耶。 又如同心戮力(同心 同tóng ⒈一样~样。~等。~感。~工~酬。一视~仁。 ⒉共,一起共~。~学。~甘共苦。 ⒊和,跟我~你一道走。 ⒋相似如~。她的面貌~她妈一样。 ⒌指相同~上。~前。"弍"~"贰"。 ⒍ ⒎ ①志同道合的人。特指政治理想相同的人。 ②我国人民之间平等的称呼。 ⒏ ①同父母所生的人,即亲的兄弟姐妹。 ②同一国的人台湾~胞。千万万~胞一条心。 ⒐ ①对于别人的遭遇在感情上共鸣深表~情。 ②对于别人的言行表示赞同我~情他。 ⒑ ①同一个时候。 ②并且,〈表〉进一层这个水库既可抗旱防涝,~时也用于发电。 ⒒ ①生物体把摄取到的养料转化成自身细胞的成分并储存能量。 ②使不同于本身的事物转变成为与本身相同的事物。 同(衕)tòng

:一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同本义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淮南子·诠言》 抱一而天下试。--《老子》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书·君奭》。传天子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贾谊《过秦论》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 一yī ⒈数目字。整数中最小的数~龙~猪。 ⒉纯,专~心~意。用心~也。 ⒊相同,同样~致。~模~样。 ⒋全,满~如既往。~网打尽。~身是胆。 ⒌又,其它,另外昆明市~名春城。 ⒍用在重叠动词的中间,〈表〉稍微,短暂试~试。望~望。停~停。 ⒎跟"就"呼应。 ①〈表〉每逢~想到要回祖国,就归心似箭。 ②〈表〉两事的时间紧接着~教就懂。~学就会。 ⒏〈古〉副词。乃,竟~至此乎! ⒐〈古〉副词。 ⒑〈古〉副词。一旦,一经~闻人之过,终身不忘。 ⒒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低音"7"。 ⒓ ①特定~定的阶级。 ②相当工作上取得了~定的成绩。 ③规定,确定按~定的规章办事。 ④必然共产主义~定会实现。 ⒔ ⒕ ⒖

:束 (会意。从囗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 同本义 束,缚也。--《说文》 束帛戋戋。--《易·贲》。子夏传五匹为束。” 束帛俪皮。--《仪礼·士冠礼》。注十端也。” 贿荀偃束锦。--《左传·襄公十九年》 入束矢于朝。--《周礼·大司寇》 自行束脩以上。--《论语》 墙有茨,不可束也。--《诗·鄘风·墙有茨》 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又如束刃(捆扎兵器);束刍(捆成一束的干草);束戈卷甲(捆起兵 束shù ⒈系,绑,捆~带。~手。~缚。~之高阁。 ⒉控制,加以限制约~。拘~。整~。 ⒊量词。捆儿两~柴草。三~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