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D 订馆成来三十年

"订馆成来三十年"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6-01 23:39:28


简介: “订馆成来三十年”出自宋代舒岳祥的《和正仲赋重修篆畦亭馆韵》,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ìng guǎn chéng lái sān shí niá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
出处: 《和正仲赋重修篆畦亭馆韵》
内容:
订馆成来三十年,主人头白与扶颠。
已诛荐莽开瓜圃,更剪茭芦浚藕田。
竹下鸣琴长忆鹤,花边酿酒拟留仙。
今知恼都无用,修短随缘一任天。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舒岳祥
诗人介绍: (1236—?)台州宁海人,字舜侯,一字景薛。理宗宝祐四年进士。仕终承直郎。尝以文见吴子良,子良称其异禀灵识,如汉之贾谊。后以文学名。宋亡不仕,避地奉化,与戴表元友善,表元之学,得力于岳祥为多。尝读书于阆风台,人称阆风先生。著述统名《阆风集》。
翻译:

《和正仲赋重修篆畦亭馆韵》是宋代舒岳祥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主人经历了三十年的努力,修建了篆畦亭馆,并表达了对自然、仙境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订馆成来三十年,
主人头白与扶颠。
已诛荐莽开瓜圃,
更剪茭芦浚藕田。

竹下鸣琴长忆鹤,
花边酿酒拟留仙。
今知恼都无用,
修短随缘一任天。

这首诗词表达了主人经过三十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篆畦亭馆的修建。主人已经年老,但仍然坚持奋斗,追求更高的境界。他不仅开垦了瓜圃,还精心修剪茭芦,挖掘了藕田。这些景象勾起了他对过去的回忆,他在竹下演奏琴音时,长久地怀念起仙鹤的身影。他在花边酿造美酒,希望能够留住仙境的气息。

然而,如今他明白了,纠结和烦恼都是无益的。他认识到修短、成功与失败都是随缘的,顺其自然地接受一切,任由天命安排。这种豁达的心态使他能够超越尘世的纷扰,洞悉人生的真谛。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主人修建篆畦亭馆的过程,以及主人内心的思考和领悟,展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它表达了舒岳祥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自然和仙境之美的向往。这首诗词富有哲理性和审美情趣,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和修身养性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dìng guǎn chéng lái sān shí nián, zhǔ rén tóu bái yǔ fú diān.
订馆成来三十年,主人头白与扶颠。
yǐ zhū jiàn mǎng kāi guā pǔ, gèng jiǎn jiāo lú jùn ǒu tián.
已诛荐莽开瓜圃,更剪茭芦浚藕田。
zhú xià míng qín zhǎng yì hè, huā biān niàng jiǔ nǐ liú xiān.
竹下鸣琴长忆鹤,花边酿酒拟留仙。
jīn zhī nǎo dōu wú yòng, xiū duǎn suí yuán yī rèn tiān.
今知恼都无用,修短随缘一任天。
韵脚: 拼音:dìng guǎn chéng lái sān shí nián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订 (形声。从言,丁声。本义评议) 同本义 订,平议也。--《说文》。按,字亦作评。 订太平文王之道。--《诗·天作》笺 两论相订,是非乃见。--《论衡·案书》 又如订铨(评议衡量);《订鬼篇》 改正,修正 下足以订史氏之失者。--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亦足有所订正。--《晋书·荀崧传》 又如订顽(改正愚顽);修订 达成协议订立;使生效 预先约定 把零散的纸张、书页加工成本 订 dìng ①经研究商讨而立下(条约、契约、计划、章程等)。 ②约定~报。 ③修改;改正~正、校~。 ④用线、铁丝等把书页等连在一起装~。 【订正】修正(文字中的错误)。

:馆 (形声。从食,官声。馆”,供宿供膳,所以从食”。它的异体字作舘”,说明馆”属于房舍一类。本义高级客舍,宾馆) 同本义 馆,客舍也。--《说文》 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馆有积。--《周礼·遗人》 适子之馆兮。--《诗·郑风·缁衣》 于豳斯馆。--《诗·大雅·公刘》 晋师三日馆谷。--《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楚公子围聘于郑,…将入馆。--《左传·昭公元年》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又如馆人(负责管理馆舍招待宾客的人);馆客(接待宾客, 馆(舘)guǎn ⒈接待宾客或旅客居住或食宿的房屋宾~。旅~。 ⒉某些服务性的商店饭~。茶~儿。美容~。 ⒊外交人员在别国常驻的处所领事~。大使~。 ⒋展示物品、陈列文物或进行文化活动的场所展览~。博物~。文化~。图书~。科技~。 ⒌〈古〉教书的地方蒙~。家~。

:成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同本义 成,就也。--《说文》 成德之终也。--《国语·周语》 成者功就不可易也。--《太元元错》 箫韶九成。--《书·益稷》 祝告曰利成。--《仪礼·少牢礼》 及事成。--《周礼·司书》 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后汉书·列女传》 又如落成(建筑物完工) 变成;成为 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后汉书·列女传》 又如成习(成为习惯);成精;成仙(成为神仙) 成全

: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麦子形。本义麦。小麦叫麦”,大麦叫黣”(或写作牟”)) 同本义 來,周所受瑞麥來黣也。--《说文》 贻我来牟。--《诗·周颂·思文》。段注武王渡孟津,白鱼跃入王舟。出涘以燎◇五日。火流为乌,五至,以殻俱来,此谓遗我来牟。” 于皇来牟。--《诗·周颂·臣工》。疏叹其受麦瑞而得丰年也。” 又如来牟(古时大小麦的统称) 未来,将来 来日方长。--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知来者之可追。--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又如来代(后代;后世);来 来(來)lái ⒈从甲方到乙方,跟"去"、"往"相对~电传。~到了天安门广场。 ⒉来到,发生~临。雨~了。~了险情。 ⒊〈表〉时间,某段时间以后,今后古~。近~。二十年以~。将~。未~更加美好。~年(明年)要取得更大的成绩。 ⒋〈表〉动作(代替另一具体的动词)再~下盘棋。我不行,你~吧!我们去游泳,你~不~? ⒌在动词前,〈表〉要做某事我~帮你。大家都~献计献策。 ⒍在动词后,〈表〉趋向,继续做或曾经做过请进~。拿过~。一路走~。这衣服哪儿买~? ⒎〈表〉粗略估计的数目两米~长。三十~岁。 ⒏助词。在一、二、三等数词后,〈表〉列举获得这一成果的原因一~是领导的关怀支持,二~是同志们的共同努力。 ⒐助词。诗歌里用着衬托,配合音节正月里~是新春。 ⒑[来回] ①去了再回来。 ②往返一次。 ⒒[来往] ①来和去。 ②交际。 ⒓[来历]人或事物的由来或经过。 ⒔[来源]事物的起源、根源。 ⒕[来着]助词。用于词尾。〈表〉已发生过的事昨天我们在这儿开会~着。 来lài 1.慰劳;劝勉。 2.通"赉"。送给;赐予。

:三〈数〉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 三sān ⒈数目字~个。~人行必有我师。 ⒉多次再~叮嘱。~番五次。~思而行。~令五申。~复斯言。 ⒊[三甲]〈古〉"殿试"中榜者(进士)的三个等级。宋朝太平兴国八年将殿试的中榜者,分为三等即"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 出身"。每甲各取有若干名,统称进士。元、明、清,殿试的中榜者,一甲只取有三名,二甲、三甲则各取有若干名。一甲的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三sàn 1.多次;再三。

:十 (指事。甲骨文象用一根树枝代表十,金文象是结绳记数,用一个结表示十◇来一点变成了一横。本义九加一的和) 同本义 十,数之具也。╠为东西,|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说文》 十是数之小成。--《左传·僖公四年》疏 十亩之间兮。--《诗·小雅·六月》 兵也者,审于地图,谋十官。--《管子·七法》 天下欲反,十室九空。--葛洪《抱朴子·用刑》 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又如十里长亭(古时设在路旁的亭子,常用作送别饯行之处);十番(合奏乐以十种乐器演奏的名称);十牌(十户人家 十shí ⒈数目字~羊九牧。 ⒉完全,〈表〉到达顶点~足。~全~美。~分感谢。

:年 (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小篆字形,从禾,千声。本义年成,五谷成熟) 同本义 秊,谷熟也。--《说文》 五谷皆熟为有年也。--《谷梁传·桓公三年》 五谷大熟为大有年。--《谷梁传·宣公十六年》 丰年多黍多秊。--《诗·周颂·丰年》 有年。--《左传·桓公二年》。疏年训为稔。” 尔厥有干,有年于芘洛。--《书·多士》 又指一年的收成 凶年免于死亡。--《孟子·梁惠王上》 又 凶年不免于死亡。 又如年登(谷物丰收);年荒(谷物歉收);年丰(年成丰收);年饥(年成荒 年(秊)nián ⒈时间单位。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因为有余数,所以公历规定, 平年三百六十五天, 闰年三百六十六天。 ⒉岁数~龄。~纪。也指按年龄划分的阶段青~。壮~。老~。 ⒊时期乾隆~间。清朝末~。 ⒋年节,有关年节的过~。新~。~画。~糕。 ⒌庄稼收成情况~景。~成。丰~。 ⒍ ⒎ ⒏ ①一年一晃就是两个~头儿。 ②时代旧社会那~头儿,穷人够苦呀。 ③年景这个~头儿好,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