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F 烽火扬州路

"烽火扬州路"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0 22:37:27


简介: “烽火扬州路”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fēng huǒ yáng zhōu lù,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
出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内容: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朝代: 宋代
分类: 宋词三百首,豪放,咏史怀古,爱国,讽刺,慨叹,永遇乐
诗人: 辛弃疾
诗人介绍: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翻译: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及注释

翻译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原仍然记得扬州一带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韵译
江山如画、历经千年仍如故,但是找不到东吴英雄孙权在此的定都处。昔日的舞榭歌台、显赫人物,都被风吹雨打化为土。斜阳照着草和树,普通的街巷和小路,人们说,武帝刘裕曾在这个地方住。想当年,他骑战马披铁甲,刀枪空中舞,气吞万里如猛虎。
宋文帝草率用兵学黩(dú)武,效法汉将伐匈奴,没能够封山纪功狼居胥,却要仓皇向南逃,时时回头向北顾。我登上山亭望江北,还记得四十三年前的旧事一幕幕:烽火连天鏖(áo)战苦,扬州一带遭荼(tú)毒。往事怎忍再回顾?拓跋焘(tào)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谁能派人来探问:廉颇将军虽年老,还能吃饭吗?

注释
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东吴大帝,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生于公元182年(光和五年),卒于公元252年(太元二年)。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公元200年孙策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刘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舆,小名寄奴,汉族,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后来迁居到京口(江苏镇江市),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
“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草草:轻率。南朝宋(不是南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内。词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兴北伐”。
赢得:剩得,落得。
烽火扬州路:指当年扬州路上,到处是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
“四十三年”句:作者于1162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
佛(bì)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公元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祭祀时的鼓声。整句话的意思是,到了南宋时期,当地老百姓只把佛狸祠当作一位神祇来奉祀供奉,而不知道它过去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米饭一斗,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使者回来报告赵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通假字,即屎)矣。”赵王以为廉颇已老,遂不用。

读音: qiān gǔ jiāng shān, yīng xióng wú mì, sūn zhòng móu chù.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wǔ xiè gē tái, fēng liú zǒng bèi yǔ dǎ fēng chuī qù.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xié yáng cǎo shù, xún cháng xiàng mò, rén dào jì nú céng zhù.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xiǎng dāng nián, jīn gē tiě mǎ, qì tūn wàn lǐ rú hǔ.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yuán jiā cǎo cǎo, fēng láng jū xū, yíng de cāng huáng běi gù.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sì shí sān nián, wàng zhōng yóu jì, fēng huǒ yáng zhōu lù.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kě kān huí shǒu, fú lí cí xià, yī piàn shén yā shè gǔ.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píng shuí wèn, lián pō lǎo yǐ, shàng néng fàn fǒu?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韵脚: 拼音:fēng huǒ yáng zhōu lù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七遇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烽〈名〉 (形声。从火,夆声。本义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 同本义 公子与魏王博,而北境传举烽,言赵寇至,且入界。”--《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烽警(报警的烽火) 指战火 指烽火台 泛指举火 后 烽 fēng ⒈烽火,〈古〉边防报警的烟火。敌人来犯时,守卫的人就点火烧烟相告~ 火台。〈喻〉战火~ 火连天。 ⒉ 【烽燧】〈古〉遇敌人来犯,边防人员点火报警,夜里点的火叫烽,白天烧的烟叫燧。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说文》 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春秋·元命苞》 离为火。--《易·说卦》 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左传·昭公九年》 火,日气也。--《论衡·诘术》 人火曰火,天火曰灾。--《左传·宣公十六年》 国曰灾,邑曰火。--《谷梁传·昭公九年》 大者曰灾,小者曰火。--《公羊传·襄公九年》 火烧令坚。--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火令药熔。 又如火链( 火huǒ ⒈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烈~熊熊。若~灼人。〈喻〉紧急~速增援。十万~急。 ⒉焚烧~攻。〈喻〉急躁,发怒~气大。他冒~了。莫发~嘛。 ⒊红色~鸡。 ⒋同"伙"~伴。 ⒌兴隆生意~起来了。 ⒍中医指引起发炎、红肿、烦躁等症状的病因上~了。要败~。 ⒎五行之一金木水~土。 ⒏〈古〉兵制,十人为"一火"。 ⒐枪炮弹药军~库。开~炮轰。 ⒑ ⒒ ⒓ ①作战时双方枪炮子弹交接的地带。〈喻〉斗争最尖锐最激烈的地方。 ②电路中输送电的电源线。 ⒔ ⒕ 火huō 1.方言。缺豁。

:扬 (形声。从手,? 同本义 扬,飞举也。--《说文》 扬,举也。--《小尔雅》 杜篑洗而扬觯。--《礼记·檀弓》 盥洗扬斛。--《礼记·乡饮酒义》 南扬弓。--《仪礼·乡射礼》 扬其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扬鞭语曰。--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大风扬积雪。--清·姚鼐《登泰山记》 扬帆去。--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又如扬楫(行船);扬袂(举袖);扬眉(举目);扬旌(高举军旗);扬麋(扬眉);扬觯(举起酒器);扬鞭(挥鞭);扬臂(振臂);扬徽(挥动军 扬(損、敭)yáng ⒈举起,高举~起。~鞭。~帆。 ⒉称颂赞~。颂~。表~。 ⒊振作士气不~。 ⒋显示~兵耀武。 ⒌容貌出众其貌不~。 ⒍飘动,翻腾飞~。风~电激。 ⒎播散,传播~场。~声。宣~。 ⒏船慢行的样子舟遥遥以轻~(轻~轻轻飘荡)。 ⒐ ⒑

:州 (会意。甲骨文字形,两边的曲折线象河流,中间象水中的陆地。州”是洲”的本字。小篆字形象两个川”字相重合。本义水中的陆地) 同本义◇作洲” 水中可居曰州。--《说文》 字亦作洲。 在河之州。--《诗·周南·关雎》。毛本作洲”。 中国古地方行政区划名。相传禹治水后,分其领域为九州。 历代多有兴废。 民国废州。 有些地名仍沿用至今 昔,尧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故曰九州。--《说文》。按,即禹贡之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也。舜分青为营州,分冀为幽州,并州,即虞书十二州也。 州zhōu ⒈旧时行政区划名跨~连郡。又用于地名杭~。广~。郑~。 ⒉民族自治行政区划名,在省级之下,县级之上四川盛坝藏族自治~。

:路〈名〉 (形声。从足,各声。本义道路) 同本义 路,道也。--《说文》 路,途也。--《尔雅》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户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注途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 艮为径路。--《易·说卦》 遂迷,不复得路。--陶潜《桃花源记》 又如路奠(出殡时,亲友在灵柩经过的路上设供桌祭奠);路赆(友人相赠的路费);路引(行路的通行凭证);路歧(路歧人。宋元时对沿街卖艺人的俗称;贫贱的 路lù ⒈道,来往的通道~途。~径。道~。铁~。〈引〉路程八千里~。 ⒉方向,条理,途径出~。思~。活~。忠谏之~。 ⒊方面,地区几~进攻。东~货物。 ⒋种类头~货。大~货。三~货。 ⒌〈古〉车筚~(柴车)。 ⒍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称。宋代的"路"相当于现代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现代的"地区"。 路luò 1.通"落"。以绳周绕。 2.通"乐"。 3.见"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