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L 庐山南堕当书案

"庐山南堕当书案"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7 11:40:17


简介: “庐山南堕当书案”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思王逢原三首》,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ú shān nán duò dāng shū à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出处: 《思王逢原三首》
内容:
蓬蒿今日想纷披,冢上秋风又一吹。
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唯有故人知。
庐山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巵。
陈迹可怜随手尽,欲欢无复似当时。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王安石
诗人介绍: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共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翻译:

诗词:《思王逢原三首》

蓬蒿今日想纷披,
冢上秋风又一吹。
妙质不为平世得,
微言唯有故人知。

庐山南堕当书案,
湓水东来入酒巵。
陈迹可怜随手尽,
欲欢无复似当时。

中文译文:
蓬蒿今日想纷披,
荒野中的蓬蒿今天想要纷纷披散,
冢上秋风又一吹。
坟墓上的秋风再次吹过。

妙质不为平世得,
卓越的才华不为尘世所得,
微言唯有故人知。
微言细语只有亲近的人才能理解。

庐山南堕当书案,
庐山南部坠入我的书案,
湓水东来入酒巵。
湓水从东方流入我的酒杯。

陈迹可怜随手尽,
一切留下的痕迹可怜地随手消逝,
欲欢无复似当时。
欲望的喜悦再也无法与过去相比。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写给他的故友逢原的三首诗中的第一首。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表达了对故友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蓬蒿和秋风象征着荒芜和凄凉,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忧伤。诗人说妙质不为平世所得,微言只有故人知,表达了自己才华卓越但却不被世人理解的感受。这里的微言可以理解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绪,只有亲近的人才能领悟。

接下来,诗人以庐山和湓水为象征,表达了对故友的思念之情。庐山坠入书案,湓水流入酒巵,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中故友的存在。然而,陈迹随手尽,欲望的喜悦再也无法与过去相比,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对故友的怀念之情。

整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和故友的思念之情,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伤。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尽管被世人误解,但只有亲近的人才能真正理解他的内心世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péng hāo jīn rì xiǎng fēn pī, zhǒng shàng qiū fēng yòu yī chuī.
蓬蒿今日想纷披,冢上秋风又一吹。
miào zhì bù wéi píng shì dé, wēi yán wéi yǒu gù rén zhī.
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唯有故人知。
lú shān nán duò dāng shū àn, pén shuǐ dōng lái rù jiǔ zhī.
庐山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巵。
chén jī kě lián suí shǒu jǐn, yù huān wú fù shì dāng shí.
陈迹可怜随手尽,欲欢无复似当时。
韵脚: 拼音:lú shān nán duò dāng shū àn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十五翰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庐 (形声。从广,廬声。从广”,表示与房屋有关。本义特指田中看守庄稼的小屋) 同本义 庐,寄也。秋冬去,春夏居。--《说文》 庐,舍也。--《广雅》 余二十亩,以为庐舍。--《汉书·食货志》。注田中屋也。” 庐井有伍。--《左传·襄公三十年》 中田有庐,疆场有瓜。--《诗·小雅·信南山》 亦泛指简陋居室 屋室庐庾。--《荀子·正名》。注草屋也。”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晋·陶潜《读山海经诗》之一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晋·陶潜《饮酒》 南阳诸葛庐。--唐·刘禹锡《陋室铭》 庐(廬)lú ⒈简陋的房屋草~。 ⒉居住可~。 ⒊宾客住的宿舍十里有~,~有饮食。 ⒋庐山,在江西省。 庐lǘ 1.古邑名。一作"卢"。在今湖北襄阳西南。本春秋庐戎国,被楚灭后为楚邑。

:山〈名〉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 山shān ⒈地面上高度大、坡度陡的隆起地貌高~。华~。 ⒉像山的~洪。冰~。~墙(房屋两头的墙)。 ⒊〈喻〉多,太多人~人海。 ⒋蚕簇蚕已上~。

:南无 na 南 〈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是钟閐之类的乐器。①本义乐器。《诗·小雅·鼓钟》以雅以南。”②方位词) 方位名⊥北”相对 南,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说文》 出户南望。--晋·干宝《搜神记》 南抚夷越。--《三国志·诸葛亮传》 旌麾南指。--《资治通鉴》 南极潇湘。--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南薰(借指从南面刮来的风);南离(南方) 南方;南面 阮仲容步兵居道 南nán方向,跟"北"相对。早晨面对太阳时,右手的一边~面。东~风。坐北朝~。 南nā 1.见"南无"。

:堕 (形声。从土,隋声。甲骨文字形,右边是阜”(象陡坡),左边是倒过来的人”。会意。表示人从陡坡上掉下。本义毁坏) 同本义 堕,败城阜曰堕。--《说文》 万事堕哉。--《书·益稷》 堕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西汉·贾谊《过秦论》 周道衰,法度堕。--《汉书·刑法志》 敌人纷堕如落叶。--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堕废(毁坏;衰落);堕罪(降罪);堕地(落地。指出生);堕局(落入骗避);堕睫(落泪);堕坠(跌落);飞机堕海 脱落 堕 < 堕 duò掉下;坠落。 【堕落】思想行为向坏的方向发展。 堕huī 1.荒废;废弃。 2.损毁;败坏。 3.输,送。

:当 (形声。从田,尚声。本义两块田相当、相等) 对等;相当于 当,田相值也。--《说文》 必当其位。--《吕氏春秋·孟夏纪》 蔽贤者当之。--《孟子·离娄下》 朱也当御。--《国语·晋语》 当之者戕焉。--《国语·晋语一》 又如旗鼓相当;门当户对;当才(才能与所任之事相当);当匹(匹敌;对等);实力相当 面对着 木兰当户织。--《乐府诗集·木兰诗》 又如当户(对着门户);当风(正对着风);当着矮人,别说短话(面对着某种有缺陷的人,不要说有关他短处的话,以避影射之嫌);当头对面(面

:书 (形声。从聿,者声。聿,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 写,记录,记载) 同本义 書,著也。--《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 五曰六书。--《周礼·保氏》 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易之以书契。--《易·系辞》 书者,以笔画记之辞。--《尚书序》疏 子张书诸绅。--《论语·卫灵公》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 书(書)shū ⒈写,记载~写。奋笔疾~。大~特~。 ⒉文字读其~。读~破万卷。 ⒊信家~。来~已收。 ⒋文件证~。决心~。倡议~。 ⒌装订成册的著作~籍。著~立说。 ⒍字体楷~。行~。草~。 ⒎《尚书》的简称。 ⒏称某些曲艺说~。鼓~。 ⒐ ①汉字的书写法则。 ②汉字的书写艺术,也省称"书"~画展览。 ⒑ ⒒ ⒓

:案〈名〉 (形声。从木,安声。本义木制的盛食物的矮脚托盘) 同本义 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史记·田叔列传》 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后汉书·梁鸿传》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 又如捧案;案杯(案酒) 无靠背的坐具 师田,则张幕设案。(师田出师或田猎。)--《周礼·天官》 长方形的桌子 案,几属。--《说文》 权拔刀斫前奏案。--《三国志·周瑜传》 庑下一人伏案卧。--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案àn ⒈长方形的桌子书~。拍~叫绝。 ⒉记事的或儲存备查的文件有~可查。档~。 ⒊提出计划、办法,提供讨论研究的文件等提~。议~。草~。方~。 ⒋事件惨~。 ⒌涉及法律的事件法~。办~。破~。冤~。 ⒍搁物品的板架~板。肉~。 ⒎〈古〉用于端饭的木盘。 ⒏同按”。 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