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牯牛蹶起五老峰

"牯牛蹶起五老峰"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03:18:55


简介: “牯牛蹶起五老峰”出自现代罗家伦的《庐山歌》,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gǔ niú jué qǐ wǔ lǎo fēng,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出处: 《庐山歌》
内容:
霹雳一声天地惊,牯牛蹶起五老峰
八年战血洗山河,百万倭兵成俘虏。
巍巍乎高哉,莫怪志士争上庐山来。
庐山顶筑受降台!
朝代: 现代
分类:
诗人: 罗家伦
诗人:
翻译:

《庐山歌》是一首现代诗词,作者是罗家伦。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

霹雳一声天地惊,
牯牛蹶起五老峰。
八年战血洗山河,
百万倭兵成俘虏。

巍巍乎高哉,
莫怪志士争上庐山来。
庐山顶筑受降台!

诗词的意境表达了庐山的壮丽景色和历史上的英勇战斗。第一句"霹雳一声天地惊"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的威严和壮观,仿佛一声霹雳将天地惊动。"牯牛蹶起五老峰"描绘了庐山的五座主峰,给人以雄伟挺拔之感。

接下来的两句"八年战血洗山河,百万倭兵成俘虏"表达了历史上庐山地区发生的战斗,意指八年的战争使得庐山的山河沾满了战斗的血腥,百万倭兵最终成为俘虏,凸显了中国人民的英勇和胜利。

最后两句"巍巍乎高哉,莫怪志士争上庐山来。庐山顶筑受降台!"表达了对庐山高耸入云的景观的赞美,庐山的雄伟壮丽引来了无数志士前来,而庐山顶上的受降台也象征着胜利和和平。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庐山的壮丽景色和历史上的英勇战斗,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和胜利的意志,同时也表达了对庐山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敬仰。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pī lì yī shēng tiān dì jīng, gǔ niú jué qǐ wǔ lǎo fēng.
霹雳一声天地惊,牯牛蹶起五老峰。
bā nián zhàn xuè xǐ shān hé, bǎi wàn wō bīng chéng fú lǔ.
八年战血洗山河,百万倭兵成俘虏。
wēi wēi hū gāo zāi, mò guài zhì shì zhēng shàng lú shān lái.
巍巍乎高哉,莫怪志士争上庐山来。
lú shān dǐng zhù shòu xiáng tái!
庐山顶筑受降台!
韵脚: 拼音:gǔ niú jué qǐ wǔ lǎo fēng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二冬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牯〈名〉 母牛 牯gǔ母牛。又指被阉割了的公牛。

:牛 (象形。甲骨文字形作牜”。中间一竖表示牛面,上面两竖加弯表牛角,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 牛属或近缘属的成员。哺乳动物,体型粗壮,角中空,由头骨向两侧呈大弧度伸出。力大,能耕田、拉车。中国产的以黄牛、水牛为主 牛,大牲也。--《说文》 坤为子母牛。--《易·说卦》 纯离为牛。--《左传·昭公五年》 东邻杀牛。--《礼记·坊记》 牛曰太牢。--《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牛田牧田。--《周礼·载师》。司农注牛田以养公家之牛。” 风吹草低见牛羊。--《乐府诗集·敕勒歌》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牛niú ⒈家畜,反刍类动物。有黄~、水~、牦~、瘤~等多种。我国产的黄~、水~,力大,能耕田、拉车等。奶、肉供食用。皮制革,骨和角可做器物。 ⒉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蹶 (形声。从足,厥声。本义倒下,跌倒) 同本义 蹶,僵也。--《说文》 小人之行,不蹶于山。--《吕氏春秋·慎行》 处足则为萎,为蹶。--《吕氏春秋·尽数》 毅恐蹶仆地。--唐·李朝威《柳毅传》。又如蹶角(额角叩地,表示恭敬诚恳);蹶踬(跌倒,颠仆);蹶躭(颠跌,奔波);蹶踣(颠仆,跌倒);蹶跌(跌倒) 折损 蹶上将军。--《史记·孙吴传》。索隐毙也。” 又如一蹶不振;蹶衵(衰败;损伤) 用一脚或双脚猛踢,尤指马、骡等动物用后腿向后踢 蹶juě 蹶(躡)jué ⒈倒下,跌倒。〈引〉受挫折,失败一~不振。 ⒉踩,踏~崭岩(踏高峻的岩石)。 ⒊竭尽,枯竭不~。 蹶guì 1.动乱;扰乱。 2.感动;感召。 3.事物改变原来的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

:起〈动〉 (形声。从走,己声。本义由躺而坐;由坐而立) 同本义 起,能立也。--《说文》 曩子坐,今子起。--《庄子·齐物论》 载起载行。--《诗·小雅·沔水》 请业则起。--《礼记·曲礼》 子墨子起。--《墨子·公输》 吾恂恂而起。--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夫起大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 妇亦起大呼。 又如起在(起来);起舞(起身而舞。欢欣的样子);起坐(起立与坐下);起谢(起立谢过) 起床 起视四境。--宋·苏洵《六国论》 不敢同卧起。--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 起qǐ ⒈由卧而坐,由坐而立,由下而上等~来。~床。~立。~伏。~劲。 ⒉离开原来的位置~去。~动。~货。~钉子。 ⒊上升,涨大~飞。有~有落。发面~了。 ⒋转机,好转的~色。 ⒌开始~始。~点。从今天~。 ⒍发动,发生~兵。~疑。~作用。 ⒎长出~疙瘩。~疹子。 ⒏草拟~稿。~草。 ⒐建造,创立~住房。白手~家。 ⒑量词。指批、群、件、宗等一~货物。两~队伍。三~差错。四~案件。 ⒒〈表〉动作的趋向提~。拿~。抱~。举~。引~。问~。想~。 ⒓跟"来"连用,〈表〉觉醒或动作开始从梦中~来。打~锣鼓来。 ⒔跟"不"、"得"连用,〈表〉能或够格买不~。看得~。拿不~。用得~。经得~磨练。 ⒕ ①起床。 ②动身,身体移动明天~身去上海。~身让坐。 ⒖ ⒗ ⒘ ⒙ ①发动武装革命。 ②脱离反动集团投身到革命阵营。驾机~义。⒚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乿。二”代表天地,乿”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说文》 葛屦五两。--《诗·齐风·南山》 羔羊之皮,素丝五絝。--《诗·召南·羔羊》 五 四加一的和 五,数也。--《广韵》 五载一巡守。--《书·舜典》 塞其五山。--唐·李朝威《柳毅传》 五战于秦。--宋·苏洵《六国论》 起则五六揖。--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监五室。--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五路总口(通往东、西、南、北、中五路的交叉口);五车腹笥(腹中 五wǔ ⒈数目字~人。~员大将。 ⒉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6"。

:老〈形〉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手里拿着拐杖的老人形。本义年老,衰老) 五十至七十岁的高龄 老,考也。七十曰老。--《说文》 七十以上曰老。--《礼记·曲礼》 有父母耆老而无昆弟者以告。--《国语·吴语》。注六十曰耆,七十曰老。” 使帅一二耋老而绥焉。--《公羊传·宣公十二年》。注六十称耋,七十称老。” 老冉冉其将至兮。--《楚辞·离骚》 六十以上为老男,五十以上为老女。--《管子·海王》注 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 又如老钝(年老迟钝);老家人(老仆人);老院子(老仆人);老丹青(老画 老lǎo ⒈年纪大 ①跟"少"、"幼"相对百岁~人。~当益壮。 ②对年纪大的人的尊称张~。敬~院。 ⒉时间长 ①以前的,长久的,原来的~同学。~同事。~地方。 ②经历长,经验丰富~手。~练。~专家。 ③陈旧的,过时的~式样。~调重弹。 ④跟"嫩"相对~南瓜。 ⑤经常,总是她呀,~是勤勤恳恳地工作。 ⒊衰竭,疲怠楚师~矣。 ⒋很,极~早。~远。 ⒌排行在末尾的~儿子。~妹子。 ⒍词头 ①用在称呼上~师。~赵。~兄。 ②用在排行次序上~大。~二。 ③用在某些动、植物名称上~鼠。~虎。~包谷。 ⒎ ①老人自称。 ②父亲的俗称。 ③〈古〉哲学家老子(李聃)。 ④狂妄自大的人的自称~子天下第一。 ⒏ ①旧时指官吏。现多用于讽刺不要做官当~爷。 ②〈方〉外祖父。 ⒐ ①诚实,坦率。 ②规规矩矩,不惹事生非。

:峰 (形声。从山,峯声。本义山顶) 同本义 峯,山聑也。--《说文新附》 夹岸高山…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吴均《与朱元思书》 又如山峰(山的突出的尖顶);高峰;孤峰;峰岫,峰朵,峰头;峰腹(山峰中部) 最高点;顶点 拔地而起的高山 突起 峰(峯) fēng ⒈高而尖的山头山~。高~。珠穆朗玛~。 ⒉像山峰的东西驼~。 ⒊〈喻〉最高的境界顶~。登~造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