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K 括囊未免取诸坤

"括囊未免取诸坤"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1 15:16:05


简介: “括囊未免取诸坤”出自宋代刘克庄的《三和》,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kuò náng wèi miǎn qǔ zhū kūn,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出处: 《三和》
内容:
击磬何须入于海,括囊未免取诸坤
寻盟今已白鸥社,得诏昔曾金马门。
鱼戏罕逢同队子,鸡窠会见二毛孙。
两翁未易分优劣,一乐山村一水村。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刘克庄
诗人介绍: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翻译:

《三和》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刘克庄。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和谐共处的乡村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向往。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击磬何须入于海,括囊未免取诸坤。
寻盟今已白鸥社,得诏昔曾金马门。
鱼戏罕逢同队子,鸡窠会见二毛孙。
两翁未易分优劣,一乐山村一水村。

这首诗词的诗意是,作者通过描绘乡村景象,表达了对和谐共处的向往和珍视。诗中提到了击磬入海和括囊取诸坤,这是在说即使是最宏大的事物也不需要追求过度,而是应该从平凡的事物中寻找快乐和满足。白鸥社和金马门是指乡村中的社区和村庄,作者通过这些地方的名字来强调人们和睦相处的重要性。

诗中还提到了鱼戏和鸡窠,这是在描绘乡村生活的细节,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喜爱。诗的最后两句"两翁未易分优劣,一乐山村一水村"表达了作者认为乡村中的人们都是平等的,无论是山村还是水村,都有各自的乐趣和价值,没有优劣之分。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和谐宁静的乡村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向往和赞美。同时,诗中的细节描写和对平凡事物的赞美,也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简单幸福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jī qìng hé xū rù yú hǎi, kuò náng wèi miǎn qǔ zhū kūn.
击磬何须入于海,括囊未免取诸坤。
xún méng jīn yǐ bái ōu shè, dé zhào xī céng jīn mǎ mén.
寻盟今已白鸥社,得诏昔曾金马门。
yú xì hǎn féng tóng duì zi, jī kē huì jiàn èr máo sūn.
鱼戏罕逢同队子,鸡窠会见二毛孙。
liǎng wēng wèi yì fēn yōu liè, yī lè shān cūn yī shuǐ cūn.
两翁未易分优劣,一乐山村一水村。
韵脚: 拼音:kuò náng wèi miǎn qǔ zhū kūn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括〈动〉 (形声。本义结,扎束) 用绳或带子结扎,捆束 括,絜也。--《说文》。按,絜者,束也。 括囊。--《易·坤》。注结也。” 括,约束也。--《韩诗章句》 卫北宫括。--《左传·襄公三十年》。注子结。” 羌人括领。--《淮南子·齐俗》 内狼于囊,遂括囊口。(内纳。)--马中锡《中山狼传》 又如括囊(结扎袋口);括发(束发);括结(结扎;捆缚);括约肌 引申为约束 以礼括其君,使人于善也。--《孔丛子》 阻滞;闭塞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括 guā ⒈〈方〉包容一塌~子(一股脑儿,全部)。 ⒉见kuò㈠。 括kuò ⒈包容包~。概~。囊~。 ⒉束,结扎~发(束结头发)。~约肌(在管道开口处,能收缩、扩张的肌肉)。 ⒊箭的末端寻景追~(景日光)。

:囊揣 同囊膪” 囊膪 囊〈名〉 (形声。大篆字形象两头扎起的口袋。本义有底的口袋) 同本义 囊,橐也。--《说文》 括囊。--《易·坤》。疏所以贮物。” 于橐于囊。--《诗·大雅·公刘》。传小曰橐,大曰囊。” 所载不过囊衣。--《汉书·王吉传》。注有底曰囊,无底曰橐。” 药囊提轲。--《战国策·燕策》 先生如其指,内狼于囊。--马中锡《中山狼传》 置书囊中。--唐·李朝威《柳毅传》 锥 囊nāng 囊náng ⒈口袋,盛物的袋子麻布~。探~取物。~空如洗。 ⒉像口袋的东西胆~。 ⒊用口袋盛物~米。~沙堵水。 ⒋

:未 (象形。基本义没有;不。未”字否定过去,不否定将来,与不”有别。但有时候也当不”字讲) 相当于没有”、不曾”、尚未” 未,无也。--《小尔雅·广诂》 未由也已。--《论语·子罕》 未之难矣。--《论语·宪问》 吾与郑人未有成也。--《公羊传·隐公六年》 吾未有言之。--《吕氏春秋·开春》 未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有孙母未去。--唐·杜甫《石壕吏》 未百步则返。--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将舒未舒。 又如未际(未发迹);未的(未必,不一定);未从(未曾,尚 未wèi ⒈没有,不曾~经许可。闻所~闻。 ⒉不~知。~可厚非。 ⒊在句末〈表〉疑问可以言~(可以说了吗)? ⒋地支第八位。也作次序第八。 ⒌ ⒍

:免 (会意。金文字形,下面是人”,上面象人头上戴帽形,是冠冕的冕”本字。由于假借为免除”义,另造冕”字。假借义免除,避免) 脱掉;脱落 免,脱也。--《广雅·释诂四》 左右免胄而下。--《国语·周语中》 其将不免乎!--《左传·襄公十年》 免使者而复鼓。--《左传·成公十六年》 免胄而听命。--《国语·晋语六》 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谓身不死得免去皮肤也?--《论衡·道虚》 又如免胄(脱下头盔);免丧(脱去丧服);免绖(脱去麻带而仅着丧服) 赦免,释放 免miǎn ⒈去除,去掉~去。~除。~费。~税。~职。~官。罢~。 ⒉防止~疫。避~。 ⒊勿,不要闲人~进。~开尊口。 免wèn 1.古代丧服。去冠括发,以布缠头。 2.物之新生﹑稚弱者。

:取〈动〉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 耳) 同本义 取,捕取也。--《说文》 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周礼》 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取吴元济。--《资治通鉴·唐纪》 斩获敌人的首级为取 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宋·苏轼《阳关词》 拿 取数斗归。--三国魏·邯郸 取qǔ ⒈拿,得到~书。~款。~得成绩。 ⒉采用,选用,接受~材。录~。去粗~精。~长补短。 ⒊寻求~乐。求~。~笑(开玩笑)。 ⒋攻克,强夺~城。夺~。 ⒌按一定的根据或条件做~齐。~决。 ⒍〈古〉通"娶"。 ⒎ ⒏ ⒐ ⒑ 取qū 1.通"趋"。趋向。 2.通"趋"。疾走。 3.距离;相隔。 4.见"取虑"。

:诸 (形声。从言,者声。本义辩,问辩) 同本义 诸,辩也。--《说文》。按,者亦意辩词也。 诸诸便便,辩也。--《尔雅》 穷研细诸问,岂得信虚辞!--《敦煌变文集·燕子赋》 又如诸问(问辩) 诸 众;各 诸郡县苦秦吏。--《史记·陈涉世家》 西和诸戎。--《三国志·诸葛亮传》 诸道桥梁。--《资治通鉴·唐纪》 又 诸将皆失色。 诸越则桃李冬实。(诸越,即百越”,指两广地区。)--宋·沈括《梦溪笔谈》 诸峰之顶,亦低于山顶之地面。--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仆必能从 诸zhū ⒈各,众,许多~军。~位。~君。~子百家。 ⒉义同文言中的"之于"("之"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她、它")投~渤海。公~于世。付~实施。 ⒊义同文言中的"之乎"("乎"疑问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有~?闻~(听说过这件事吗)? 诸chú 1.蟾蜍。

:坤 (形声。从土,申声。本义八卦之一,象征地) 地,大地 坤,地也,易之卦也。--《说文》 坤,土也。--《左传·庄公二十二年》 坤也者,地也。--《易·说卦》 山岳河渎,皆坤之灵。--《宋书·乐志》 又如坤元(坤的元始之德,指大地资生万物之德);坤母(地;火);坤后(地);坤珍(象征大地的符瑞);坤轴(想像中的地轴);坤维(地维。指大地的四方);坤仪(大地。同坤舆) 《易》卦名 八卦之一 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易·说卦》 又如坤卦(八卦之一,代表地); 坤(堃)kūn ⒈八卦之一,代表地。 ⒉女性的,阴性的~伶。~包。~衣。 "堃"多见于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