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栉疏知鬓秃

"栉疏知鬓秃"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6 10:04:39


简介: “栉疏知鬓秃”出自宋代赵蕃的《早作》,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hì shū zhī bìn tū,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
出处: 《早作》
内容:
鸡送山窗月,钟残欹枕眠。
栉疏知鬓秃
肘见觉裘穿。
觅句无新意,繙书有旧缘。
纵违幽事喜,差免俗尘煎。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赵蕃
诗人介绍: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翻译:

《早作》是宋代赵蕃创作的一首诗词。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清晨,鸡鸣送来山间窗外的月光,钟声渐渐停息,我侧身倚枕入眠。梳头时发丝稀疏,已知鬓角开始秃发。肘下的衣袍已经破旧。我在觉中已经看到皮衣穿破的痕迹。寻找诗句却无新意,翻阅书籍却只有旧时的缘份。虽然违背了幽静的事物,却依然感到喜悦,但我仍然避免陷入世俗的烦恼。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清晨的景象和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受,展现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诗中的描写细腻而真实,通过对生活琐事的描述,展示了作者对岁月流转和自身境遇的思考。

诗词的赏析:
这首诗以清晨为背景,通过描绘一系列日常细节,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入体验和内心的感悟。诗人使用朴素的语言,将自己的日常生活与大自然相融合,表达了对平淡生活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中的鸡鸣、山窗、月光等意象,展示了自然界的宁静和美好,与作者内心的宁静相呼应。而钟声停息、觉裘穿破等描写,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变迁。通过这些细腻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岁月流转的感慨和对生活变化的思考。

诗中还有对自身境遇的反思,如发丝稀疏、鬓角秃发、衣袍破旧等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衰老和时光流逝的接受态度。同时,觅句无新意、翻书有旧缘的描写,折射出作者在创作和阅读中的追求和困惑。

最后两句“纵违幽事喜,差免俗尘煎”,诗人表达了自己不愿随波逐流,追求内心宁静和远离尘嚣的态度。他虽然犯了违背幽静事物的快乐,但仍然力图避免陷入世俗的纷扰和烦恼。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内省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入感受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它既有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又有对时光流转和生活变迁的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世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jī sòng shān chuāng yuè, zhōng cán yī zhěn mián.
鸡送山窗月,钟残欹枕眠。
zhì shū zhī bìn tū.
栉疏知鬓秃。
zhǒu jiàn jué qiú chuān.
肘见觉裘穿。
mì jù wú xīn yì, fān shū yǒu jiù yuán.
觅句无新意,繙书有旧缘。
zòng wéi yōu shì xǐ, chà miǎn sú chén jiān.
纵违幽事喜,差免俗尘煎。
韵脚: 拼音:zhì shū zhī bìn tū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韵脚:(仄韵) 入声一屋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栉 (形声。从木,节声。本义梳子、篦子的总称)同本义 栉,梳比之总名也。--《说文》。疏比密曰栉,尤密者曰茝。” 奠纚笄栉于筵南端。--《仪礼·士冠礼》 恶笄者,栉笄也。--《仪礼·丧服礼》。注以栉之木为笄或曰棒笄。” 其崇如墉,其比如栉。--《诗·周颂·良耜》 妻执巾栉。--《庄子·寓言》 又如栉佩(梳理用品和佩饰);栉珥(梳篦和耳饰);栉栉(形容排比繁密);栉密(形密集排列如梳齿) 栉 用梳子梳头发 今俟罪浔阳,除盥栉食寝外无余事。--白居易《与元九书》 又如栉工(旧时称专替人梳头理 栉(櫛)zhì ⒈梳子与篦子的总称~比(像梳篦的齿那样挨着)鳞次。 ⒉梳头发~风沐雨(风梳发,雨洗头。形容在外奔波辛劳)。

:疏 (会意。疋”有通的意思。本义疏导,开通) 同本义 疏,通也。--《说文》。疋者,破包足动也。孕则塞,生则通。因转注为开通分远之谊,俗字作痚,故汉疏广之后,隐其半为束氏。 疏为川谷,以导其气。--《国语·周语》。注通也。” 禹疏九河。--《孟子·滕文公上》 疏为川渎、沟洫、陂池。--《柳宗元《天说》 水之利害,自古而然。禹疏沟洫,随山浚川。--《史记·河渠书赞》 又如疏决(疏浚;开通);疏漏(漏水);疏源(疏通水源);疏瀹(疏浚,疏通);疏辟(疏通开浚);疏涤(疏浚清理;疏通清除);疏治(疏通治理);疏凿(打通阻塞 疏shū ⒈去掉阻塞,使畅通~通。~导。~河道。 ⒉分,分散~队。~散。 ⒊稀,不密稀~。~星。~落。 ⒋不亲密~远。 ⒌粗~食。 ⒍粗心,不周密~忽。~漏。 ⒎不熟悉生~。 ⒏空虚,不实空~。才~学浅。 ⒐注释古文并对前人的注释加以引申或说明~证。注~。 ⒑分条陈述。旧时又指给皇帝的奏议奏~。 疏shù 1.分条记录或分条陈述。 2.奏章。 3.指上奏章。 4.指阐释经书及其旧注的文字。 5.引申为阐释。 6.指书信。 7.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祈祷文。 8.旧时募 化用的簿册。 9.指捐款。

:知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同本义 知,识也。--《玉篇》 知汝远来应有意。--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心徹为知。--《庄子·外物》 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史记·留侯世家》 不知何氏女。--《后汉书·列女传》 又 日知基所亡。 汝亦知射。--宋·欧阳修《归田录》 不知几千里。--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知其不可而为之。--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知不到(不知道);知风(知道情况 知zhī ⒈晓得,明了~晓。~道。~己~彼。 ⒉使知道通~。告~。 ⒊感觉,认识到~觉。 ⒋见识,学识,学问~识。求~。真~。 ⒌了解相~。〈引〉相亲新~。~己。~音。~心人。 ⒍主持,主管~县、~事(旧时指县长)。 ⒎〈古〉通"智"。聪明,智慧。 ⒏ ⒐ 知zhì 1.聪明;智慧。 2.姓。春秋时晋有知罃。

:鬓 (形声。从髟),宾声。髟”,意思是头发长。髟”的字多与毛发有关。本义颊发。两颊两旁近耳的头发) 同本义 鬓,颊发也。--《说文》 美鬓长大则贤。--《国语·晋语》 连发曰鬓。--《释名》 两鬓苍苍十指黑。--唐·白居易《卖炭翁》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又如鬓影(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鬓发霜侵(鬓发花白) 鬓发 鬓角 鬓脚 鬓 bìn鬓角。耳朵前边长头发的部位。也指长在那里的头发双~斑白。

:秃〈形〉 (象形。从人,上象禾粟之形。本义头顶无发) 同本义 秃,无发也。--《说文》 秃者不免。--《礼记·问丧》 秃者不髽。--《礼记·丧服四制》 齐人谓无发为秃揭。--《礼记·明堂位》注 秃翁。--《后汉书·匈奴传》。注即乃翁也。” 齿危发秃。--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秃厮(光头家伙);秃科子(秃脑瓜);秃驴(光头驴。骂和尚的话);秃颅(秃头);秃人(秃发的人);秃儿(犹秃奴);秃发(头发脱落) 山无草木 不戴帽、不穿鞋 秃tū ⒈无头发~顶。 ⒉鸟兽(头或尾)无毛~头鸡。~尾巴狗。 ⒊山无树木,树无枝叶~山。~树。 ⒋物体失去尖端~笔。 ⒌不圆满,不周全此文写得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