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溘死于路歧

"溘死于路歧"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1 07:07:25


简介: “溘死于路歧”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读邓鲂诗》,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kè sǐ yú lù qí,诗句平仄:仄仄平仄平。
出处: 《读邓鲂诗》
内容:
尘架多文集,偶取一卷披。
未及看姓名,疑是陶潜诗。
看名知是君,恻恻令我悲。
诗人多蹇厄,近日诚有之。
京兆杜子美,犹得一拾遗。
襄阳孟浩然,亦闻鬓成丝。
嗟君两不如,三十在布衣。
擢第禄不及,新婚妻未归。
少年无疾患,溘死于路歧
天不与爵寿,唯与好文词。
此理勿复道,巧历不能推。
朝代: 唐代
分类:
诗人: 白居易
诗人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翻译:

《读邓鲂诗》是唐代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尘架上摆满了各种文集,偶然拿起一卷阅读。
还没看到作者的名字,我怀疑这是陶渊明的诗作。
看到作者的名字,我知道是你,感到十分悲伤。
诗人的人生多是困顿和厄运,近来确实有此感触。
京兆杜子美,即使有些被忽视的作品也能被发现。
襄阳孟浩然,也听闻他的头发已经变成了丝线。
唉,你与他们相比,三十岁还只是布衣贫穷。
没有考中进士,新婚妻子还未回来。
年轻人没有疾病之忧,却突然死在了路上。
天命不与你长寿,只与你写好的文章诗词。
这个道理不必再说,文采却无法推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读邓鲂的诗集为起点,表达了作者对邓鲂及其他一些不为人知的才子的赞叹和惋惜之情。诗中提到了杜甫和孟浩然,两位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的才华与成就令人敬佩,但与他们相比,邓鲂的名字并不为人所熟知,尽管他的诗作也值得一读。这种对被埋没的才华的感伤,也反映了作者对自己的处境的思考和自省。

作者通过对比自己与邓鲂、杜甫、孟浩然等人的境遇,表达了对自身命运的疑虑和对才华的思考。他描述了自己的现状,没有考中进士,处于贫穷的布衣之中,新婚妻子还未归来。然而,他也指出了年轻人没有疾病之忧,却在路上突然死去的不幸。这种对命运的思考与反思,使得诗中的情感更加深沉。

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对命运的无奈。作者认为,上天赐予人们的不是长寿,而是能创作出优秀的文章和诗词。这种观点也反映了作者对文学创作和才华的看重,以及对命运的一种无奈接受。

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才华浪费和命运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文学创作的理解和追求。通过对比自己与其他才子的处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展现了一种对命运无奈的悲伤情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chén jià duō wén jí, ǒu qǔ yī juàn pī.
尘架多文集,偶取一卷披。
wèi jí kàn xìng míng, yí shì táo qián shī.
未及看姓名,疑是陶潜诗。
kàn míng zhī shì jūn, cè cè lìng wǒ bēi.
看名知是君,恻恻令我悲。
shī rén duō jiǎn è, jìn rì chéng yǒu zhī.
诗人多蹇厄,近日诚有之。
jīng zhào dù zi měi, yóu dé yī shí yí.
京兆杜子美,犹得一拾遗。
xiāng yáng mèng hào rán, yì wén bìn chéng sī.
襄阳孟浩然,亦闻鬓成丝。
jiē jūn liǎng bù rú, sān shí zài bù yī.
嗟君两不如,三十在布衣。
zhuó dì lù bù jí, xīn hūn qī wèi guī.
擢第禄不及,新婚妻未归。
shào nián wú jí huàn, kè sǐ yú lù qí.
少年无疾患,溘死于路歧。
tiān bù yǔ jué shòu, wéi yǔ hǎo wén cí.
天不与爵寿,唯与好文词。
cǐ lǐ wù fù dào, qiǎo lì bù néng tuī.
此理勿复道,巧历不能推。
韵脚: 拼音:kè sǐ yú lù qí
平仄:仄仄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溘〈副〉 (形声。从水,盍声。①本义水流。②忽然) 突然地、忽然地 又如溘逝(突然死亡);溘然长逝;溘死(忽然而死);溘谢(忽然逝世) 溘  死亡 溘kè ⒈忽然,突然~死。 ⒉ ①水声。 ②寒冷的样子。

:死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同本义 死,民之卒事也。--《说文》 死者,人之终也。--《列子·天瑞》 庶人曰死。--《礼记·曲礼》 沁人曰死。--《礼记·檀弓》 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左传·哀公十六年》 楚令尹死。╠《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亡何国变,宁南死。--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又如死生(死亡和生存);死过(死去,去世);死限(死期,寿命的期限) 死sǐ ⒈生物失去生命,跟"活"相对~亡。~得其所。 ⒉拼命,不顾性命不怕~。决一~战。 ⒊不可调和的,誓不两立的~敌。~对头。 ⒋不活动,不灵活~水。~板。~气沉沉。 ⒌不通的~巷道。堵~漏洞。~路一条。 ⒍在形容词后,〈表〉程度到了极点讨厌~了。真是乐~人。

:于〈动〉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往;去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 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书·大诰》 取 昼尔于茅,宵尔索陶。--《诗·豳风·七月》 如;好像 《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易·系辞下》 又如于何(如何) 于 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捐金于野。--《后汉书·列女传》 又 成于机杼。 射于家 于yú ⒈介词。 ①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和对象,义同"在"、"到"、"从"、"给"、"向"、"对"等生~北京。光荣归~人民。~此向前。己所不欲,勿施~人。请教~人。~民有益。~国有 利。严~律己。 ②用在形容词后〈表〉比较,义同"过"大~。重~。高~。人浮~事。 ③用在动词后〈表〉被动见笑~大方。 ④自,由来~民间。出~自觉。 ⒉ ?吰???呵醩?????嗢氺?磾?罈辝串?雟l哷亲?????????呰???摧???亯?????懷^澡?吒??駝?浉靼?洜d亯???磾咳熌l?缃浉?酉耡浉?洶懢\汴??綷??咛????澖??? 醩亰?鋖?煪閎l哷亲?閚?^??譳?聦?各矐洺??澖??醩亰?鋖?鈕?^鎠憯?缇??魔l澏^緛洶戅e??浤фk???吰粑?閔醩??鋖?咚呈吵?亰枙祄^周??喤l涺?镪?吸? 于xū 1.见"于嗟"﹑"于咨"。 于wū 1.鸟名。参见"于鹊"。 2.叹词。 ?吰???呵醩?????嗢氺?磾?罈辝串?雟l哷亲?????????呰???摧???亯?????懷^澡?吒??駝?浉靼?洜d亯???磾咳熌l?缃浉?酉耡浉?洶懢\汴??綷??咛????澖??? 醩亰?鋖?煪閎l哷亲?閚?^??譳?聦?各矐洺??澖??醩亰?鋖?鈕?^鎠憯?缇??魔l澏^緛洶戅e??浤фk???吰粑?閔醩??鋖?咚呈吵?亰枙祄^周??喤l涺?镪?吸? 于xū 1.见"于嗟"﹑"于咨"。 于yú ⒈介词。 ①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和对象,义同"在"、"到"、"从"、"给"、"向"、"对"等生~北京。光荣归~人民。~此向前。己所不欲,勿施~人。请教~人。~民有益。~国有 利。严~律己。 ②用在形容词后〈表〉比较,义同"过"大~。重~。高~。人浮~事。 ③用在动词后〈表〉被动见笑~大方。 ④自,由来~民间。出~自觉。 ⒉ 懷^澡?吒??駝?浉靼?洜d亯???磾咳熌l?缃浉?酉耡浉?洶懢\汴??綷??咛????澖???醩亰?鋖?煪閎l哷亲?閚?^??譳?聦?各矐洺??澖??醩亰?鋖?鈕?^ 鎠憯?缇??魔l澏^緛洶戅e??浤фk???吰粑?閔醩??鋖?咚呈吵?亰枙祄^周??喤l涺?镪?吸?于yū 1.广大。 于yī 1.见"于微闾"。

:路〈名〉 (形声。从足,各声。本义道路) 同本义 路,道也。--《说文》 路,途也。--《尔雅》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户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注途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 艮为径路。--《易·说卦》 遂迷,不复得路。--陶潜《桃花源记》 又如路奠(出殡时,亲友在灵柩经过的路上设供桌祭奠);路赆(友人相赠的路费);路引(行路的通行凭证);路歧(路歧人。宋元时对沿街卖艺人的俗称;贫贱的 路lù ⒈道,来往的通道~途。~径。道~。铁~。〈引〉路程八千里~。 ⒉方向,条理,途径出~。思~。活~。忠谏之~。 ⒊方面,地区几~进攻。东~货物。 ⒋种类头~货。大~货。三~货。 ⒌〈古〉车筚~(柴车)。 ⒍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称。宋代的"路"相当于现代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现代的"地区"。 路luò 1.通"落"。以绳周绕。 2.通"乐"。 3.见"路人"。

:歧〈形〉 (同跂”。形声。从止,支声。或作岐”。本义多余的脚趾) 同本义 跂,《说文》足多指也。”或作枝歧。--《集韵》 歧趾而胪情。--张衡《思玄赋》 叉开,事物错出 物两为歧。--《尔雅·释名》 歧舌国。--《山海经·海外南经》 光歧俨其偕列。--潘岳《笙赋》 无为在歧途。--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多歧路。--唐·李白《行路难》 又如歧歧(禽鸟举翅飞行的样子);歧旨(歧义);歧言(指离别之言);歧意(二心) 不同,不一致,有差别 歧qí ⒈岔道,大路分出的小路~路。~途(〈喻〉错误的道路)。 ⒉不相同,不一致~视。~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