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廿年踪迹遍雕题

"廿年踪迹遍雕题"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14:29:09


简介: “廿年踪迹遍雕题”出自明代张含的《怀用修仁甫》,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niàn nián zōng jī biàn diāo tí,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出处: 《怀用修仁甫》
内容:
廿年踪迹遍雕题,传道重游洱水西。
离梦独牵张半谷,风流惟共李中溪。
郑玄耐可笺浮蚁,王勃何须檄斗鸡。
紫菀丹丘曾有约,赤松黄石肯相携。
朝代: 明代
分类:
诗人: 张含
诗人介绍: 云南永昌人(今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人,字愈光。正德中举人。少与杨慎同学,至老互相唱酬。尝师事李梦阳,友何昌友。工诗。有《禺山诗选》、《禺山七言律钞》、《禺山文集》。
翻译:

《怀用修仁甫》是明代张含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廿年踪迹遍雕题,
传道重游洱水西。
离梦独牵张半谷,
风流惟共李中溪。
郑玄耐可笺浮蚁,
王勃何须檄斗鸡。
紫菀丹丘曾有约,
赤松黄石肯相携。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修仁甫的思念之情。作者回忆了与修仁甫相识二十年以来的点滴经历,他们一同留下了许多题词。现在,作者希望再次与修仁甫相聚,共同重游洱水西,回忆往昔。作者感叹离别之痛,他的心与修仁甫的心紧密相连,就像是用一根绳子牵着一半的谷子。他们在风流之间互相陪伴,共同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作者提到了郑玄和王勃,暗示他们与修仁甫相比,无论是学问还是才华,都不值一提。最后,作者期待着与修仁甫再次相聚,一同去紫菀丹丘、赤松黄石等地。

赏析:
这首诗以怀念和思念之情为主题,通过描绘作者与修仁甫之间的友谊和共同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一些自然景物和历史典故来衬托情感,增强了诗词的意境和情感的张力。

诗词的开头,作者回忆了与修仁甫共同留下的许多题词,这些题词成为二人友谊的见证,也是二人情感的象征。接着,作者表达了自己怀念修仁甫的心情,将两人的心连系在一起,就像是用一根绳子牵着一半的谷子,表达了深深的情感纽带。

在描绘友情的同时,作者通过提到郑玄和王勃,突出了修仁甫在学问和才华方面的卓越。郑玄是东汉时期的学者,王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两者都是文化历史上的重要人物。通过与他们的对比,作者强调了修仁甫的卓越才华和学问造诣。

诗的结尾,作者表达了与修仁甫再次相聚的期待,希望能够一同去许多美丽的地方,如紫菀丹丘、赤松黄石等,共同回忆过去的时光,再度感受友情的温暖。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展现了友情的珍贵和深厚。该诗情感真挚,意境清新,充满了诗人对友情的美好祝愿和思念之情,让人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niàn nián zōng jī biàn diāo tí, chuán dào zhòng yóu ěr shuǐ xī.
廿年踪迹遍雕题,传道重游洱水西。
lí mèng dú qiān zhāng bàn gǔ, fēng liú wéi gòng lǐ zhōng xī.
离梦独牵张半谷,风流惟共李中溪。
zhèng xuán nài kě jiān fú yǐ, wáng bó hé xū xí dòu jī.
郑玄耐可笺浮蚁,王勃何须檄斗鸡。
zǐ wǎn dān qiū céng yǒu yuē, chì sōng huáng shí kěn xiāng xié.
紫菀丹丘曾有约,赤松黄石肯相携。
韵脚: 拼音:niàn nián zōng jī biàn diāo tí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八齐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廿 :廿〈数〉 二十◇也大写作念” 三月念六。--清·林觉民《与妻书》 廿二日天稍和。--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经廿年。-- 廿niàn二十~天。~四史。

:年 (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小篆字形,从禾,千声。本义年成,五谷成熟) 同本义 秊,谷熟也。--《说文》 五谷皆熟为有年也。--《谷梁传·桓公三年》 五谷大熟为大有年。--《谷梁传·宣公十六年》 丰年多黍多秊。--《诗·周颂·丰年》 有年。--《左传·桓公二年》。疏年训为稔。” 尔厥有干,有年于芘洛。--《书·多士》 又指一年的收成 凶年免于死亡。--《孟子·梁惠王上》 又 凶年不免于死亡。 又如年登(谷物丰收);年荒(谷物歉收);年丰(年成丰收);年饥(年成荒 年(秊)nián ⒈时间单位。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因为有余数,所以公历规定, 平年三百六十五天, 闰年三百六十六天。 ⒉岁数~龄。~纪。也指按年龄划分的阶段青~。壮~。老~。 ⒊时期乾隆~间。清朝末~。 ⒋年节,有关年节的过~。新~。~画。~糕。 ⒌庄稼收成情况~景。~成。丰~。 ⒍ ⒎ ⒏ ①一年一晃就是两个~头儿。 ②时代旧社会那~头儿,穷人够苦呀。 ③年景这个~头儿好,大丰收。

:踪 (形声。从足,从(宗)声。本义脚印,踪迹) 同本义 草合人踪断,尘浓鸟迹深。--李白《谒老君庙》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访其遗踪。--宋· 苏轼《石钟山记》 绝无踪响。--《聊斋志异·促织》 胆寒潜踪。--《广东军务记》 又如踪尘(尘世的事情);踪绪(踪迹,头绪);踪响(踪纪声响);踪辙(踪迹) 事物的痕迹 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己随风。--《鹿虔扆·临江仙》 又如踪由(事情的始末);跟踪 踪 追随 朕欲远追周文,近踪光武,使宗庙有太山之安。--《晋书·刘 踪(蹤)zōng ⒈脚印,踪迹~影。万迳人~灭。 ⒉追随,跟随追~。跟~。

:迹 同本义 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播吾(山名),刻疏人迹其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又如浪迹天涯;人迹(人的足迹);人急至;迹蹈(重复走过的路);迹状(行迹);迹响(踪纪声响) 留下的印子 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痕迹;血迹;笔迹;墨迹 前人留下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 故平公之迹不可明也。--《韩非子·难一》 又如古迹;胜迹;古城墙的遗迹;史迹;迹相(表露出来的不很显著的情况,可借以推断过去或将来) 通绩”。功劳 如是则其迹长矣。--《 迹(踖、蹟)jì ⒈脚印留有足~。寻觅踪~。〈引〉留下的印子,或前人遗留下的事物(多指建筑或器物)痕~。保存遗~。保护古~。 ⒉重要的,奇特的事情事~。奇~。 ⒊ 迹jī 1.脚印;足迹。 2.痕迹。 3.指手迹。 4.形迹;行动。 5.业绩;事迹。 6.追踪;追寻。 7.至;蹈。 8.遵循;仿效。 9.考核;推究。 10.量词。相当于"步"。

:遍 (形声。本义走遍) 同本义 徧,徧也。--《说文》 徧于群神。--《虞书》 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宋·沈括《梦溪笔谈》 遍衙门告不成。--《陈州粜米》 遍 泛指普遍 室人交徧摧我。--《诗·邶风·北门》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满山遍野;遍窥(周览,尽见);遍体(浑身,全身) 遍 从头到尾经历一次 遍 biàn ①普遍;全部满山~野。 ②量词。一个动作从头至尾的整个过程为一遍细读了三~。 【遍体鳞伤】满身都是鱼鳞般密布的伤痕。形容伤势严重。

:雕 (形声。从隹,周声。从隹”,表示与鸟类有关。本义大型猛禽。日间活动的大猛禽(鹰科)力大身大,形态优美,视力敏锐,飞行力强。也叫鹫”) 同本义 流之为雕。--《书·太古誓》 是必射雕者也。--《史记·李将军列传》 其状如雕而有角。--《山海经·南山经》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唐·王维《观猎》 又如雕悍(凶悍如雕);雕鸷(凶猛如雕);雕鹗(雕和鶚。均为善飞的鸷鸟。比喻人雄放劲健的才力);金雕;海雕;坐山雕 同碉”。碉堡 依山居止,累石为室。--《后汉书》。唐·李贤注今彼土夷人呼为 雕 diāo ①在竹木、玉石、金属等上面刻画~花、浮~。 ②用彩画装饰~弓、~栏。 ③猛兽。嘴呈钩形,视力很强,能自高空急遽(jù)下降叼取山羊、野兔等。又称鹫(jiù)。 【雕版印刷术】将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技术。中国最早发明。前身为公元前流行的印章捺印和5世纪出现的拓印碑石的方法。隋唐时盛行,传至朝鲜、日本和东南亚, 影响到非洲和欧洲。 【雕虫小技】微不足道的小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雕梁画栋】有彩绘装饰的华丽的楼台亭阁。 【雕漆】〈美〉将调好的漆料涂在铜胎或木胎上,一般涂八九十层。漆干透后进行浮雕,然后再烘干,磨光。相传始于唐代。因以朱红色为主,又名剔红。 【雕砌】过分修饰堆砌(文字)。 【雕塑】造型艺术之一。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使用的材料有粘土、金属、石、木等,以此制作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分为圆雕和浮雕两类。 【雕琢】 ①雕刻(玉石)。 ②比喻过分地修饰(文字)。

:题〈名〉 (形声。从页,是声。页,头。本义额头) 同本义 题,额也。--《说文》 雕题交趾。--《礼记·王制》 赤眉圆题。--《汉书·司马相如传》 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庄子·马蹄》。释文引司马崔云月题,马额上当颅如月形者也。” 文题白身,名曰孟极。--《山海经·北山经》 雕题黑齿。--《楚辞·招魂》 连缓耳,琐雕题。--《后汉书·杜笃传》 《雕题交阯》--《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 又如题注(以头额撞击);黑牛白题(黑牛白额) 物品的前端或顶端 又如榱题 题tí ⒈〈古〉指额圜(圆)~。 ⒉写作、讲演等的总名目~目。命~。话~。难~(〈喻〉难做的事)。 ⒊练习、考试等要求解答的问问~。试~。数学~。 ⒋写上,签署~写。~名。~款。~词。 ⒌评议品~。 ⒍ 题dì 1.通"睇"。视。 2.通"匙"。歃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