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Q 禽鱼识性情

"禽鱼识性情"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10:48:46


简介: “禽鱼识性情”出自未知王中的《闲居述兴》,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ín yú shí xìng qíng,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出处: 《闲居述兴》
内容:
老来真懒慢,林下复无营。
樵牧通名姓,禽鱼识性情
卧闻黄叶落,坐看白云生。
更爱茅斋夜,泠泠风月清。
朝代: 未知
分类:
诗人: 王中
诗人介绍: 明河南登封人,字懋建。家业农,未尝知书,性至孝。母死,庐墓三年。
翻译:

《闲居述兴》

老来真懒慢,
林下复无营。
樵牧通名姓,
禽鱼识性情。
卧闻黄叶落,
坐看白云生。
更爱茅斋夜,
泠泠风月清。

中文译文:
老年来临,我真的变得懒散缓慢,
在林间无所事事。
与樵夫和牧人交往,了解他们的姓名和家世,
认识禽鸟和鱼类,理解它们的性情。
躺着听黄叶飘落的声音,
坐着看白云悄然升腾。
更加热爱夜晚的茅斋,
清风明月中的宁静与美丽。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进入老年后的生活状态和心境。作者老了之后变得懒散缓慢,没有了年轻时的奋斗和忙碌。他选择了远离尘嚣,居住在林间,过着宁静的生活。与樵夫和牧人交往,他了解到他们的背景和家族,感受到自然界中动物的本性和情感。他躺在那里,聆听着黄叶飘落的声音,坐着欣赏着白云的升腾。他尤其喜欢夜晚,在茅斋中欣赏着清风和明亮的月光。整首诗透露出一种安逸、宁静和超脱尘世的心境。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作者老年时的闲适生活,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热爱。通过与樵夫、牧人、禽鱼的交流与感悟,作者传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老年的懒散与年轻时的忙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作者选择宁静生活的态度。整首诗意境清新,给人以宁静、放松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lǎo lái zhēn lǎn màn, lín xià fù wú yíng.
老来真懒慢,林下复无营。
qiáo mù tōng míng xìng, qín yú shí xìng qíng.
樵牧通名姓,禽鱼识性情。
wò wén huáng yè luò, zuò kàn bái yún shēng.
卧闻黄叶落,坐看白云生。
gèng ài máo zhāi yè, líng líng fēng yuè qīng.
更爱茅斋夜,泠泠风月清。
韵脚: 拼音:qín yú shí xìng qíng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禽〈名〉 (象形。本义走兽总名) 同本义 禽,走兽总名。--《说文》 禽者何?鸟兽之总名--《白虎通》 命主祠祭禽于四方。--《礼记·月令》。疏兽之通名也。” 傅翼戴角,分牙布爪,仰飞俯走,谓之禽兽。--《列子·黄帝》 六禽。--《周礼·庖人》。注宜为羔豚、犊、麝、雉、鴈。凡鸟兽未孕曰禽。” 终日而不获一禽。--《孟子·滕文公下》 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三国志·华陀传》 虎亦诸禽之雄也。--汉·王充《论衡·遭虎》 鸟类的总称 二足而羽谓之禽。╠ 禽qín ⒈鸟类的总称飞~。家~。 ⒉〈古〉又作鸟兽的总称五~(虎鹿熊猿鸟)。 ⒊〈古〉通"擒"~灭六王。

:鱼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鱼形。本义一种水生脊椎动物) 完全水生并在水中呼吸的有头冷血脊椎动物,包括圆口类、板鳃类和具有软骨或硬骨骨骼的高等有鳃水生脊椎动物 鱼,水虫也。象形。鱼尾与燕尾相似。--《说文》 豚鱼吉。--《易·中孚》 鱼木精。--《论衡·指瑞》 鱼十有五。--《仪礼·特牲礼》 鱼网之设。--《诗·邶风·新台》 鲜鱼曰脡祭。--《礼记·曲礼》 鱼上冰,獭祭鱼。--《吕氏春秋》 白鱼跃入王舟中。--《史记·周本记》 又如鱼鲩冠儿(女道士戴的鱼脑骨似的尖形帽子);鱼鳞册(鱼鳞图册”的简称 鱼(魚)yú脊椎动物的一类,生活在水里。通常身体侧扁,有鳞有鳍,用鳃呼吸,体温随外界温度而变化。种类很多,大多可供食用或制造鱼胶,有些种类的肝脏可制鱼肝油 养~致富。

:识 (形声。从言。戠声。善于言谈,表示有知识,故从言。本义知道;懂得) 同本义 譺,知也。--《说文》 君子是识。--《诗·大雅·瞻卬》。笺知也。” 壹宥曰不识。--《周礼·司刺》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陶潜《桃花源诗》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孙子·谋攻》 不识有诸?--《孟子·梁惠王上》 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左传·成公二年》 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识味(知味);识空便(知趣;识相);识道(知圣道);识义(知义 识(譺)shí ⒈知道,认得,能辨别~字。认~。~别。~途老马。 ⒉学问,应知的,所知道的学~。知~。常~。有~之士。 ⒊见解,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⒋ 识(譺)zhì ⒈记住,做记号,也指记号、标志博闻强~。表~。款~。

:性 (形声。从心,生声。本义人的本性) 同本义 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说文》 性,质也。--《广雅》 天命之谓性。--《礼记·中庸》 自诚明谓之性。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荀子·性恶篇》 五性者何?仁义礼智信也。--《白虎通》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荀子·正名篇》 又如性根(根性;本性);性行(人的禀性和行为);性气(人的个性和脾气);个性(人的本性;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或理性);禀性(本性);性尚(本性的爱好和崇尚) 事物的性质或性能 性xìng ⒈人或事物固有的特质~质。~格。本~。酸~。药~。思想~。 ⒉所具有的能力或作用~能。活动~。放射~。积极~。 ⒊范围,方式群众~。综合~。 ⒋脾气使~。急~子。 ⒌有关生殖的,男女或雌雄的~器官。女~。雄~。 ⒍生命~命。 ⒎ ⒏ ⒐

:情〈名〉 (形声。从心,青声。本义感情) 同本义 情,人之阴气有欲者也。--《说文》 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击能。--《礼记·礼运》又 人情者,圣王之田也。 情伪相感。--《易·系辞》。虞注情阳也。” 情者,阴之化也。--《白虎通·情形》 情者,性之质也。--《荀子·正名》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览物之情--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情所欲居。--清·黄宗羲《原君》 遂利之情。 又如情熟(亲密);情款(情意诚挚融洽);情悃(情意;感情真挚,诚心诚意);情 情qíng ⒈喜、怒、哀、乐等心理状况~绪。感~。 ⒉状况,状态~况。~态。表~。实~。军~。病~。 ⒊指爱情~书。谈~。 ⒋指情分,情面求~。讲~。 ⒌ ⒍ ⒎ 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