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枳棘分三径

"枳棘分三径"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01:23:05


简介: “枳棘分三径”出自宋代文同的《书隐者壁》,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hǐ jí fēn sān jìng,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
出处: 《书隐者壁》
内容:
枳棘分三径,猿猱结四邻。
茂林修竹地,枕石漱流人。
看雨搘藤杖,迎风卸葛巾。
我来怀愧甚,衣上有红尘。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文同
诗人介绍: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翻译:

《书隐者壁》是宋代文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枳棘分三径,
猿猱结四邻。
茂林修竹地,
枕石漱流人。
看雨搘藤杖,
迎风卸葛巾。
我来怀愧甚,
衣上有红尘。

诗词表达的是一种隐居者的心境和感慨。下面是对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诗人的内心体验。首先,诗人描述了一片茂密的林地,其中有三条小径蜿蜒穿过枳棘丛生的地方,象征着人生的道路并不平坦,充满了艰难和困惑。接着,诗人又描绘了四邻相望的猿猱,暗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随后,诗人描述了茂盛的竹林和一块可以供人枕石休憩的地方,表现出隐居者追求宁静与自然的生活态度。枕石漱流人则展现了诗人亲近自然、洗涤心灵的愿望。

在描绘自然景观之后,诗人转而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内心的矛盾。诗中提到诗人看雨时搘著藤杖,迎风时卸下葛巾,这些细节展示了诗人隐居的生活方式和态度。然而,诗人也承认自己内心的矛盾,怀愧之情油然而生。他感叹自己无法完全摆脱尘世的纷扰,心灵上仍然被红尘所染。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隐居者追求宁静、远离尘嚣的愿望,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这首诗词既展现了宋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心灵自由的思想氛围,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矛盾感受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zhǐ jí fēn sān jìng, yuán náo jié sì lín.
枳棘分三径,猿猱结四邻。
mào lín xiū zhú dì, zhěn shí shù liú rén.
茂林修竹地,枕石漱流人。
kàn yǔ zhī téng zhàng, yíng fēng xiè gé jīn.
看雨搘藤杖,迎风卸葛巾。
wǒ lái huái kuì shén, yī shàng yǒu hóng chén.
我来怀愧甚,衣上有红尘。
韵脚: 拼音:zhǐ jí fēn sān jìng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二十五径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枳 枸橘,又称臭橘” 枳木似橘。从木,只声。--《说文》 殷以椇。--《礼记·明堂位》。注椇之言枳椇也。谓曲桡之也。” 楗六枳而为篱兮。--《后汉书·冯衍传》。注枳,芬木也。” 橘逾淮而北为枳。--《周礼·考工记·序宫》 一种耐寒的中国落叶橘树,有三小叶的叶片,果实小有芳香,很酸。广泛栽种作为观赏叶或作为绿篱,尤其作为砧木以芽接各种食用的柑桔 古县名 枳zhǐ又叫"枸橘"。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枝多刺,叶是三小片的复叶,花白色,果实球形。叶和果实均供药用。中药上将未成熟的枳、枸橼等果实叫"枳实";成熟的枳、枸橼等 果实叫"枳壳。 枳zhī 1.通"胑"。肢体。 2.通"枝"。歧出。参见"枳首蛇"。

:棘 (会意。从二-朿。朿”是刺”的本字。两个朿”字并排立着,表示棘树多刺,是矮小而成丛莽的灌木。本义丛生的小枣树) 酸枣树。一种落叶乔木,有刺。果实较枣小,味酸,种子、果皮、根可入药 棘,小枣丛生者。--《说文》 實于丛棘。--《易·坎》 园有棘。--《诗·魏风·园有桃》 伐棘枣以为矜。--《淮南子·兵略》 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陆龟蒙《吴宫怀古》 又如棘薪(指酸枣树已长成薪柴) 泛指有芒刺的草木 攀草牵棘。--《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虫伏棘根。--《聊斋志异 棘jí ⒈酸枣树,落叶灌木,枝上多刺,初夏开黄绿色小花。果实较枣小,肉薄,味酸。种仁可供药用。 ⒉泛指有刺的草木荆~丛生。 ⒊针形的刺~皮动物。 ⒋

:分〈动〉 (会意。从八,从刀。八”就是分;从刀”,是以刀剖物,使之分开的意思。本义一分为二) 同本义。分开,分成,分出,与合”相对 分,别也。--《说文》 死生分。--《礼记·月令》 然则何以分之?--《荀子·礼论》 以齐之分,奉之而不足。--《荀子·仲尼》 三首俱烂,不可识别。乃分其汤肉葬之。--晋·干宝《搜神记》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文官武将…分两行而入。--《三国演义》 又如分合(分开与合并);分地(分割土地;分封土地);分间(分开,间隔);分灶(分家度日) 辨 分 fēn ⒈划,划开,跟"合"相对划~。~割。~开。~散。~门别类。~别对待。〈引〉区别,辨别~辨。区~。~别。五谷不~。~清敌我。 ⒉给,配,调派~给。~享。~配工作。~派任务。 ⒊从整体中取部分,机构分设下属她~得两万元钱。~会。~行。 ⒋ 【分晓】 ①结果或底细不知~晓。 ②清楚,明白你去问个~晓。 ③道理这是没有~晓的话。 ⒌ 【分明】 ①清楚职责~明。 ②显然~明是她骗人。 ⒍ 【分化】 ①一种事物演变成多种事物,或性质相同的事物发展成为性质不同的事物"他"字~化为"他"、"她"、"它"。两极~化。 ②使分化~化瓦解敌人。 ⒎ 【分析】将事物、现象、概念等分解为简单的部分,寻找出它的本质、属性或相关因素~析利弊。~析化验。 ⒏ 【分寸】说话、做事的适当标准或限度办这事要有~寸。 ⒐ 【分野】划分的范围、界限。 ⒑ 【分数】 ①百分率90%(百分之九十)。 ②〈表〉除数的式子,画一横线,线上是被除数叫"分子",线下除数叫"分母"3/5(五分之三)。 【分子】又指物体分成的最细小而不失去原物性质的颗粒。如一个水~子,包括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分子"另见"分 ⒍"。 ⒒计量单位名称 ①市制长度,十~为一寸。 ②市制地积,十~为一亩。 ③市制重量,十~为一钱。 ④时间,六十~为一小时。 ⑤角,圆周,六十~为一度。 ⑥币制,十~为一角。 ⑦利率,月利一~按百分之一计算,年利一~按十分之一计算。 ⑧成绩,成数数学考98~。九~收获。 ⒓ 【分解】 ①一个化合物分为两个以上元素或化合物。 ②调解,排解~解纠葛。易于~解。 ③细说,详叙请看下回~解。 分 fèn ⒈名位,职权的范围名~。职~。~内之事。 ⒉限度莫过~。 ⒊成分水~。盐~。 ⒋关系或感情情~。 ⒌ 【分外】特别,额外~外娇。~外工作。 ⒍ 【分子】份子。属于一定阶级、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知识~子。先进~子。"分子" 另见 "㈠分 ⒑ 【分数】"。

:三〈数〉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 三sān ⒈数目字~个。~人行必有我师。 ⒉多次再~叮嘱。~番五次。~思而行。~令五申。~复斯言。 ⒊[三甲]〈古〉"殿试"中榜者(进士)的三个等级。宋朝太平兴国八年将殿试的中榜者,分为三等即"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 出身"。每甲各取有若干名,统称进士。元、明、清,殿试的中榜者,一甲只取有三名,二甲、三甲则各取有若干名。一甲的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三sàn 1.多次;再三。

:径 经过,行经 径,过也。--《广雅》 夜径泽中。--《汉书·高帝纪》。按,行也。 又如径历(经过);径复(往返,迂回曲折) 径 南北为径 径 (形声。从彳,表示与道路有关,巠声。本义步行小路) 同本义 径,步道也。--《说文》 径,小道也。--《字林》 艮为径路。--《易·说卦》 审端径术。--《礼记·月令》 送丧不由径。--《礼记·曲礼》 行不由径。--《论语》 夫逃虚空者,藜藿柱乎鼪鼬之径。--《庄子·徐无鬼》 夫惟捷径以窘步。 径(徑)jìng ⒈小路山~。曲~。〈引〉取道,经过夜~泽中。〈喻〉达到目的之方法找门~。取捷~。 ⒉直往,直接,直截了当~往。~自去。~向对方联系。 ⒊[直径]两端以圆周为界,经过圆心的直线。又称直径的长度井口~三尺。 ⒋[半径]圆心到圆周的直线。 ⒌ ⒍ 径jīng 1.经过;行经。 2.南北为径。参见"径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