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刳胎杀无罪

"刳胎杀无罪"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1 15:51:35


简介: “刳胎杀无罪”出自宋代苏轼的《诅楚文》,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kū tāi shā wú zuì,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
出处: 《诅楚文》
内容:
峥嵘开元寺,仿佛祈年观。
旧筑扫成空,古碑埋不烂。
诅书虽可读,字法嗟久换。
词云秦嗣王,敢使祝用瓒。
先君穆公世,与楚约相捍。
质之於巫咸,万叶期不叛。
今其后嗣王,乃敢构多难。
刳胎杀无罪,亲族遭圉绊。
计其所称诉何啻桀纣乱。
吾闻古秦俗,面诈背不汗
岂惟公子卬,社鬼亦遭谩。
辽哉千载後,发我一笑粲。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苏轼
诗人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翻译:

《诅楚文》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峥嵘开元寺,仿佛祈年观。
旧筑扫成空,古碑埋不烂。
诅书虽可读,字法嗟久换。
词云秦嗣王,敢使祝用瓒。
先君穆公世,与楚约相捍。
质之於巫咸,万叶期不叛。
今其后嗣王,乃敢构多难。
刳胎杀无罪,亲族遭圉绊。
计其所称诉,何啻桀纣乱。
吾闻古秦俗,面诈背不汗。
岂惟公子卬,社鬼亦遭谩。
辽哉千载後,发我一笑粲。

这首诗词描绘了开元寺的废墟和古碑的遗迹,以及作者对于历史的诅咒和对现实的愤慨。诗意表达了苏轼对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不满之情。

在诗中,苏轼提到了秦嗣王和楚国公子(楚穆公),暗示了历史上的英雄和伟人,与当下的境遇形成对比。他对于现任国君的行为表示不满,认为他背离了先君的遗志,给人民带来了许多困难和苦难。

诗词中提到了刳胎杀无罪、亲族被关押等不公正的事件,将这些罪行与古代的桀纣之乱相提并论,表达了对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愤怒。苏轼还谈到了古代秦国的虚伪和欺骗,认为不仅贵族公子受到误解和谩骂,甚至连社会中的鬼神也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

最后两句表达了苏轼对于这种历史现象的感慨,认为这样的情况在千年之后依然存在,他以一种自嘲和无奈的口吻说,这让他不禁发出一个悲哀的笑声。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废墟、古碑和历史事件的描绘,表达了苏轼对于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不满和愤慨,同时也反思了历史的沿革和人性的弱点。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zhēng róng kāi yuán sì, fǎng fú qí nián guān.
峥嵘开元寺,仿佛祈年观。
jiù zhù sǎo chéng kōng, gǔ bēi mái bù làn.
旧筑扫成空,古碑埋不烂。
zǔ shū suī kě dú, zì fǎ jiē jiǔ huàn.
诅书虽可读,字法嗟久换。
cí yún qín sì wáng, gǎn shǐ zhù yòng zàn.
词云秦嗣王,敢使祝用瓒。
xiān jūn mù gōng shì, yǔ chǔ yuē xiāng hàn.
先君穆公世,与楚约相捍。
zhì zhī yú wū xián, wàn yè qī bù pàn.
质之於巫咸,万叶期不叛。
jīn qí hòu sì wáng, nǎi gǎn gòu duō nàn.
今其后嗣王,乃敢构多难。
kū tāi shā wú zuì, qīn zú zāo yǔ bàn.
刳胎杀无罪,亲族遭圉绊。
jì qí suǒ chēng sù hé chì jié zhòu luàn.
计其所称诉何啻桀纣乱。
wú wén gǔ qín sú, miàn zhà bèi bù hàn
吾闻古秦俗,面诈背不汗
qǐ wéi gōng zǐ áng, shè guǐ yì zāo mán.
岂惟公子卬,社鬼亦遭谩。
liáo zāi qiān zǎi hòu, fā wǒ yī xiào càn.
辽哉千载後,发我一笑粲。
韵脚: 拼音:kū tāi shā wú zuì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贿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刳〈动〉 (形声。从刀,夸声。本义剖,剖开) 同本义 刳,判也。--《说文》 刲之刳之。--《礼记·内则》 刳剔孕妇。--《伪泰誓》 引刀自刳其腹。--王充《论衡》 又如刳割(剖割);刳木(剖凿大木,使其中空);刳肝(剖挖肝脏);刳胎(剖割孕妇胎儿) 挖,挖空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易·系辞下》 又如刳心(挖出心脏);刳腔(挖空的腹腔) 杀,割 刳白马而盟。--《史记·苏秦列传》 又如刳羊(古时外交结盟时杀羊宣誓);刳割(切割) 洗除,消除 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君子不可以 刳kū剖开,挖空~破。~木为舟。

:胎〈名〉 (形声。从肉,台声。本义未生的幼体,胚胎) 同本义 胎,妇孕三月也。--《说文》 胎,始也。--《尔雅》 九窍者胎生。--《庄子·知北游》 毋杀孩虫胎天飞鸟。--《礼记·月令》 三月而胎。--《淮南子·精神》 又如胎夭(刚出生及尚未出生的小动物);胎胞(胎儿的胞衣);胎动(胎儿在母体内蠕动);胎卵(胎生与卵生);胎形;胎位 怀孕或生育的次数 衬在衣服、被褥等的面子和里子之间用作填充的材料 器物的坯子;物体的初步而未修整的粗模 胎tāi ⒈母体内的幼体~儿。胚~。 ⒉怀孕或生育的次数头~。第二~。 ⒊根源祸~。 ⒋器物的粗坯或衬在里面的泥~儿。棉花~。 ⒌轮胎车~。内~。外~。

:杀 (形声。从殳,杀声。古字作杀”,甲骨文字形,在人(大)的下方做上一个被剁的记号,表示杀。殳兵器。从殳表示与杀有关。本义杀戮) 同本义 殺,戮也。--《说文》 武王胜殷杀纣。--《墨子·三辩》 杀气浸盛。--《吕氏春秋·仲秋》 为杀矢。--《考工记·冶氏》 杀其君,虔于乾溪。--《谷梁传·昭公十三年》 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孟子·梁惠王上》 子罕杀宋君而夺政。--《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设酒杀鸡作食。--陶潜《桃花源记》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杀(殺)shā ⒈弄死,使失去生命~敌。~猪。~虫剂。 ⒉战斗~退侵略军。~出重围。 ⒊消减,残败~风景。~威风。我花开后百花~。 ⒋收束,断绝~帐。~尾。 ⒌勒紧,扣紧~一~带子。 ⒍药物等刺激身体感到疼痛擦了这种药后~得慌。 ⒎在动词后。〈表〉程度深愁~人。喜~人。 ⒏ ⒐ ①凶恶的气势~气腾腾。 ②发泄不愉快的情绪你拿谁~气? 杀shài 1.减省。 2.等差。 3.衰微,凋零。 4.指歉收。 5.消化;消耗。 6.细小。 7.裁去(多余的)。 8.古代套在尸体下肢上的布袋。 杀sà 1.散落;散布。 2.古代为护城而设置的防卫据点。 3.枯干貌。 杀shì 1.古指臣杀君﹑子杀父的行为。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无 没有,跟有”相对 无,不有也。--《玉篇》 无若丹朱傲。--《书·益稷》 无偏无党。--《书·洪范》 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荀子·法行》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无不伸颈。--《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不变色。 无不毕肖。 无(無)wú ⒈没有,跟"有"相对~粮~钱。~穷~尽。 ⒉不~仿说出。 ⒊不分,不论,不外~分。~论,地~四方。民~异国。事~大小。~非如此。 ⒋通"毋"。不,不要~往。 ⒌ 无mó 1.见"南无"。

:罪 (会意。从辛,从自,言罪人蹙鼻苦辛之忧,自亦声。本义作恶或犯法的行为) 同本义 辠,犯法也。--《说文》。秦以辠似皇字,改用罪。 辜辟戾辠也。经传皆以罪为之。--《尔雅》 畏此罪罟。--《诗·小雅·小明》 君子以赦过宥罪。--《易·解卦象下传》 无功不赏,无罪不罚。--《荀子·王制》 离桓之罪。--《国语·晋语》 或闻无罪。--《史记·陈涉世家》 恶不忍闻,罪不容诛。--《汉书》 治臣之罪。--诸葛亮《出师表》 某知罪矣。--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又如罪首(罪魁祸首);罪失(罪愆和过 罪(辠)zuì ⒈犯法,犯法的行为~犯。~恶。~大恶极。~行累累。 ⒉刑罚判~。免~。死~。 ⒊过失~过。恕~。 ⒋将罪过归于~己。 ⒌痛苦,苦难遭~。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