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箪瓢足矣更何须

"箪瓢足矣更何须"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4 13:23:59


简介: “箪瓢足矣更何须”出自宋代孙应时的《偶成》,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ān piáo zú yǐ gèng hé xū,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出处: 《偶成》
内容:
小斋随分有琴书,此外萧然一物无。
地僻最饶间意味,日长还得睡工夫。
四时风月吾心友,千里云山古画图。
天赐彩衣如鹤发,箪瓢足矣更何须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孙应时
诗人介绍: (1154—1206)绍兴馀姚人,字季和,号烛湖居士。孙介子。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授黄岩尉,为常平使者朱熹所重,与定交。丘崇帅蜀,辟入制幕,尝策言吴曦将叛。徙知常熟,秩满,郡守以私恨诬其负仓粟三千斛而捃摭之,市民竟为代偿,守益怒,坐贬秩。宁宗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未赴而卒。有《烛湖集》。
翻译: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偶成》
小屋中只有琴书,
其他东西一无所有。
地处偏僻最能寄托心境,
白天长了就该睡觉。

四季的风景成为我的知己,
千里云山如古画图。
天赐我彩衣像鹤的羽毛一样,
简朴的生活已经足够,没有更多的需求。

诗词的诗意是描述了诗人生活的简朴和寂静。诗人孙应时在小屋中只有琴书,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尽管地处偏僻,但却能享受到寂静带来的内心宁静。白天漫长,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充分休息。无论是四季的风月还是千里云山,都成为了诗人的知己,它们如同古画一样美丽而永恒。诗人觉得天赐给他彩衣就像鹤的羽毛一样,简简单单地生活已经足够,不需要更多的物质追求。

这首诗词赞美了简朴生活的美好和精神内涵。诗人通过描绘小屋中的琴书和寂静环境,表达了对于简单事物的珍视和对于寂静生活的喜爱。诗中也通过描写自然风景和古画一样美丽的云山,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于自然的亲近。同时,诗人也借用彩衣和鹤来比喻世俗的物质追求,以彰显清心寡欲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简朴生活的美妙和内涵,展现了诗人对于寂静和自然的追求。通过描绘小屋中的琴书、寂静环境以及赞美自然的景物,诗人传达了对于简单生活和自然美的赞美,并倡导清心寡欲的生活态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xiǎo zhāi suí fēn yǒu qín shū, cǐ wài xiāo rán yī wù wú.
小斋随分有琴书,此外萧然一物无。
dì pì zuì ráo jiān yì wèi, rì zhǎng hái dé shuì gōng fū.
地僻最饶间意味,日长还得睡工夫。
sì shí fēng yuè wú xīn yǒu, qiān lǐ yún shān gǔ huà tú.
四时风月吾心友,千里云山古画图。
tiān cì cǎi yī rú hè fà, dān piáo zú yǐ gèng hé xū.
天赐彩衣如鹤发,箪瓢足矣更何须。
韵脚: 拼音:dān piáo zú yǐ gèng hé xū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箪 (形声。从竹,单声。本义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 同本义 箪,笥也。从竹,单声。--《说文》 箪,小筐也。--《汉律令》 苞苴箪笥。--《礼记·曲礼》 栉实于箪。--《仪礼·士冠礼》 箪食与肉。--《左传·宣公二年》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孟子·告子上》 又如箪笥(盛饭竹器);箪瓢(箪食器;瓢饮器。比喻家境贫寒,生活清苦) 盛物件的小筐 与之一箪珠,使问赵孟。--《左传·哀公二十年》 箪食 箪 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箪食壶浆】原指百姓用酒饭欢迎军队。现多形容正义之师受人民欢迎的情状。

:瓢〈名〉 瓠的一种。也称葫芦” 瓢,蠡也。从瓠省,票声。--《说文》 瓢,瓠勺也。--《三苍》 一瓢饮。--《论语》 又如瓢冠(瓜瓢形的僧帽);瓢堂(简陋的堂室) 用葫芦干壳做成的勺 (把老熟的葫芦剖成两半所做成的勺子) 量词。用以量水、酒 瓢piáo。原本是将瓢葫芦对剖开所制成的舀取用具◇来也用木、金属、塑料等制成。

:足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说文》。按,膝下至跖之总名也。从止,即趾字,从口,象膝形。 震为足。--《易·说卦》 足恭而口圣。--《大戴礼记》 手足胼胝,面目黧。--《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韩非子》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 折臂断足。--清 足zú ⒈脚~迹。手舞~蹈。 ⒉满,够量,充分满~。~够。充~。富~。 ⒊补上补~。以昼~夜。 ⒋完全此项工作一人~可完成。 ⒌尽情地,尽量地他们~玩了半天。 ⒍值得不~为奇。微不~道。 ⒎够得上这本书~有八万字。 ⒏ 足jù 1.(今读zú)补足;凑满。 2.拥,增益。参见"足本"。 3.过分。参见"足恭"。

:矣 (形声。小篆字形,上面是以”字,下面是矢”。从矢,以声。以”也可以理解为象矢飞逝的声音,是完成的语气。本义语气词。是了”) 表示完成时态 骨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聊斋志异·狼三则》 表示坚决、肯定 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易·系辞下》 确实 表示感叹 矣乎 已矣乎。--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老大矣乎。╠ 矣yǐ文言助词。 ⒈直陈语气,相当于"了"由来久~。法已定~。 ⒉〈表〉感叹太难~! ⒊〈表〉命令或请求先生休~。君无疑~。

:更 (形声。从攴,更”的小篆形是个形声字。丙声。 本义改变) 同本义 更,改也。--《说文》 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更爵洗。--《仪礼·大射仪》 更皮币。--《礼记·月令》 更姓改物。--《国语·周语》 应国之称号亦更矣。--《管子·侈靡》 国更立法以典民则祥。--《管子·任法》 更葬也。--《史记·晋世家》 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将军若能翻然改图,易迹更步,古人不难追,鄙士何足宰哉!--《三国志·吕凯传》 曲沃武公已即位三十七年矣,更号曰晋武公。--《史记 更gèng副词。 ①再,重,又 ~上一层楼。~进一步。 ②愈加,越发~加。~美好。~清楚。~受人尊敬。 更gēng ⒈改变,改动,调换~改。~动。~换。~正。变~。万象~新。 ⒉经历,经过~事。道必~匈奴中。 ⒊旧时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深人静。夜半三~。

:何〈代〉 什么 何节奄忽,蹄足洒血?--《文选·宋玉·高唐赋》。注何,问辞也。” 何调翰之乔桀?--《文选·潘岳·射雉赋》。注何,疑问之辞也。” 何以自绘。--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子何恃而往?--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何异断斯织。--《后汉书·列女传》 又如何人;何物;有何困难;何干(有什么相干) 怎么样 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汤问》 如土石何。 问女何所思。--《乐府诗集·木兰诗》 得钱何所营。--唐·白居易《卖炭翁》 何苦而不平。--《列子·汤问》 何不以锯中。--三 何hé ⒈疑问词。 ①什么来者~人?他为~事?有~难处? ②为什么~不这样?~乐不为? ③怎样如~办?要他~如? ④怎么~至于此? ⑤哪里~曾相见?~去~从? ⒉副词。多么~雄哉!开国~茫然。 ⒊〈古〉通"荷"。背,扛,担。 何hè 1.扛,以肩承物。 2.承受。

:须 (本字作须”◇来写成有魀,现在又简化为须”。象形。从页,从彡,页,头,彡,表毛饰。指人面上的毛。本义胡须) 同本义 须,面毛也。--《说文》 须,谓颐下之毛。--《礼记·礼运》引《说文》 有君子白皙鬷须眉。--《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大夫以鱼须文竹。--《礼记·玉藻》 美须髯。--《汉书·高帝纪》 下担捋髭须。--《乐府诗集·木兰诗》 须发咀。--《汉书·李广苏建传》 又如须眉浊物(指趋炎附势,丧失气节的男人);虬须(卷曲的胡子);银须;黄须;长须;软须;须麋(须眉) 野兽的魀。泛指动、 须xū ⒈ ①须要务~注意、必~努力。 ②姓。 ⒉等待;等到。 ⒊ ①原来指长在下巴上的胡子,后来泛指胡须~发、~眉。 ②须子触~、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