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X 限量知见徒斟酌

"限量知见徒斟酌"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02 14:05:22


简介: “限量知见徒斟酌”出自宋代释嗣宗的《颂古二十六首》,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xiàn liàng zhī jiàn tú zhēn zhuó,诗句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
出处: 《颂古二十六首》
内容:
笊篱木杓,钱贯桶索,说妙谈玄俱是错。
清平鼻孔塞乾坤,天下衲僧无处摸。
明来握土成金,悟去百草皆药。
拗折俱胝指头,踏断赵州略彴。
平常一句用无穷,限量知见徒斟酌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释嗣宗
诗人介绍: 释嗣宗(?~一一五三),号闻庵,俗姓陈,徽城(今安徽歙县)人。幼业经圆具,冠依妙湛慧禅师。后谒宏智正觉禅师,蒙印可。出住普照,徙善权、翠岩,迁庆元府雪窦寺。高宗绍兴二十三年卒。为青原下十四世,天童正觉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三、《五灯会元》卷一四有传。今录诗三十二首。
翻译:

《颂古二十六首》是宋代释嗣宗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用竹子和木杓做笼,钱贯装桶,人们讲的神秘奇妙的谈论全都错了。平静的世界充满了尘埃,全天下的出家僧人找不到摸索的地方。明白过来,握住土地就能变成金子,觉悟了去,百草皆可成为药材。弯曲的指头全都有老茧,践踏断了赵州的略彴。平时的一句话可以有无穷的用处,只有限定范围的知见才是无益的。

诗意:
这首诗词大致表达了释嗣宗对于世俗和修行之间的矛盾与对立的思考。他对于那些神秘的谈论和纷繁的宗教仪式持怀疑态度,认为这是违背佛法的。他用“清平鼻孔塞乾坤”来形容这个世界充斥着尘埃和杂务,人们迷失在纷繁物欲中,难以修行。他认为真正的修行是内心的觉悟,即使是平常的土地也具有变金的价值,而世间的百草即便不是最珍贵的药材,也可以被用作疗愈。他进一步表达了只有真正的觉悟才能超越一切束缚和名利的观点。

赏析:
《颂古二十六首》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释嗣宗对于修行与世俗之间的思考,以及他对于真正修行的理解。他对世俗的声名利禄持怀疑态度,而对内心觉悟和个体修行的重要性给予了肯定。他以独特的表达形式,如“弯曲的指头全都有老茧”和“践踏断了赵州的略彴”,形象地描绘了修行者因长时间坐禅而形成的茧和“破除名利”的精神力量。

整首诗词以对比和对立的手法展示了他的思考。他将世俗和修行对照起来,通过对世俗和物质的批判,强调了内心觉悟和智慧的重要性。他认为真正的修行应该是平和而无为的,并强调个体修行的重要性和价值。

总之,这首诗词不仅表达了释嗣宗对于世俗和修行的思考,也反映了他对于佛法本质的理解。通过简洁而形象的语言,他向读者传达了他对修行和觉悟的独特见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zhào lí mù biāo, qián guàn tǒng suǒ,
笊篱木杓,钱贯桶索,
shuō miào tán xuán jù shì cuò.
说妙谈玄俱是错。
qīng píng bí kǒng sāi qián kūn,
清平鼻孔塞乾坤,
tiān xià nà sēng wú chǔ mō.
天下衲僧无处摸。
míng lái wò tǔ chéng jīn,
明来握土成金,
wù qù bǎi cǎo jiē yào.
悟去百草皆药。
ǎo zhé jù zhī zhǐ tou,
拗折俱胝指头,
tà duàn zhào zhōu lüè zhuó.
踏断赵州略彴。
píng cháng yī jù yòng wú qióng,
平常一句用无穷,
xiàn liàng zhī jiàn tú zhēn zhuó.
限量知见徒斟酌。
韵脚: 拼音:xiàn liàng zhī jiàn tú zhēn zhuó
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
韵脚:(仄韵) 入声十药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限 (形声。从阜,艮声。阜,土山,与山势有关。本义阻隔) 同本义 限,阻也。--《说文》 限之以大故。--《楚辞·怀沙》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又如限绝(隔绝);限隔(阻隔;隔绝);限带(阻隔围绕);限难(阻难) 限制;限定 是身如浮云,安可限南北。--杜甫《别赞上人》 又如限状(限期完成公务的文书) 限 险阻 南有巫山,黔中之限。--《战国策》 限期 限六日内交。--《广东军务记》 不可限以时月。--宋·沈 限xiàn ⒈定范围~制。~定。~期完成。 ⒉指定的范围界~。期~。权~。 ⒊险阻巫山之~。 ⒋ ⒌[限度]范围的极限最大~度。最低~度。

:量〈动〉 (形声。本义用量器计算容积或长度) 同本义 量,称轻重也。--《说文》。段注称者,铨也『志曰量者,所以量多少也♀权者,所以均物平轻重也。此训量为称轻重者,有多少斯有轻重,视其多少可辜搉其重轻也,其 字之所以从重也。” 苦称量之不审也兮。--《楚辞·惜誓》 为之斗斛以量之。--《庄子·胠箧》 不量凿而正枘兮。--《楚辞·离骚》 量入以为出。--《礼记·王制》 又如比量(不用尺而用手、绳、棍等大概地量一量;比试);量柴头数米角比喻做事小气吝啬,斤斤计较;量地(丈量土地);量酒(量酒人,量酒博士。都 量liàng ⒈量具,计算东西体积多少的器具,如升、斗、量杯等。 ⒉限度限~。饭~。气~。力~。胆~。 ⒊数的多少数~。质好~多。批~生产。 ⒋估计,审度~材录用。~入为出。 ⒌ ⒍ 量liáng ⒈用器物测定东西的大小、长短、多少等~布。~米。~温度。~血压。 ⒉斟酌,研讨思~。商~。估~。

:知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同本义 知,识也。--《玉篇》 知汝远来应有意。--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心徹为知。--《庄子·外物》 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史记·留侯世家》 不知何氏女。--《后汉书·列女传》 又 日知基所亡。 汝亦知射。--宋·欧阳修《归田录》 不知几千里。--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知其不可而为之。--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知不到(不知道);知风(知道情况 知zhī ⒈晓得,明了~晓。~道。~己~彼。 ⒉使知道通~。告~。 ⒊感觉,认识到~觉。 ⒋见识,学识,学问~识。求~。真~。 ⒌了解相~。〈引〉相亲新~。~己。~音。~心人。 ⒍主持,主管~县、~事(旧时指县长)。 ⒎〈古〉通"智"。聪明,智慧。 ⒏ ⒐ 知zhì 1.聪明;智慧。 2.姓。春秋时晋有知罃。

:见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目”,下面是人”。在人的头上加只眼睛,就是为了突出眼睛的作用。本义看见,看到) 同本义 见,视也。--《说文》 未见君子。--《诗·周南·汝坟》 利见大人。--《易·乾》 见龙在田。--《易·乾》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见而不见,闻而不闻。--《韩非子·主道》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乐府诗集·木兰诗》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儿童相见不相识。--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虎见之。--唐·柳宗元《三戒》 歧王宅里寻常见 见(見)jiàn ⒈看到看~。耳闻目~。〈引〉接触,遇到胶卷忌讳~光。病刚好,不要~寒。 ⒉看得出,显现出初~成效。已~分晓。 ⒊会面,会晤会~。接~。 ⒋看法,认识,扩大知识~解。~识。远~。不固执己~。 ⒌指明出处~上页。 ⒍助词。 ①用在动词前,〈表〉被动莫~笑。别~怪。 ②用在动词前,〈表〉对说话人怎么样~教。请~谅。 ⒎用在"听"、"闻"、"看"等动词后,〈表〉效果听~了。看~了。 ⒏[见习]学得专业知识的人刚到工作岗位去,现场实地工作实习~习生。 ⒐[见证]亲眼看到,可以作证的人。也指可以作证的事物。 ⒑见xiàn。 见(見)xiàn ⒈显出,出现,显露表~。华佗再~。昙花一~。 见"儋藍"。 ④姓。三国吴有儋萌。见《三国志.吴志.薛综传》。

:徒〈动〉 (形声。从辵,土声。本义步行) 同本义 徒,步行也。--《说文》 我徒我御。--《诗·小雅·黍苗》 君子耆老不徒行。--《礼记·王制》 徒递来告。--《国语·吴语》 无徒骥于锱坛之宫。--《庄子·徐无鬼》 败其徒兵于洧上。--《左传·襄公元年》 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论语·先进》 贲其趾,舍车而徒。--《易·贲》 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顾炎武《复庵记》 又如徒徙(无舟船乘载而徒步过水);徒跣(赤足步行);徒践(赤足步行);徒杠(供徒步行走的小桥);徒负(徒步负荷);徒行(步行; 徒tú ⒈步行~行。~步。〈引〉步兵帥~以往(帅率领)。 ⒉空,白白地~手。~劳。马齿~增。 ⒊只,仅仅~托空言。家~四壁。 ⒋跟师傅学习的人学~。尊师爱~。 ⒌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党。信~。教~。 ⒍人(多指坏人)聚~。赌~。暴~。 ⒎刑罚无期~刑。有期~刑。

:斟 (形声。从斗,甚声。本义用勺子舀取) 同本义 斟,勺也。--《说文》 斟,酌也。--《广雅》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吕氏春秋》 太行何艰哉,北斗不可斟。--唐·顾况《游子吟》 其御羊斟不与。--《左传·宣公二年》 羊羹不斟,而宋国危。--《淮南子·鏱称》 用壶倒酒或茶水 主人有酒且莫斟,听我一曲悲来吟。--唐·李白《悲歌行》 又如斟酒;斟一杯水;斟泻(倾注);斟茶;给她斟一杯酒 考虑,考虑好坏,比较长短 斟量功伐。--《颜氏家训·省事》 又如斟酌损益(仔细考 斟zhēn ⒈倒上茶或酒等~茶。~酒。~碗水。 ⒉ ①斟酒。 ②仔细衡量考虑~酌利弊。

:酌 (形声。从酉,从勺,勺亦声。从酉”与酒有关。本义斟酒) 同本义 酌,盛酒行觞也。--《说文》 尸升,坐取爵酌。--《仪礼·有司彻》。 酒曰清酌。--《礼记·曲礼》 缩酌用茅。--《礼记·郊特牲》 盖酌之也。--《公羊传·僖公八年》 及祭,酌仆。--《周礼·夏官》 引壶觞以自酌。--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因命酌互举。--唐·李朝威《柳毅传》 以我酌油知之。--宋·欧阳修《归田录》 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欧阳修《卖油翁》 无多酌我,我乃酒狂。--《汉书·盖宽饶传》 又如 酌zhuó ⒈斟酒自~。对~。〈引〉酒宴小~。便~。 ⒉考虑,权衡~量。斟~。~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