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B 卜筑君方淮上郡

"卜筑君方淮上郡"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7 03:56:34


简介: “卜筑君方淮上郡”出自宋代苏轼的《次韵王定国会饮清虚堂》,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o zhù jūn fāng huái shàng jùn,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出处: 《次韵王定国会饮清虚堂》
内容:
何逊扬州又几年,官梅诗兴故依然。
何人可复间季孟,与子不妨中圣贤。
卜筑君方淮上郡,归心我已剑南川。
此身正似蚕将老,更尽春光一再眠。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苏轼
诗人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翻译:

《次韵王定国会饮清虚堂》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何逊扬州又几年,
官梅诗兴故依然。
何人可复间季孟,
与子不妨中圣贤。
卜筑君方淮上郡,
归心我已剑南川。
此身正似蚕将老,
更尽春光一再眠。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轼写给王定国的对联诗,以表达对友谊和人生的思考。诗中作者回顾了与王定国的相识多年,他们一起欣赏梅花、作诗,志趣相投。作者感叹,有谁能再像孔孟那样的古圣贤一样成为他们之间的纽带呢?尽管作者已被任命到淮上郡,而王定国则回到了剑南川,但他们的心仍然紧紧相连。最后,作者以蚕将老的比喻,表达了他们年岁渐长,对时光的流逝心生感慨,希望能尽情享受春光。

赏析:
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轼对友情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他通过描绘自己与王定国的交情,表达了友谊的珍贵和持久。作者将他们的友谊与古代的圣贤相提并论,显示了他对友谊的崇高评价。即使分别在远方,他们的心仍然相连,这种真挚的情感使他们的友谊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最后的比喻将作者自身的年老与蚕将老相比,表达了对光阴流逝的感慨,也提醒人们珍惜时间,尽情享受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这首诗词以苏轼独特的笔触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他对友谊和生命的思考,同时也展示了他对自然和时光流转的敏感。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这首诗词具有深远的感染力,引起读者对友情和人生的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hé xùn yáng zhōu yòu jǐ nián, guān méi shī xìng gù yī rán.
何逊扬州又几年,官梅诗兴故依然。
hé rén kě fù jiān jì mèng, yǔ zi bù fáng zhōng shèng xián.
何人可复间季孟,与子不妨中圣贤。
bo zhù jūn fāng huái shàng jùn, guī xīn wǒ yǐ jiàn nán chuān.
卜筑君方淮上郡,归心我已剑南川。
cǐ shēn zhèng shì cán jiāng lǎo, gèng jǐn chūn guāng yī zài mián.
此身正似蚕将老,更尽春光一再眠。
韵脚: 拼音:bo zhù jūn fāng huái shàng jùn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十三问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卜--见萝卜” 卜 bǔ ①占卜~卦。 ②预料生死未~。 ③选择(处所)~宅。 ④姓。又见·bo。 【卜筮】古时占卜, 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 卜pú 1.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名。即濮。 2.通"仆"。见"卜人"。

:筑 (形声。从木,筑声。本义筑墙。古代用夹板夹住泥土,用木杆把土砸实) 捣土使坚实 篵,捣也。--《说文》 不筑,必将有盗。(筑,这里指把坏墙修复。)--《韩非子·说难》 又如筑踏(捣土并以足踏之,使之坚实) 修建;建造(仅指建筑物从无到有的建造) 曰止曰时,筑垒于兹。--《诗·大雅·绵》 齐人将薛。--《孟子·梁惠王下》 甸人筑坎坎。--《仪礼·既夕礼》 筑场圃,十月纳禾稼。--《诗·豳风》 北筑长城。--汉·贾谊《过秦论》 更筑坚垒。--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筑石寨土堡。--清·徐珂《 筑zhú 1.古弦乐器名。有五弦﹑十三弦﹑二十一弦三种说法。其形似筝,颈细而肩圆,弦下设柱。演奏时,左手按弦的一端,右手执竹尺击弦发音。战国时已有流行。 2.拾 。 3.贵州省贵阳市的简称。明代称为贵筑司﹑贵筑乡,清代改为贵筑县◇因省称筑。 筑zhù 1.捣土的杵。 2.捣土使坚实。 3.修建,建造。 4.居室;建筑物。 5.打,击。 6.填塞;装填。 7.拾取。 8.量名。 9.通"祝"。切断。 10.通"妯"。参见" 筑娌"。

:君 (会意。从尹,从口。尹”,表示治事;从口”,表示发布命令∠起来的意思是发号施令,治理国家。本义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 君,尊也。--《说文》 赏庆刑威曰君。--《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君也者,掌令者也。--《春秋繁露》 君者,治辨之主也。--《荀子·礼论》 君帝清问下民。--《书·吕刑》 克长克君。--《诗·大雅·皇矣》 二十余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思得明君。--《三国志·诸葛亮传》 则忧其君。--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身 君jūn ⒈〈古〉指帝王,诸侯~主。国~。 ⒉封建时代的一种封号春申~。长安~。 ⒊敬词李~。诸~。 ⒋

:方〈动〉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同本义 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说文》 大夫方舟。--《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 方舟而济于河。--《庄子·山木》 不足方。--《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 方舟设泭。--《国语·齐语》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周南·汉广》 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资治通鉴》 蜀汉之粟,方船而下。--《史记·郦食其列传》 又如方轨(两车并排行驶);方轩(并排的窗户) 等同;相当 方 fāng ⒈四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或每个面都是直角四边形的六面体正~形。长~形。立~体。 ⒉正直~正。志行忠~(志行志向和行为)。 ⒊位置,地位上~。西北~。 ⒋一边或一面后~。静观对~。志在四~。〈引〉一个区域或地带地~。~言。~内安宁。 ⒌法子,办法~法。教子有~。〈引〉处方,药方开个~子。按~拣药。 ⒍副词。正,正在,正当~兴未艾。来日~长。 ⒎副词。刚,才~才到达。事后~知。 ⒏ 【方针】引导事业前进的指针。 ⒐ 【方略】计划和策略。 ⒑ 【方案】具体规划,实施办法或规定。 ⒒ 【方向】 ①东西南北等区域的划分。 ②目标做事要看清~向。 ⒓一个数目的自乘平~(本数乘本数)。立~(本数乘本数乘本数)。 ⒔量词。 ①计量面积一~(一平方米)地板。 ②计量体积一~(立方米)木材。五~沙子。 ③计算方形的东西两~砚台。 ⒕ 【方寸】一寸见方。〈喻〉人的心~寸乱矣。 ⒖ 【方圆】周围~圆十里茂竹林。 ⒗ 【方式】讲话、做事所采用的方法和形式生活~式。讲究~式方法。 ⒘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方fáng 1.通"房"。谷物初生尚未结实之谓。 2.通"防"。防御。 方páng 1.通"旁"。广大;广博。 2.指遍及。 3.见"方羊"。 4.见"方皇"。 方wǎng 1.见"方良"。 方fēng 1.响度级单位。用方表示的声音的响度级,数值上等于根据人耳判断为等响的1000赫纯音的声压级的分贝数。

:淮〈名〉 (形声。从水,隹声。本义水名。也称淮河) 同本义 淮,淮水也。--《说文》。朱骏声曰出今河南南阳府桐柏县桐柏山,经安微至江苏清河县合于河,经安东县至云梯关入海。” 江淮河济为四渎。--《尔雅》 其浸淮泗。--《周礼·职方式》 淮左名都。--宋·姜夔《扬州慢》 又如淮洪(淮河与洪河,一说淮河中的洪水。也比喻善言健谈);淮军(李鸿章在安徽一带组织的军队);淮南耆阳(淮河以南的年高而有声望的人) 淮 犊 大 淮雨。--《尚书大传》。注大雨之名也。” 淮huái淮河,我国大河之一。源出河南省,流经安徽省,到江苏省入洪泽湖。全长约1000公里。

:上〈名〉 (指事。小篆字形。下面的一”表示位置的界线,线上一短横表示在上面的意思。本义高处;上面) 同本义 上,高也。--《说文》 宛丘之上兮。--《诗·陈风·宛丘》 施于松上。--《诗·小雅·顁弁》 冬时有嗽上气疾。--《周礼·疾医》 云上于天干。--《易·需》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荀子·劝学》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又如上荣(飞檐。屋檐两端的挑角);上柽(门框上端的横梁);上漏下湿(形容屋舍破旧,不蔽风雨);上网(系在箭靶上方的绳子);上丹田(道家谓人的两眉之间为上丹田);上 上shàng ⒈位置在高处的,跟"下"相对~面。~边。〈引〉质量、等级、地位高的或次序在前的~乘。~品。~等。~策。~级。~司。~行下效。~册。~月。~半天。 ⒉从低处到高处~山。~楼。〈引〉去,到,进呈,向前进~船。~北京。~农村。~书。献~。赶~。你快~。 ⒊增添,安装~油。~菜。~门窗。 ⒋登载,登记~报纸。~帐簿。 ⒌按规定时间进行活动~课。~操。~班。 ⒍指方面领导~。实际~。东面~。 ⒎指时间、处所、部位、范围等早~。课堂~。大路~。火车~。墙头~。书本~。心坎~。城市~。 ⒏指物体表面脸~。包装~。表面~。 ⒐涂,擦涂~。~药膏。~油漆。 ⒑拧紧~琴弦。~闹钟。 ⒒〈表〉动作趋向或达到、完成泡~茶。爬~来。坐~去。登~高峰。考~了研究生。当选~人民代表。 ⒓达到一定程度或数量~够了。~满了。成千~万。 ⒔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1"。 ⒕ ⒖ 上shǎng

:郡 (形声。从邑,君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代的行政区域) 同本义 郡,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故春秋传曰,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是也。至秦初置三十六郡,以监其县。--《说文》。朱骏声曰汉又增四十六郡,二十一国,凡 郡国一百有三,古者县大郡小,秦以后郡大县小。 及郡下。--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谪守巴陵郡。--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从郡城就童子试归。--清·周容《芋老人传》 自郡城走数十里。 又如郡属(郡守的属员);郡廨(郡府);郡朝(郡署的厅事。亦指郡守);郡章(郡太守 郡jùn〈古〉行政区域。秦朝以前比县小。自秦朝起比县大,秦朝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