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R 儒衣愧飘泊

"儒衣愧飘泊"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09 19:38:13


简介: “儒衣愧飘泊”出自宋代戴复古的《宿农家》,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rú yī kuì piāo bó,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
出处: 《宿农家》
内容:
门巷规模古,田园气味长。
小桃红破萼,大麦绿衔芒。
稚犬迎来客,归牛带夕阳。
儒衣愧飘泊,相就说农桑。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戴复古
诗人介绍: 戴复古(1167年-约1248年),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晚年总结诗歌创作经验,以诗体写成《论诗十绝》。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著有《石屏诗集》、《石屏词》、《石屏新语》。
翻译:

《宿农家》是宋代戴复古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宿农家

门巷规模古,田园气味长。
小桃红破萼,大麦绿衔芒。
稚犬迎来客,归牛带夕阳。
儒衣愧飘泊,相就说农桑。

译文:

住在农家

古老的门巷规模小,农村的气息长久。
小桃花红色破开花萼,大麦地绿意含芒。
幼犬迎接客人,归来的牛带着夕阳。
穿着儒衣,惭愧自己的漂泊,与农人交谈农桑。

诗意:

《宿农家》以写实的笔触描绘了农村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对农家生活的向往和敬意。诗中描述了古老的农家门巷,充满了田园的气息。小桃花绽放,大麦地一片绿意,显示了丰收的季节。稚犬热情地迎接客人,归来的牛在夕阳中带着宁静和平和。作者身着儒衣,对自己的闲逸生活感到愧疚,与农人交谈农事,表达了对农村劳动者的敬佩之情。

赏析:

《宿农家》通过朴素的描述和自然的景物描绘,展现了农村的宁静与美好。诗中运用了生活化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古老农家的场景。作者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农民劳动的敬意,体现了宋代文人对农耕文化的推崇。

诗词中的对比手法也很巧妙。小桃花的红破萼与大麦地的绿衔芒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展现了春天和夏天的交替。稚犬迎接来宾,归牛带着夕阳,犬牛相对,也呼应了生活的循环和和谐。

最后两句诗中,作者身着儒衣,愧疚自己的飘泊之态,与农人交流农事,表现出对儒家思想中务实劳动的崇尚。这种对农耕生活的赞美和对劳动者的敬意体现了作者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以简洁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农村的景色和生活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农家生活的向往和对农人的敬意,展现了宋代文人对农耕文化的推崇。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mén xiàng guī mó gǔ, tián yuán qì wèi zhǎng.
门巷规模古,田园气味长。
xiǎo táo hóng pò è, dà mài lǜ xián máng.
小桃红破萼,大麦绿衔芒。
zhì quǎn yíng lái kè, guī niú dài xī yáng.
稚犬迎来客,归牛带夕阳。
rú yī kuì piāo bó, xiāng jiù shuō nóng sāng.
儒衣愧飘泊,相就说农桑。
韵脚: 拼音:rú yī kuì piāo b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韵脚:(仄韵) 入声十药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儒 (形声。从人, 需声。本义 术士) 同本义。春秋时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熟悉诗书礼乐而为贵族服务的人 儒,术士之称。--《说文》 通天地之人曰儒。--《法言·君子》 能说一经者为儒生。--《论衡·超奇》 儒浩居而自顺者也。--《墨子·非儒下》 四曰儒,以道得民。--《周礼·太宰》 儒之言优也和也,言能安人能服人也。--《礼记·儒行》 又如儒师;儒仙 孔子学说(孔教); 孔子的和他的弟子一家的学说,其特点是强调对孝、仁、义、礼、智、信等基本道德的实践和修养,该学说在历史上已成为中国 儒rú ⒈旧时指读书人~者。~生。 ⒉

:衣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领口,两旁象袖筒,底下象两襟左右相覆,为上衣形。衣”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衣”的字与衣服有关。本义上衣) 同本义 衣,所以蔽体者也。上曰衣,下曰裳。--《说文》 一戎衣。--《书·武城》。传服也。” 薄澣我衣。--《诗·周南·葛覃》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诗·齐风·东方未明》 绿衣黄裳。--《诗·邶风·绿衣》 荀九家乾为衣。--《易·说卦》 夜披衣坐。--唐·李朝威《柳毅传》 披紫衣。 又如衣祛(衣袖);衣袖(衣服的袖子);衣裤(上衣与裤子) 服装 衣yī ⒈上衣。泛指衣服~裳。内~。~冠楚楚。 ⒉包在物体外面的胞~。糖~炮弹。 衣yì穿~轻裘。~羽绒服。

:愧〈动〉 (形声。从心,鬼声。本义惭愧) 同本义。同媿” 小则如愧。--《礼记·儒行》 尚不愧于屋漏。--《诗·大雅·抑》 不愧于人。--《诗·小雅·何人斯》 虽颜惭未知心愧。--《魏书·列女传》 纵上不杀我,我不愧于心乎?--《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谌虽暴抗,然闻言则大愧流汗。--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能不愧老人之言否。--清·周容《芋老人传》 下恐愧吾师矣。--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兹游快且愧矣。--《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兼愧贵家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愧心( 愧(媿)kuì羞惭,心里觉得对不起~对。羞~。惭~。问心无~。闻言则大~。

:飘 (形声。从风,票声。本义旋风;暴风) 同本义 飘,回风也。…盘旋而起。--《说文》 少阳所至为飘风。--《素问·六元正纪论》 回风为飘。--《尔雅》 其为飘风。--《诗·小雅·何人斯》 飘至风起。--《汉书·蒯通传》 飘风不终朝。--《老子》。注飘风,疾风也。” 又如飘风(旋风);飘骤(疾风骤雨。比喻事物突然骤起);飘风骤雨(突然而来的旋风暴雨。比喻不能长久) 飘 飘扬,飞扬 飘如游云,矫若惊龙。--《世说新 语·容止》 山河破碎风飘絮。-- 飘(飄、飃)piāo ⒈旋风,大风~风。 ⒉随风摆动或飞扬~动。~摇。~扬。桂花~香§旗~ ~。 ⒊

:泊 (形声。从水,白声。本义停船) 同本义 西有鸾冈,洪崖先生乘鸾所憩泊也。--《水经注·赣水》 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宋· 苏轼《石钟山记》 又如泊船;泊舟(船停泊靠岸);泊步(埠头,码头);泊主(船家);船泊港外 栖止,停留 独泊灵台侧。--唐·陈子昂《古意》 又如漂泊 泊 淡泊;恬静(心地安然,不为名利所动)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老子》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泊 bó ①船靠岸;停船停~。 ②停留四处飘~。又见pō。 泊pō ⒈湖,地名湖~。血~(大滩血)。罗布~,在青海省。〈古〉梁山~,在今山东省。 泊pò 1.见"漠泊"。 2.见"泊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