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B 拔其利欲根

"拔其利欲根"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06:54:25


简介: “拔其利欲根”出自宋代陆游的《有客》,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á qí lì yù gē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出处: 《有客》
内容:
有客隐华山,学道忘岁月。
灵苗生绝壁,光景中夜发,斸根食之尽,倏尔换金骨。
通籍虎豹阍,日预通明谒,绿章奏封事,误字坐责罚。
後身幸不忘,去日苦飘忽。
白首三入朝,未省及黔突。
方逃申公钳,已取卞和刖。
福微不盈眦,罪众几擢发。
上天岂怜之,寸步使屡蹶,拔其利欲根,还之山水窟。
洗心谢宿愆,世事等胡粤。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陆游
诗人介绍: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翻译:

《有客》是宋代文学家陆游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客人隐居在华山中修道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自在的追求。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有客隐华山,学道忘岁月。
灵苗生绝壁,光景中夜发,
斫根食之尽,倏尔换金骨。
通籍虎豹阍,日预通明谒,
绿章奏封事,误字坐责罚。
后身幸不忘,去日苦飘忽。
白首三入朝,未省及黔突。
方逃申公钳,已取卞和刖。
福微不盈眦,罪众几擢发。
上天岂怜之,寸步使屡蹶,
拔其利欲根,还之山水窟。
洗心谢宿愆,世事等胡粤。

诗词的诗意是:诗人描绘了一个客人隐居在华山中修道的景象。客人在华山峭壁上种植灵苗,灵苗在光景中夜间生长,斩断根系用来满足需求,然后突然变成金骨。客人通过修道厚积薄发,获得了通达官场的能力,但由于一次误字,遭受责罚。然而,客人并没有忘记过去的艰辛,他经历了飘忽不定的日子,白发三次入朝,却没有省察到自己的缺陷。最终,他逃离了申公钳的威胁,但已经失去了卞和的脚,遭受了福祸微薄的命运,罪行众多导致头发几乎被拔光。上天似乎并不怜悯他,每走出一步都要屡次跌倒。最后,他割断了自己的利欲之根,回归到山水之间的洞穴中。他洗净心灵,感谢自己过去的过失,认为人世间的事情都是虚妄不真实的。

赏析: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隐士的境遇和修道之路。诗中的客人选择隐居在华山中,抛弃了尘世的喧嚣和岁月的流逝,专心致志地修行。他通过勤奋修炼,获得了通达官场的本领,但由于一次误字而受到责罚,这反映了官场之艰险和不确定性。诗人通过客人的境遇,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自在的追求。最终,客人决定舍弃功利之心,回归自然和内心的净土,洗净自己的过失,对世俗事物采取一种超然的态度。

这首诗词以华山为背景,通过描写客人的经历和心路历程,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追求和价值观的思考。它展示了对功名利禄的颠覆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呼唤着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远离世俗的束缚。整首诗的意境清新脱俗,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通过描绘客人的经历和感悟,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这首诗词在宋代以及后世都被广泛传诵,被视为陆游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yǒu kè yǐn huà shān, xué dào wàng suì yuè.
有客隐华山,学道忘岁月。
líng miáo shēng jué bì, guāng jǐng zhōng yè fā, zhǔ gēn shí zhī jǐn, shū ěr huàn jīn gǔ.
灵苗生绝壁,光景中夜发,斸根食之尽,倏尔换金骨。
tōng jí hǔ bào hūn, rì yù tōng míng yè, lǜ zhāng zòu fēng shì, wù zì zuò zé fá.
通籍虎豹阍,日预通明谒,绿章奏封事,误字坐责罚。
hòu shēn xìng bù wàng, qù rì kǔ piāo hū.
後身幸不忘,去日苦飘忽。
bái shǒu sān rù cháo, wèi shěng jí qián tū.
白首三入朝,未省及黔突。
fāng táo shēn gōng qián, yǐ qǔ biàn hé yuè.
方逃申公钳,已取卞和刖。
fú wēi bù yíng zì, zuì zhòng jǐ zhuó fā.
福微不盈眦,罪众几擢发。
shàng tiān qǐ lián zhī, cùn bù shǐ lǚ jué, bá qí lì yù gēn, hái zhī shān shuǐ kū.
上天岂怜之,寸步使屡蹶,拔其利欲根,还之山水窟。
xǐ xīn xiè sù qiān, shì shì děng hú yuè.
洗心谢宿愆,世事等胡粤。
韵脚: 拼音:bá qí lì yù gēn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拔 (形声。从手,犮(蹢??)声。本义拔起,拔出) 同本义 拔,擢也。--《说文》 拔,引也。--《苍颉篇》 确乎其不可拔。--《易·乾》。郑注移也。” 拔河。--《封氏见闻录》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 力拔山兮气盖世。--《史记·项羽本纪》 又 拔剑切而啖之。 又 拔剑撞而破之。 拔刃奋起。--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拔毛;拔草;拔秧 盐;提拔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诸葛亮《出师表》 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 拔 bā ①拉出;抽出~草。 ②吸出~火罐。 ③选择选~干部。 ④向高提~苗助长。 ⑤超出;高出海~。 【拔刀相助】看到别人遇有危险而仗义援救。形容见义勇为。又作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拔高】 ①提高。 ②有意抬高人物或作品等的地位。 【拔河】一种体育活动。比赛时在地上划两线为河界,由人数相等的两队各执绳的一端,以把对方拉过河界为胜。 【拔节期】禾谷类作物生长过程中,茎的节间向上迅速伸长的时期。一般以全田50%以上植株的第一茎节露出地面1.5-2.5厘米作标志。此时植株生长快,需要大量水分、养料 。 【拔苗助长】比喻只求速成,结果适得其反。又作揠(yà)苗助长。 【拔山扛(gāng)鼎(dǐng)】能把山举起来,把鼎扛起来。形容力大气壮。鼎古代多用青铜制成的炊器。多为圆形,三足两耳。 【拔擢(zhuó)】提拔;盐。 拔bá 1.抽出;拽出。 2.选取;提拔。 3.超出;突起。 4.攻取;攻伐。 5.移易;动摇。 6.脱离,摆脱。 7.拯救;解救。 8.辅助;扶持;扶植。 9.回转;调转。 10. 拨开。 11.裂开。参见"拔缝"。 12.丢弃。参见"拔城"。 13.分散。参见"拔摋"。 14.舍止。 15.吸出。 16.尽。 17.疾速;突然。参见"拔来报往"﹑"拔起"。 18.箭的末端。 19.通"跋"。践踏。 20.通"跋"。见"拔扈"。 21.通"跋"。见"拔涉"。 22.通"茇"。参见"拔舍"。 拔bèi 1.枝叶茂盛貌。 拔fá 1.草名。

:其〈名〉 通期”。期限 既辱且危,死其将至。--《易·系辞下》 其 〈代〉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变成其”。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彼、他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又如独善其身 她 它 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鲁迅《祝福》 他们;她们;它们 他的 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孟子· 其qí ⒈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他的,他们,他们的~貌不扬。劝~自力。促~成功。人尽~才。各得~所。 ⒉指示代词。那(这),那(这)些,那(这)样不乏~人。确有~事。 ⒊连词。如果,假使若~为难,你就不去。 ⒋文言助词。〈表〉揣测、反问、期望、命令等~奈我何?尔~勉之。 ⒌虚指,无实在意义北风~凉。夸夸~谈。 ⒍ ⒎ ⒏ ⒐ ⒑ 其jī 1.助词。用于疑问代词之后,表疑问语气。 2.用于地名。 3.用于人名『代有审食其﹑郦食其。 其jì 1.助词。常用在"彼"之后。

:利〈形〉 (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本义刀剑锋利,刀口快) 同本义 利铦也。--《说文》 其利断金。--《易·系辞》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老子》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公孙丑下》 又 不以兵革之利。 则国之伤也若以利剑刺之。--《韩非子·解老》 非兵不利。--宋·苏洵《六国论》 求天下之利匕首。--《战国策·燕策》 又泛指锐利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韩非子·难一》 又如利爪;利喙(尖利的嘴);利矢(锋 利lì ⒈好处,益处,跟"害"、"弊"相对~益。~国~民。 ⒉使得到好处毫不~己,专门~人。 ⒊顺当的,与愿望相合的顺~。战无不~。 ⒋锐,锋快,跟"钝"相对~刃。锐~的刀。锋~的剑。〈引〉善于说话言词锋~。辩口~舌。 ⒌利润,利息微~。盈~。反暴~。本~两清。 ⒍ ①利和害。 ②同"厉害"痛得~害。 ⒎ ①爽快她做事干脆~落。 ②整齐干净~落。 ③完妥这事办~落了。 ⒏ ①使人或事物发挥作用~用时间。废品~用。 ②用手段使人或事物为自己服务可以~用他。~用这件事教育大家。

:欲 (形声。从欠,谷声。欠”表示有所不足,故产生欲望。本义欲望;嗜欲) 同本义 欲,贪欲也。--《说文》。俗字亦作慾。 欲者,情之应也。--《荀子·正名》 六欲。--《吕氏春秋·贵生》。注生死耳目口鼻也。” 以欲竭其精。--《论语》。注乐色曰欲。”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苏洵《六国论》 厉而不刚者,则欲夺之也。--三国魏·刘劭《人物志》 又如欲令智昏(欲火使人丧失理智);欲障(嗜欲);欲海(佛教语。情欲令人迷本性,沉沦于生死大海);欲界(佛教语。三界之一,在色界 欲yù ⒈想要,想得到,想达到~要。~罢不能。~擒故纵。 ⒉希望,愿望~望。上下同~者胜。 ⒊需要胆~大而心~细。智~圆而行~方。 ⒋将要天~堕。东方~晓。 ⒌贪心,感情过盛贪~。利~。情~。

:根 (形声。从木,艮声。本义草木之根) 植物生长于土中或水中吸收营养的部分 根,木株也。--《说文》 蔓根为根,直根为柢。--《说文通训定声》 根深,则视久。--《韩非子·解老》 是谓深根、固柢。--《老子》 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论衡·超奇》 其无宿根者,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宋·沈括《梦溪笔谈》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又如根莇(根。莇草根;又指根本,根源);根茇(植物的根部);根柢(草木的根);根垓(根核。植物的根;植根) 事物的本源, 根gēn ⒈高等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有固养植物体和支持其地上的部分,吸收土壤里的水和溶解在水里的无机盐,贮藏养料等之作用小草~。大树~。直~(如甜菜、向日癸的根) 。须~(如稻、麦的根)。块~(如萝卜、土豆的可吃部分)。〈引〉 ①基部,基础~柢。~基。~本。~蒂。牙~儿。舌~儿。 ②事物或事情的本源~源。穷~。祸~。寻~究底。 ③彻底~治。~除。~绝。 ④凭证,依据~据。存~。 ⑤〈喻〉后代儿孙他是李家的独~。 ⒉量词。指长条状物两~火柴。三~塑料绳。 ⒊数学名词 ①代数方程式内未知数的值。 ② ⒋化学上称带电的基硫酸~。碳酸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