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X 檄去方移蜀

"檄去方移蜀"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7 04:33:47


简介: “檄去方移蜀”出自宋代宋祁的《送胡学士赴益州漕》,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xí qù fāng yí shǔ,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
出处: 《送胡学士赴益州漕》
内容:
帝念西南重,频年辍俊翘。
还临二星野,催驾一封轺。
地出褒中险,梯连剑外遥。
蹲鸱蔽川沃,流马饷军饶。
檄去方移蜀,书成遂荐谯。
客橙薰露夕,官锦濯霞朝。
卓市醪华美,渝僮舞势趫。
省兰聊罢幄,亭柳重攀條。
烦使资游刃,归怀极本朝。
前知宣布曲,即日遍欢谣。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宋祁
诗人介绍: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学家。字子京,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翻译:

《送胡学士赴益州漕》是宋代诗人宋祁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胡学士奉命前往益州漕运的情景,表达了对他的祝福和期望。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帝念西南重,频年辍俊翘。
皇帝思念西南地区的重要性,多年来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

还临二星野,催驾一封轺。
现在终于有了合适的人选,皇帝亲自下诏催促他上路。

地出褒中险,梯连剑外遥。
他要经过褒中地区的险要之地,连绵的山峦将他与剑门之外的地方隔开。

蹲鸱蔽川沃,流马饷军饶。
这里有许多野生的鸱鸟,遮蔽了沃野。马匹的流动使得军队的补给充足。

檄去方移蜀,书成遂荐谯。
他带着皇帝的檄文前往蜀地,书信一旦完成就会荐举他的才能。

客橙薰露夕,官锦濯霞朝。
客人在橙花香气中度过夜晚,官员们在锦绣的霞光中洗漱迎朝。

卓市醪华美,渝僮舞势趫。
益州的市场繁荣富饶,渝僮们跳舞的姿势矫健有力。

省兰聊罢幄,亭柳重攀条。
省兰花香扑鼻,聊以解闷。亭子旁的柳树枝条重重叠叠。

烦使资游刃,归怀极本朝。
皇帝派遣他前往益州,希望他能游刃有余地完成任务,最终回到朝廷。

前知宣布曲,即日遍欢谣。
他的出发早已被人知晓,人们纷纷传唱他的赞美之歌。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胡学士赴益州漕运的情景,表达了对他的祝福和期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景物描写,展现了西南地区的壮美景色和繁荣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对胡学士的赞美和对他使命的信任。整首诗词既有写实的成分,又融入了一定的抒情色彩,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dì niàn xī nán zhòng, pín nián chuò jùn qiào.
帝念西南重,频年辍俊翘。
hái lín èr xīng yě, cuī jià yī fēng yáo.
还临二星野,催驾一封轺。
dì chū bāo zhōng xiǎn, tī lián jiàn wài yáo.
地出褒中险,梯连剑外遥。
dūn chī bì chuān wò, liú mǎ xiǎng jūn ráo.
蹲鸱蔽川沃,流马饷军饶。
xí qù fāng yí shǔ, shū chéng suì jiàn qiáo.
檄去方移蜀,书成遂荐谯。
kè chéng xūn lù xī, guān jǐn zhuó xiá cháo.
客橙薰露夕,官锦濯霞朝。
zhuō shì láo huá měi, yú tóng wǔ shì qiáo.
卓市醪华美,渝僮舞势趫。
shěng lán liáo bà wò, tíng liǔ zhòng pān tiáo.
省兰聊罢幄,亭柳重攀條。
fán shǐ zī yóu rèn, guī huái jí běn cháo.
烦使资游刃,归怀极本朝。
qián zhī xuān bù qū, jí rì biàn huān yáo.
前知宣布曲,即日遍欢谣。
韵脚: 拼音:xí qù fāng yí shǔ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二沃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檄 (形声。本义檄文) 同本义 太祖得书,便命移檄。--《英烈传》 制府檄下。--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文檄”即檄文。古代用以征召、晓喻或声讨的文书)。--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奉檄守御。--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又如传檄(传布檄文);羽檄(上插鸟羽的古代征兵军书) 泛指信函 使君子年善?来檄可求。--王安石《寄丁中允》 檄 用檄文晓谕或声讨 按察司行文檄了知县去。--《儒林外史》 檄其人士,于政治宗教,皆欲 檄xí〈古〉用于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文。传~声讨。

:去〈动〉 (会意兼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人(大),下面是口(或作凵”),表示人离开洞口或坑坎而去。《说文》从大,凵声。”凵。本义离开) 同本义 去,人相违也。--《说文》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魏风·硕鼠》 纪侯大去其国。--《春秋·庄公四年》 大去者,不遗一人之辞也。--《谷梁传》 武子去所。--《左传·襄公二十年》 不能相去。--《战国策·齐策》 乃去。--唐·柳宗元《三戒》 久而不去。--宋·欧阳修《归田录》 一狼径去。--《聊斋志异·狼三则》 东向驰去。--清·魏禧《大铁椎 去qù ⒈离开~职。离~。就~。 ⒉前往,由此到彼~学校。从成都~上海。快给他~封信。 ⒊距,距离,差别此~那儿有两公里。相~甚远。 ⒋除掉,放弃,减掉~掉。除~。减~。 ⒌已过的过~的。特指刚过的一年~冬。~年。 ⒍失掉大势已~。 ⒎在动词前〈表〉去做或要做~杀鸡。明天~买鞋。 ⒏在动词后〈表〉趋向或持续下~。出~。让他说~。照常做~。 ⒐扮演(戏曲里角色)你~演书生。 ⒑ ⒒ ⒓ 去jǔ 1.收藏。 去qū 1.驱逐。

:方〈动〉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同本义 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说文》 大夫方舟。--《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 方舟而济于河。--《庄子·山木》 不足方。--《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 方舟设泭。--《国语·齐语》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周南·汉广》 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资治通鉴》 蜀汉之粟,方船而下。--《史记·郦食其列传》 又如方轨(两车并排行驶);方轩(并排的窗户) 等同;相当 方 fāng ⒈四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或每个面都是直角四边形的六面体正~形。长~形。立~体。 ⒉正直~正。志行忠~(志行志向和行为)。 ⒊位置,地位上~。西北~。 ⒋一边或一面后~。静观对~。志在四~。〈引〉一个区域或地带地~。~言。~内安宁。 ⒌法子,办法~法。教子有~。〈引〉处方,药方开个~子。按~拣药。 ⒍副词。正,正在,正当~兴未艾。来日~长。 ⒎副词。刚,才~才到达。事后~知。 ⒏ 【方针】引导事业前进的指针。 ⒐ 【方略】计划和策略。 ⒑ 【方案】具体规划,实施办法或规定。 ⒒ 【方向】 ①东西南北等区域的划分。 ②目标做事要看清~向。 ⒓一个数目的自乘平~(本数乘本数)。立~(本数乘本数乘本数)。 ⒔量词。 ①计量面积一~(一平方米)地板。 ②计量体积一~(立方米)木材。五~沙子。 ③计算方形的东西两~砚台。 ⒕ 【方寸】一寸见方。〈喻〉人的心~寸乱矣。 ⒖ 【方圆】周围~圆十里茂竹林。 ⒗ 【方式】讲话、做事所采用的方法和形式生活~式。讲究~式方法。 ⒘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方fáng 1.通"房"。谷物初生尚未结实之谓。 2.通"防"。防御。 方páng 1.通"旁"。广大;广博。 2.指遍及。 3.见"方羊"。 4.见"方皇"。 方wǎng 1.见"方良"。 方fēng 1.响度级单位。用方表示的声音的响度级,数值上等于根据人耳判断为等响的1000赫纯音的声压级的分贝数。

:移 (形声。从禾,多声。本义移秧) 同本义。泛指移植 移,禾相倚移也。--《说文》。徐灏注戴氏侗曰‘移,移秧也。凡种稻必先苗之而移之,迁移之义取焉,别作。灏按禾苗茂密乃移种之。’” 又如移花(移植花木);移根(犹移植);移种,移莳(犹移植) 假借为迻”。移动 则民不移。--《国语·齐语》。注徙也。” 弗能移也。--《国语·晋语》。注’动也。” 徐趋皆用是,疾趋则欲发,而手足毋移。--《礼记》 移兵先击。--《史记·魏公子列传》 撤兵移营。--《广东军务记》 寻移刑部。--清· 移(迻)yí ⒈搬动,挪动~山。~动。~植。迁~。转~。 ⒉改变,变化,动摇~风易俗。坚定不~。 ⒊ ⒋ 移yì 1.使人羡慕。 移chǐ 1.广大。 2.多,多余。

:蜀 (象形。从虫。上目象蜀头形,中象其身蜎蜎。本义蛾蝶类的幼虫◇作蠋”) 同本义 蜀,葵中蚕也。--《说文》 蜎蜎者蜀。--《诗·东山》。传桑蚕也。” 欲小则化为蚕蠋。--《管子·水池》 鳣似蛇,禹似蜀,人见蛇则惊骇,见蜀则毛起。--《韩非子》 古族名、国名、郡名 蜀,西僻之国也。--《战国策·秦策》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汉·贾谊《过秦论》 又如蜀江(蜀郡之内的江河);蜀魄(杜鹃鸟的代称。传说蜀君杜宇死后,他的魂魄化作杜鹃鸟);蜀王春恨( 蜀shǔ ⒈周代诸侯国之一,在今四川省成都一带。 ⒉朝代名。三国(魏、~、吴)之一,又称"蜀汉",公元221-263年。第一代君主是刘备。辖区在今四川省、重庆市一带,后扩展到云南、贵州及陕西汉中等地。 ⒊四川的简称~道。西~。 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