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Q 戚里纷丝竹

"戚里纷丝竹"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0 16:57:22


简介: “戚里纷丝竹”出自明代吴国伦的《暮秋感怀三首》,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ī lǐ fēn sī zhú,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
出处: 《暮秋感怀三首》
内容:
戚里纷丝竹,侯家盛绮罗。
时艰民力尽,世赏国恩多。
驰道仍骖乘,严城向枕戈。
北风吹不歇,萧瑟楚狂歌。
朝代: 明代
分类:
诗人: 吴国伦
诗人介绍: (1524—1593)明湖广兴国人,字明卿,号川楼、南岳山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中书舍人擢兵科给事中。以赠杨继盛丧礼忤严嵩,谪南康推官,调归德,旋弃官去。嵩败,再起,官至河南左参政,大计罢归。才气横放,好客轻财,工诗,与李攀龙等号“后七子”。归田后声名更盛。有《甔甀洞稿》。
翻译:

《暮秋感怀三首》是明代吴国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戚里纷丝竹,
侯家盛绮罗。
时艰民力尽,
世赏国恩多。
驰道仍骖乘,
严城向枕戈。
北风吹不歇,
萧瑟楚狂歌。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暮秋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时局的感怀。诗中表达了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的现状,以及贵族享受荣华富贵的景象与普通民众力量耗尽的对比。同时,诗人也提及了严峻的边防形势和北方风雪的凛冽,以及楚国豪放的歌声。

赏析:
这首诗词以对比的手法,展现了社会的不公和民众的困苦。首句"戚里纷丝竹"描述了贵族家庭中丝竹乐器声音的喧嚣,与下一句"侯家盛绮罗"形成了对比。这两句揭示了贵族阶层的奢华和享受,与下文所写的时艰和民力耗竭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第三句"时艰民力尽,世赏国恩多"表达了社会的动荡和民众的困境。时局动荡使得民众力量逐渐耗尽,而世间却更多地赏赐给了富贵和特权。这种对比展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

接下来的两句"驰道仍骖乘,严城向枕戈"描绘了严峻的边防形势。"驰道"指的是行驶的道路,"骖乘"指的是贵族的车马,这两句表达了战争和边防的紧迫感。"严城向枕戈"意味着城池防守的紧张局势,显示了边境的战斗状态。

最后两句"北风吹不歇,萧瑟楚狂歌"描绘了北方的冬天,寒风凛冽。"萧瑟楚狂歌"展示了楚国的豪放和狂放不羁的音乐风格。整个诗词通过描绘冷峻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深深忧虑和对社会不公的不满。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qī lǐ fēn sī zhú, hòu jiā shèng qǐ luó.
戚里纷丝竹,侯家盛绮罗。
shí jiān mín lì jìn, shì shǎng guó ēn duō.
时艰民力尽,世赏国恩多。
chí dào réng cān chéng, yán chéng xiàng zhěn gē.
驰道仍骖乘,严城向枕戈。
běi fēng chuī bù xiē, xiāo sè chǔ kuáng gē.
北风吹不歇,萧瑟楚狂歌。
韵脚: 拼音:qī lǐ fēn sī zhú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韵脚:(仄韵) 入声一屋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戚〈名〉 (形声。从戉,尗声。斧子。本义古兵器名,斧的一种) 同本义。亦用为舞具 戚,戉也。--《说文》 干戈戚扬。--《诗·大雅·公刘》 朱干玉戚。--《礼记·明堂位》 执干戚舞。--《韩非子·五蠹》 又如戚扬(斧钺) 亲属,亲戚 何谓六戚?父母兄弟妻子。--《吕氏春秋》 又如;戚好(亲戚友好);戚里(戚畹。帝王外戚所居住的地方);戚属(母及妻的亲属);戚爱(亲属和宠爱的人);戚家(贵戚之家;亲戚家);外戚(指帝王的母族、妻族);戚宠(外戚亲 贵) 姓 戚 〈形〉 忧愁;悲伤。通慽”、慼” 戚( ⒉慼)qī ⒈亲,亲属贵~。亲~。外~。 ⒉忧愁,悲伤哀~。惨~。休~相关。 ⒊斧,〈古〉一种兵器。 戚cù 1.速疾。参见"戚速"。 2.窘迫。

:里 (会意。从衣,里声。本义衣服的里层) 同本义 褃,衣内也。--《说文》。衣外曰表。 襦在褃也。--《谷梁传·宣公九年》注 不罹于褃。--《诗·小雅·小弁》 绿衣黄里。--《诗·邶风·绿衣》 又如里衣(内衣,汗衫。指贴身的衣报);里外发烧(指里外都是毛皮缝制的衣服) 内,中。与外相反 褃急暴痛。--《素问·至真要大论》 肉里之脉。--《素问·刺腰痛篇》 约定今夜放火,里应外合。--《三国演义》 又如里向(靠里边的;里面);里势(里面);里勾外连(内外勾结);里头大叔(里头,指宫内。指慈禧最宠信的大 里(裡)lǐ ⒈长度单位1公~为1000米,合二市~,即三百丈。 ⒉〈古〉一种居民组织。五家为邻,五邻为~。今指街坊~弄。邻~。 ⒊家乡故~。同~(同乡)。 ⒋衣服里层绿衣黄~。〈引〉里面,内部城市~。手掌~。柜子~。 ⒌物体内层,跟"表"、"面"相对~层。~面。袜~儿。被盖~子。表~如一。 ⒍一定范围以内山~。那~。哪~?黑夜~。 ①靠左边,靠里的那边。 ②〈方〉内行知识~手。

:纷 (形声。从糸,分声。从糸”,表示与线丝等有关。本义马尾韬,扎束马尾的丝麻织物) 同本义 纷,马尾韬也。--《说文》。段玉裁注韬,剑衣也。引申凡为衣之称。《释名》曰‘纷,放也,防其放弛以拘之也。’” 旗上的飘带 青云为纷,虹霓为缳。--汉·扬雄《羽猎赋》 又如佩纷(佩饰丝带) 花边 次席纷纯,左右玉几。--张衡《东京赋》 祸乱;灾难 唯天轨之不辟兮,何纯絜而离纷!--《汉书》 争执;纠纷 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史记·滑稽列传》 又如纷 纷 fēn ⒈众多,杂乱~至沓来。~杂的声音。~乱的人群。 【纷纷】 ①人或事物接二连三地~ ~响应献血。 ②既多又杂乱议论~ ~。落叶~ ~。 ⒉争执~争。排难解~。

:丝 (会意。从二糸。糸,细丝。本义蚕丝) 同本义 丝,蚕所吐也。--《说文》。段注凡蚕者为丝、麻者为缕。” 素丝五总。--《诗·召南·羔羊》 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谓弦也。”--《礼记·乐记》 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史记·货殖列传序》 此织生于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后汉书·列女传》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聂夷中《咏田家》 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唐·白居易《重赋》 又如丝棉;丝网;丝缰(丝制的马缰绳);丝人(治理蚕丝 丝(絲)sī ⒈蚕吐出的纤维。它是绸、缎等的原料新~。 ⒉像丝的东西蛛~。铁~。肉~儿。 ⒊细微,极少,细致一~不苟。~毫不差。~ ~入扣。 ⒋计量单位十~为一毫。百~为一厘。

:竹 (象形。小篆字形,象竹茎与下垂的叶片。竹”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竹”的字大部分是乐器、竹器和记载文字的东西。本义竹子) 同本义 竹,冬生草也。象形。--《说文》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柳宗元《小石潭记》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世说新语·政事》 又如竹笋汤(竹板子);竹夫人(中空、有孔的竹编床上用品);竹撞(竹编提盒);竹箨(竹笋的皮;笋衣);竹笥(竹箱);竹蓖(竹棍。一端劈开的篾条,用于打人的一种刑具);竹笆(竹 篱);竹皮 竹zhú ⒈多年生常绿植物。竿多节,节间一般中空。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慈~、毛~、淡~、苦~子等。竿可造纸、供建筑、制器具等。 ⒉称箫管类的乐器~笛。~箫。 ⒊ ⒋ ①史册,书籍。 ②竹简和绢帛(〈古〉刻写材料)著之~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