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S 散帙身忘倦

"散帙身忘倦"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6 18:00:39


简介: “散帙身忘倦”出自宋代陆游的《幽居》,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àn zhì shēn wàng juàn,诗句平仄:仄仄平仄仄。
出处: 《幽居》
内容:
早岁犹奇怪,中年痛扫除。
华堂棋陆废,名马宴游疏。
散帙身忘倦,畦蔬手自鉏。
寥寥千载後,谁此访幽居?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陆游
诗人介绍: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翻译:

诗词:《幽居》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早岁犹奇怪,
中年痛扫除。
华堂棋陆废,
名马宴游疏。
散帙身忘倦,
畦蔬手自鉏。
寥寥千载後,
谁此访幽居?

中文译文:
年少时,对世事感到奇怪,
中年时,痛苦地清除了许多事物。
华丽的厅堂里的棋局被废弃,
名马们在荒凉的田野上徜徉。
放下书卷,身心忘却疲倦,
亲手耕种着菜畦和农田。
千年过去了,
谁会来访这幽静的居所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陆游的幽居生活和他对世俗名利的厌倦。诗中通过对早年和中年的对比,表达了人生经历的变迁和成长所带来的心境转变。在年少时,陆游感到世事的新奇和不解,而在中年时,他经历了许多痛苦和挫折,最终明白了世间名利的虚幻和过往的荒谬。

诗中提到的华堂、棋局、名马和宴会等都是世俗的象征,而幽居则代表了一种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的境地。陆游放下了名利和权位,选择了过简朴自然的生活,他忘却疲倦,亲手耕种着自己的田园,追求一种心灵的自由和平静。

最后两句表达了陆游对后人的思念和对自己幽居生活的独特理解。他在思考,千年过去了,还会有谁来访问他这个幽静的居所呢?这里蕴含着对时间的流转和对个人价值的思考,表达了陆游对于自己坚持的生活方式的坚守和对后人的期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与世俗、内心与外在的对比,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抒发了陆游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繁华的疲倦,展现了他的豁达和对内心追求的坚守。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zǎo suì yóu qí guài, zhōng nián tòng sǎo chú.
早岁犹奇怪,中年痛扫除。
huá táng qí lù fèi, míng mǎ yàn yóu shū.
华堂棋陆废,名马宴游疏。
sàn zhì shēn wàng juàn, qí shū shǒu zì chú.
散帙身忘倦,畦蔬手自鉏。
liáo liáo qiān zǎi hòu, shuí cǐ fǎng yōu jū?
寥寥千载後,谁此访幽居?
韵脚: 拼音:sàn zhì shēn wàng juàn
平仄:仄仄平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十七霰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散 逍遥,懒散 庸众驽散。--《荀子·脩身》。注散,不拘检者也。” 又如懒散;散人(闲散无用或不为世用的人◇多指隐士);散袒(假日;消闲);散旦(散弹,散诞。舒散;不受拘束);散适(闲适);散闲(消遥自在,无拘无束);散宕(放逸);散懒(精 神松散,行动散漫) 潇洒;洒脱 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世说新语》 又如散朗(飘逸爽朗) 挂名职务,没有或很少有工作却可以领工资 初,晋世散骑常持选望甚重,与侍中不异,其后职任闲散,用人渐轻。--《宋书·孔觊传 散sǎn ⒈零碎的,零星的~装。~兵游勇。 ⒉松开,没有约束~漫。~头发。包裹~了。 ⒊药末健胃~。 ⒋ 散sàn ⒈分开,离开,跟"聚"相对~会。~场。 ⒉消除,排遣~心。~闷。 ⒊分布,分给~发。~宣传品。 ⒋解雇厂方不能随便~工人。 ⒌

:帙 (形声。从巾,失声。本义包书套子,用布帛制成) 同本义 帙,书衣也。--《说文》。今人谓之函。 合为三帙,三十卷。--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序》 又如帙帷(包书的布套) 书;书的卷册、卷次 聚帙数万,多朱黄涂乙处。--宋·叶适《京西运判方公神道碑》 诗赋篇帙繁多,不入《诗经》,而自为╠略。--清·章学诚《校雠通义·补校汉艺文志”》 又如道帙(道家的书);一帙(一册书;一套书) 帙 整理书籍 书乱谁能帙,杯干自可添。--杜甫《晚晴》 帙(袠)zhì包书的套子。又把书一套叫"一帙"。

:身〈名〉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同本义 身,躬也。象人之形。--《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 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论语·乡党》 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王述之《经义述闻》 人百其身。--《诗·秦风·黄鸟》 身也者,亲之枝也。--《礼记·哀公问》 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礼记·祭义》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告子下》 身首离兮心不惩。--《楚辞·九歌·国殇》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 身shēn ⒈人或动物的躯体~体。~躯。人~子。半~像。〈引〉物的主体部分车~。床~。树~∮~。 ⒉自己,亲自自~。亲~。以~作则。~体力行。~教重于言教。 ⒊生命舍~救人。以~殉职。 ⒋指人的地位~份。~败名裂。 ⒌怀孕~孕。她有了~子。 ⒍套(指衣服)他穿了一~新衣裳。 ⒎ ⒏ ⒐ ①人在社会上或法律上的地位学生~分。公证人~分。 ②物品的质量这种面粉的~分挺好呀! 身yuān 1.见"身毒"。

:忘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亡,亡亦声。本义忘记,不记得) 同本义 忘,不识也。--《说文》 德音不忘。--《诗·郑风·有女同车》 中年病忘。--《列子·周穆王》。释文不记事也。” 忘路之远近。--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宠辱偕忘。--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忘身于外。--诸葛亮《出师表》 又如忘魂(忘怀);忘昏(忘怀);忘反(流连忘归);忘年(忘记年岁);忘味(忘记美食的滋味);忘食(忘了吃饭);忘却(不记得);忘生舍死(忘却性命,不怕牺牲);忘先(忘记祖先) 玩忽,怠忽 夙夜不敢忘怠。 忘wàng ⒈不记得~记。~我劳动。~恩负义。 ⒉忽略,遗漏~却。~掉了。搞卫生,别~了死角。 忘wáng 1.丧失,失去。 2.通"亡"。终止;断绝。 忘wú 1.见"忘其"。

:倦 (形声。从人,卷声。本义疲倦,劳累) 同本义 倦,疲也。--《汉书·司马相如传》集注 倦狭路之迫隘。--潘岳《西征赋》 不继之以倦。--《礼记·表记》 居之无倦。--《论语》 士卒罢倦。--《汉书·严助传》 文倦于事。--《战国策·齐策四》 劳苦倦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鸟倦飞而知还。--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相公倦。--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又如困倦(疲乏想睡);倦程(倦于旅程);倦飞(疲于飞行。以鸟自比,比喻归隐);倦怯(倦怠而没心绪);倦惫(疲倦困惫);倦闷(疲倦烦闷);倦劳(疲倦 倦juàn ⒈劳累,疲劳疲~。困~。劳苦~极。 ⒉厌烦,懈怠厌~。孜孜不~。诲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