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L 粮道得萧何

"粮道得萧何"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6 17:06:00


简介: “粮道得萧何”出自宋代梅尧臣的《送陕西都运彭待制》,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liáng dào dé xiāo hé,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
出处: 《送陕西都运彭待制》
内容:
塞下兵难去,关中粟未多。
君心同汉帝,粮道得萧何
函谷马蹄入,渭桥车辙过。
地形终险固,山色旧嵯峨。
不媿先贤传,重听得宝歌。
归来奏天子,安稳看鸣珂。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梅尧臣
诗人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翻译:

《送陕西都运彭待制》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塞下兵难去,关中粟未多。
君心同汉帝,粮道得萧何。
函谷马蹄入,渭桥车辙过。
地形终险固,山色旧嵯峨。
不媿先贤传,重听得宝歌。
归来奏天子,安稳看鸣珂。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送别陕西都运彭待制的情景。诗人通过描绘塞外的兵乱和关中的粮食匮乏,表达了对彭待制远行的担忧和祝福。诗中提到了历史上的汉帝和萧何,暗示了彭待制与他们有着相同的心志和胸怀。诗人通过描绘函谷关的马蹄声和渭桥上的车辙痕迹,展现了彭待制离开的场景。诗人还表达了对陕西地形险要和山色秀美的赞美,并表示自己不愧是先贤的传人,重视听到的宝歌。最后,诗人祝愿彭待制归来后能够安稳地向天子奏报,并享受宁静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送别彭待制的情景,展现了作者对彭待制的关切和祝福。通过对塞外和关中的形势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彭待制远行的担忧和对国家安危的关注。诗中运用了历史典故,将彭待制与汉帝、萧何相提并论,突显了他们的共同志向和品质。同时,诗人通过描绘函谷关和渭桥的景象,展现了离别的场景,增加了诗词的情感色彩。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彭待制归来后的祝愿,展示了对他的期待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词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表达了作者对彭待制的敬佩和祝福之情,同时也展现了对国家安宁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sāi xià bīng nán qù, guān zhōng sù wèi duō.
塞下兵难去,关中粟未多。
jūn xīn tóng hàn dì, liáng dào dé xiāo hé.
君心同汉帝,粮道得萧何。
hán gǔ mǎ tí rù, wèi qiáo chē zhé guò.
函谷马蹄入,渭桥车辙过。
dì xíng zhōng xiǎn gù, shān sè jiù cuó é.
地形终险固,山色旧嵯峨。
bù kuì xiān xián chuán, zhòng tīng dé bǎo gē.
不媿先贤传,重听得宝歌。
guī lái zòu tiān zǐ, ān wěn kàn míng kē.
归来奏天子,安稳看鸣珂。
韵脚: 拼音:liáng dào dé xiāo hé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粮 (形声。从米,量声。本义旅行用的干粮;行军作战用的军粮) 同本义 紌,谷食也。--《说文》 桂馥曰谷也者,非古训。紌乃行者之干食。” 则治其紌与其食。--《周礼·地官·廪人》。注行道曰紌,谓糽也。” 共其资紌屝屦。--《左传·僖公四年》。注紌谓米粟,行道之食也。” 兵精粮多。--《资治通鉴》 又 多载资粮。 赢粮而景从。--汉·贾谊《过秦论》 又如粮仗(粮草和兵器);粮台(清代经理部队粮饷军需的机构) 引申指谷类;粮食 在陈绝紌。--《论语·卫灵公》。释文紌,郑本作粻。” 粮(紌)liáng ⒈可吃的谷类、豆类等~食。干~。杂~。军~。民有余~。 ⒉农业税踊跃交公~。

:道 (形声。从辵,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同本义 道,所行道也。--《说文》 一达谓之道。--《尔雅》 道坦坦。--《易·履》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老子》五十三章 道听而途说。--《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 道渴而死。--《山海经·海外北经》 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又如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

:得 (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 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 得,行有所得也。--《说文》 三人行必得我师焉。--《论语》。释文本或作必有。”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梁惠王上》 佳婿难得。--《世说新语·假谲》 卖炭得钱何所营。--唐·白居易《卖炭翁》 工之侨得良桐焉。--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又如得人心;各得其所;得肆(得志,肆意);得闲儿(有空闲时间;得空);得胜回头 得 dé ①〈古〉同德所识穷乏者~我与(《孟子·告子上》) ②〈古〉贪得戒之在~。(《论语·季氏》) ③得到~奖。 ④适合~体。 ⑤得意扬扬自~。 ⑥完成饭~了。 ⑦可以;许可不~随地吐痰。又见děi,·de。 【得不偿失】得到的抵不上失去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合于正义就能得到多数人的拥护和帮助,违背正义必然陷于孤立而失败。 【得陇望蜀】取得陇后,又想攻西蜀。比喻得了这个,还想那个,贪得无厌。陇古地名,现甘肃省东部。蜀古地名,现四川省中西部。 【得势】得到地位和权势(多用于贬义)。 【得体】(言语行动等)得当,恰当。 【得天独厚】具有特殊的优越条件或环境。天自然的;天然的。 【得心应手】心里怎样想,手里就能怎样做。形容技艺纯熟或做事非常顺手。 【得宜】合适;恰当。 【得意忘形】形容高兴得失去常态,忘乎所以。 【得鱼忘筌】 【得鱼忘荃】比喻达到目的后就忘了原来的凭借。筌捕鱼用的竹器。 【得志】志愿实现(多指名利等愿望得到满足)。 得 ·de用在动词后表可能拿~动、说不~。 ②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连接补语走~慢、白~耀眼。又见dé;děi。 得 děi ①必须学习上~高标准。 ②需要~花时间。 ③必然夜里不穿多点~挨冻。又见dé;·de。

:萧 (形声。从苃,肃声。本义艾蒿) 同本义 萧,艾蒿也。--《说文》 萧萩。--《尔雅》。注即蒿。” 共萧茅。--《周礼·甸师》 彼采萧兮。--《诗·王风·采葛》 又如萧艾(臭草名。比喻不肖或平凡无才);萧敷艾荣(比喻凡事委曲求全,以致飞黄腾达) 古国名 楚子伐萧。--《左传》 县名 姓 萧君圭君玉(萧君圭,字君玉)。--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萧 萧条,冷落;荒凉 萧(蕭) ⒈〈古〉称香蒿,也叫"青蒿"。 ⒉冷落,冷静~然。~索。 ⒊ ①冷落寂寞景象~条。 ②停滞,萎缩经济~条。 ⒋ ①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秋风~瑟。 ②冷落凄凉的样子。 ⒌ ⒍ ⒎"萧"姓,俗写作"肖"。 萧xiāo 1.蒿类植物的一种。即艾蒿。 2.萧条冷落;凄凉。 3.稀疏。 4.指萧斧。 5.见"萧森"。 6.见"萧然"。 7.通"肃"。参见"萧墙"﹑"萧斧"。 8.古国名。春秋 时宋的附庸,子姓。在今安徽省萧县西北。公元前597年灭于楚◇仍为宋邑。 9.姓。

:何〈代〉 什么 何节奄忽,蹄足洒血?--《文选·宋玉·高唐赋》。注何,问辞也。” 何调翰之乔桀?--《文选·潘岳·射雉赋》。注何,疑问之辞也。” 何以自绘。--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子何恃而往?--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何异断斯织。--《后汉书·列女传》 又如何人;何物;有何困难;何干(有什么相干) 怎么样 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汤问》 如土石何。 问女何所思。--《乐府诗集·木兰诗》 得钱何所营。--唐·白居易《卖炭翁》 何苦而不平。--《列子·汤问》 何不以锯中。--三 何hé ⒈疑问词。 ①什么来者~人?他为~事?有~难处? ②为什么~不这样?~乐不为? ③怎样如~办?要他~如? ④怎么~至于此? ⑤哪里~曾相见?~去~从? ⒉副词。多么~雄哉!开国~茫然。 ⒊〈古〉通"荷"。背,扛,担。 何hè 1.扛,以肩承物。 2.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