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峒山历更绵

"峒山历更绵"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8 14:18:10


简介: “峒山历更绵”出自元代柳贯的《同杨仲礼和袁集贤上都诗》,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dòng shān lì gèng mián,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
出处: 《同杨仲礼和袁集贤上都诗》
内容:
出塞行瞻日,趋朝喜近天。
离宫开苑囿,驰道绝风烟。
瑶水巡非远,峒山历更绵
甘泉多法从,献赋忆当年。
朝代: 元代
分类:
诗人: 柳贯
诗人介绍: 柳贯(1270年8月18日—1342年12月7日),字道传,婺州浦江人,元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教育家、书画家。博学多通,为文沉郁春容,工于书法,精于鉴赏古物和书画,经史、百氏、数术、方技、释道之书,无不贯通。官至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与元代散文家虞集、揭傒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
翻译:

《同杨仲礼和袁集贤上都诗》是元代诗人柳贯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同杨仲礼和袁集贤一同出塞进京的情景,表达了对迎接新的时代和希望的喜悦之情。

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

出塞行瞻日,
离宫开苑囿。
趋朝喜近天,
驰道绝风烟。
瑶水巡非远,
峒山历更绵。
甘泉多法从,
献赋忆当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作者和杨仲礼、袁集贤一同离开边塞进京的景象为中心,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新时代和希望的喜悦之情。诗人描述了早晨离开边塞的景象,远离宫殿开启了苑囿之门。他们急忙赶往朝廷,高兴地接近皇宫。他们疾驰的道路上没有风烟的阻碍,一片宁静。瑶水和峒山的景色穿行在他们身边,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甘泉地区多有法令从那里发出,这让诗人回忆起过去的岁月,献上自己的赋诗。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和同伴们离开边塞,趋向皇城的情景。通过对自然和地理景观的描绘,诗人展示了大自然的壮美和景致之美,以及对即将到来的新时代的喜悦和希望。诗中的甘泉地区和瑶水、峒山等地名,为诗歌增添了历史和地域的色彩,使诗意更加丰富。

整体而言,这首诗表达了元代人民对即将到来的新时代的期待和喜悦之情,以及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回忆。它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和历史的敏感,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祝愿。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chū sài xíng zhān rì, qū cháo xǐ jìn tiān.
出塞行瞻日,趋朝喜近天。
lí gōng kāi yuàn yòu, chí dào jué fēng yān.
离宫开苑囿,驰道绝风烟。
yáo shuǐ xún fēi yuǎn, dòng shān lì gèng mián.
瑶水巡非远,峒山历更绵。
gān quán duō fǎ cóng, xiàn fù yì dāng nián.
甘泉多法从,献赋忆当年。
韵脚: 拼音:dòng shān lì gèng mián
平仄:仄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峒 山洞(多用于地名) 旧时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家) 崆峒(tong)山名,在甘肃。又岛名,在山东 峒tóng ⒈ 峒dòng 1.山洞。 2.旧时对我国西南地区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地方的泛称。如苗族的苗峒﹑侗族的十峒﹑壮族的黄峒等◇来逐渐演变为今侗族。参见"峒丁"﹑"峒人"。 3.宋 代以后羁縻州辖属的行政单位。大者称州,小者称县,又小者称峒。 4.解放前海南岛黎族的一种政治组织。有固定的地区。黎语称"贡"。解放后已废除。 5.见"崆峒"。

:山〈名〉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 山shān ⒈地面上高度大、坡度陡的隆起地貌高~。华~。 ⒉像山的~洪。冰~。~墙(房屋两头的墙)。 ⒊〈喻〉多,太多人~人海。 ⒋蚕簇蚕已上~。

:历 (形声。从謪,厤声。从止”,表示与脚、行走有关。本义经过) 同本义 历,过也。--《说文》 深践戎马之地, 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历齐河。--清·姚鼐《登泰山记》 已历三世。--《三国志·诸葛亮传》 身不历农亩之劳。--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历两京左右通政。--清·张廷玉《明史》 又如身历(亲身经历);历时(所经过的时间);历劫(佛教用语。指世界经历多次成、住、坏、空的生灭过程。劫,为宇宙在时间上的一成一毁);历岁(经过一年);历载(经历多 历(歷、 ⒋曆、 ⒋厤)lì ⒈经过经~。~尽千辛万苦。 ⒉经过了的~史。~代。~年。~届。 ⒊遍,逐个,~览。~记。 ⒋指历法,推算年、月、日和节气的方法阳~。农~。也指记载年、月、日和节气等的书、表、册页~书。年~。画~。挂~。 ⒌ ⒍

:更 (形声。从攴,更”的小篆形是个形声字。丙声。 本义改变) 同本义 更,改也。--《说文》 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更爵洗。--《仪礼·大射仪》 更皮币。--《礼记·月令》 更姓改物。--《国语·周语》 应国之称号亦更矣。--《管子·侈靡》 国更立法以典民则祥。--《管子·任法》 更葬也。--《史记·晋世家》 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将军若能翻然改图,易迹更步,古人不难追,鄙士何足宰哉!--《三国志·吕凯传》 曲沃武公已即位三十七年矣,更号曰晋武公。--《史记 更gèng副词。 ①再,重,又 ~上一层楼。~进一步。 ②愈加,越发~加。~美好。~清楚。~受人尊敬。 更gēng ⒈改变,改动,调换~改。~动。~换。~正。变~。万象~新。 ⒉经历,经过~事。道必~匈奴中。 ⒊旧时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深人静。夜半三~。

:绵 (会意。从帛,从糸。本义丝棉,精丝绵,新丝绵) 同义 绛缇絓紬丝絮绵。--《急就篇》。颜注渍茧擘之,精者为绵,粗者为絮。今则谓新者为绵,故者为絮。” 身衣布衣,木緜皁帐。--《资治通鉴》 吴绵软如云。--白居易《新制布裘》 又如绵子(丝绵);绵衣(内装丝绵的衣服);绵帛(丝绵绢帛的总称);绵矩(加工丝绵的工具) 通棉” 丝絮状物 想见东郊携手日,海棠如雪柳飞绵。--陆游《醉中怀眉山旧游》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 绵(緜)mián ⒈蚕丝结成的片或团丝~。 ⒉薄弱,软弱~力。软~ ~。~薄(又〈喻〉才能、力量薄弱)。 ⒊连续不断~延。~地千里。 ⒋ 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