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Y 岳阳城头望湘浦

"岳阳城头望湘浦"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1 04:59:27


简介: “岳阳城头望湘浦”出自明代朱瞻基的《潇湘八景画·渔村夕照》,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uè yáng chéng tóu wàng xiāng pǔ,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
出处: 《潇湘八景画·渔村夕照》
内容:
岳阳城头望湘浦,芳草垂杨迷古渡。
晴岚霏白夕阳红,渺渺江村天欲暮。
渔家茅屋住汀洲,罢钓归来稳系舟。
自念生涯在网罟,临风高挂向船头。
出水鲜鳞杂紫蟹,垆头有酒还堪买。
东邻西舍当此时,欢笑声余歌款乃。
豚鱼吹浪白连天,隔江贾客促归船。
余光远映双凫外,残影半落孤鸿边。
湖上高楼云外起,下瞰湖湘千百里。
凭高一望楚天低,云树苍苍暮山紫。
朝代: 明代
分类:
诗人: 朱瞻基
诗人介绍: 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即明宣宗(1425年-1435年),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幼年就非常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在位期间文有“三杨”、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又有像于谦、周忱这样的巡抚,一时人才济济,这使得当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朱瞻基与其父亲的统治加在一起虽短短十一年,但却被史学家们称之为“功绩堪比文景”,史称“仁宣之治”。宣德十年(1435年)驾崩,终年38岁,葬景陵。庙号宣宗,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翻译:

《潇湘八景画·渔村夕照》是明代朱瞻基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岳阳城头望湘浦,
芳草垂杨迷古渡。
晴岚霏白夕阳红,
渺渺江村天欲暮。
渔家茅屋住汀洲,
罢钓归来稳系舟。
自念生涯在网罟,
临风高挂向船头。
出水鲜鳞杂紫蟹,
垆头有酒还堪买。
东邻西舍当此时,
欢笑声余歌款乃。
豚鱼吹浪白连天,
隔江贾客促归船。
余光远映双凫外,
残影半落孤鸿边。
湖上高楼云外起,
下瞰湖湘千百里。
凭高一望楚天低,
云树苍苍暮山紫。

诗意:
《潇湘八景画·渔村夕照》描绘了一个渔村的夕照景象。诗人站在岳阳城头,望着湘浦,眼前是茂密的芳草和垂柳,使人迷失在古渡之中。晴朗的天空中,晚霞如白纱一般飘扬,夕阳呈现出红色的光辉,江村渺渺,天色渐渐暗下来。渔家的茅屋坐落在汀洲上,渔民收起渔具,系好船只,准备回家。诗人自觉自己的生涯就像被网罟所束缚,他站在船头,迎风高挂着。水中有鱼儿跃起,鳞片闪烁,还有紫色的螃蟹混杂其中。岸边的小摊上有酒,可以买来享受。东邻西舍此时都是欢笑声和歌曲的余音。湖水上掀起的浪花白色连绵,江对岸的商旅催促着归船。夕阳的余光映照在飞翔的凫鸟身上,而孤雁的残影已经半落在天边。湖上的高楼在云雾之外耸立,俯瞰湖湘千百里。站在高处一望,楚天低垂,云和山都呈现苍苍之色。

赏析:
《潇湘八景画·渔村夕照》通过描绘渔村夕照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人们的生活场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描写手法,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湖泊、山川和渔村的景色。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和渔村生活的宁静。夕阳的晚霞、江村渺渺、渔家茅屋、水中的鱼和螃蟹,都构成了一幅自然和人文相融的画卷。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入微,表达了作者对湖光山色的热爱和对渔村生活的感悟。

此诗通过写景的手法,以湖光山色为背景,展示了渔村夕照的美丽景象。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中的渔村夕照是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卷,渔民归船、鱼儿跃起、岸边的小摊上有酒,都展示了渔村生活的安逸和丰富。诗人站在高楼之上,俯瞰湖湘千百里,感叹楚天低垂,云和山呈现出苍苍之色,表达了对故乡的留恋之情。

整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美好的渔村夕照景象,将大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色和人民生活的热爱之情。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诗中展现出了一种宁静和平和的意境,让读者沉浸在这幅美丽的画卷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人文的温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yuè yáng chéng tóu wàng xiāng pǔ, fāng cǎo chuí yáng mí gǔ dù.
岳阳城头望湘浦,芳草垂杨迷古渡。
qíng lán fēi bái xī yáng hóng, miǎo miǎo jiāng cūn tiān yù mù.
晴岚霏白夕阳红,渺渺江村天欲暮。
yú jiā máo wū zhù tīng zhōu, bà diào guī lái wěn xì zhōu.
渔家茅屋住汀洲,罢钓归来稳系舟。
zì niàn shēng yá zài wǎng gǔ, lín fēng gāo guà xiàng chuán tóu.
自念生涯在网罟,临风高挂向船头。
chū shuǐ xiān lín zá zǐ xiè, lú tóu yǒu jiǔ hái kān mǎi.
出水鲜鳞杂紫蟹,垆头有酒还堪买。
dōng lín xī shè dāng cǐ shí, huān xiào shēng yú gē kuǎn nǎi.
东邻西舍当此时,欢笑声余歌款乃。
tún yú chuī làng bái lián tiān, gé jiāng gǔ kè cù guī chuán.
豚鱼吹浪白连天,隔江贾客促归船。
yú guāng yuǎn yìng shuāng fú wài, cán yǐng bàn luò gū hóng biān.
余光远映双凫外,残影半落孤鸿边。
hú shàng gāo lóu yún wài qǐ, xià kàn hú xiāng qiān bǎi lǐ.
湖上高楼云外起,下瞰湖湘千百里。
píng gāo yī wàng chǔ tiān dī, yún shù cāng cāng mù shān zǐ.
凭高一望楚天低,云树苍苍暮山紫。
韵脚: 拼音:yuè yáng chéng tóu wàng xiāng pǔ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七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岳 (会意。从山,从丘。古文字形,象两座高大的山峰形,表示高山大岭。? 特指名山五岳”或四岳” ? 崧高维岳,骏极于天。--《诗·大雅·崧山》 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又如岳宗(五岳之中的嵩山);岳帝(东岳泰山之神、东岳大帝的简称);岳华(西岳华山);岳庙(五岳之神的庙宇。特指 东岳庙) 高大 岳(? ⒈高大的山五~(东~泰山,西~华山,南~衡山,北~恒山,中~嵩山)。 ⒉妻的父母或叔伯~父。~母。叔~。

:阳 (形声。从阜,? 同本义 阳,高明也。--《说文》 山南为阳,水北为阳。--《谷梁传·僖公二十八年》 山东曰朝阳,山西曰夕阳。--《尔雅》 利刊阳木而火之。--《周礼·柞氏》。注生于山南为阳木。” 河阳之北。--《列子·汤问》 华山之阳。--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阳谷皆入汶。--清·姚鼐《登泰山记》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又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洛阳(在洛河之北);阳陆(山之南);阳濒(水之北岸);阳林(生在山南的林木);阳木(山南之木 阳(陽)yáng ⒈跟"阴"相对。〈古〉我国哲学家把一切事物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统一的范畴火为~,水为阴。背为~,胸为阴。胸为~,腹为阴。 ⒉指太阳~光。向~花。 ⒊明亮,温暖多~。 ⒋凸出的,外露的~文。~沟。~奉阴违。 ⒌带正电的~电。~极。 ⒍山的南面,水的北面衡~(地名。在湖南省衡山之南)。洛~市(在河南省洛水之北)。 ⒎迷信者所谓"属于活人与人世"的~寿。~间。 ⒏男性生殖器~物。 ⒐ ①显露出来的化验~性。 ②雄性,男性的。 ⒑〈古〉通"佯"。假装。

:城 (会意。从土,从成,成亦声。本义城墙) 同本义 城,所以盛民也。--《说文》 城郭沟池以为固。--《礼记·礼运》 使老弱女子乘城。--《史记·田单列传》 百雉而城。--《公羊传·定公十二年》。注天子周城,诸侯轩城。” 城为保民为之也。--《谷梁传·隐公七年》 城者,可以自守也。--《墨子·七患》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唐·李白《送友人》 又如城内;城外;万里长城;城守(据城守御);城 城 chéng ①城市。 ②城墙万里长~。 ③城墙以内的地方西~区。 【城邦】古代奴隶制城市国家。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农村构成。以前8世纪左右的古希腊的城邦最为典型。通常实行奴隶主的贵族政治或民主政治。 【城堡】堡垒式的小城。 【城池】城墙和护城河。也指城市。 【城府】旧指城市和官署。比喻待人接物的心机~很深、胸无~(指为人坦率)。 【城郭】泛指城市。城内城的墙。郭外城的墙。 【城隍】 ①指护城河。 ②道教所信奉的管理城市的神。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城门失火,用护城河里的水来救火,水干了,鱼也就死了。比喻无故受牵连而遭受祸害或损失。 【城阙】城门两侧的望楼。引申指京城、宫阙。 【城市】人口集中、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聚集的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点。是历史上手工业和农业分离、阶级和国家出现时产生的。现代城市是区域政治 、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城市规划】城市各项建设发展的综合性规划。内容包括确定城市性质、规耐布局,统一规划、利用城市土地,综合部署城市经济、文化、基础设施等项建设。 【城市化】指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引起的城镇数量增加及其规模扩大,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也包括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又称城镇化。 【城市贫民】城市中无固定职业,依靠自己劳动为生的贫苦的人。 【城下之盟】敌军兵临城下被迫签订的条约◇泛指被迫所签的屈辱性条约。 城chéng ⒈〈古〉为了防卫而建筑的高墙万里长~≮云压城~欲摧。 ⒉泛指都市~郭。攻~不怕坚。美化~市。~乡交流。

:头〈名〉 (形声。从页,豆声。页,人头。头在战国时期才出现,首出现较早。本义首) 同本义 頭,首也。--《说文》 苞头者,神所居。--《春秋·元命》 头容直。--《礼记·玉藻》 左头奉之。--《仪礼·士相见礼》 杀人者刎头。--《公羊传》注 王购子头千金。--晋·干宝《搜神记》 将子头与剑来。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白居易《卖炭翁》 举头望明月。--唐·李白《静夜思》 低头思故乡。 又如头直上(头顶上);光头(剃光的头;头上没有戴帽子);头大(形容遇到困难头昏脑胀的样子 头(頭)tóu ⒈脑袋,人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体的最前部分~颅。特指头发梳~。 ⒉物体的顶端、前端或事情的起点、终点山~。车~。有~有尾。一年到~。 ⒊第一,开初的~号。~班。~等舱。~半月。 ⒋以前,在前面的~三年。~里走的是她。 ⒌为首的(多用于贬义)~领。~儿。把~。盗窃~子。 ⒍方面他们几个是一~的。 ⒎接近事到临~。 ⒏物品的残存部分粉笔~。布~儿。 ⒐量词。指牲畜、像头的、不定数量等五~猪。四~蒜。百来~。 ⒑词尾(读轻声)石~。拳~。苦~儿。有看~。在上~。放外~。看后~。 ⒒ ⒓ ⒔ ⒕ ①脑筋,理智或思想不要昏~昏脑。 ②要领,门路这件事还没有摸着~脑。 ③首领她是这儿的~脑。 头tou 1.名词后缀。接于名词性词根之后。 2.名词后缀。接于动词词根之后。 3.名词后缀。接于形容词词根之后。 4.方位词后缀。

:望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臣”象眼睛,下面是壬”。象一个人站在土地上远望。小篆又加月”字,表望的对象。本义远望) 同本义 望,出亡在外望其还也。--《说文》。按,此字疑当训远视也。 望,远视也。--《玉篇》 豕望视而交睫腥。--《礼记·内则》。注望视,远视也。” 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庄子·胠箧》 望之而不能见也,逐之而不能及也。--《庄子·天运》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扁鹊望桓侯。--《韩非子·喻老》 举头望明月。--唐·李白《静 望wàng ⒈向远处看,看得见远~。遥~。丰收在~。 ⒉拜访拜~。看~。 ⒊盼,期待,希望盼~。期~。希~。大喜过~。 ⒋有名声名~。声~。威~。 ⒌埋怨,责怪怨~。 ⒍朝,向~前走。~着我。 ⒎农历每月十五日十五谓之~。

:湘

:浦〈名〉 (形声。从水,甫声。本义水滨) 同本义 浦,濒也。--《说文》 率彼淮浦。--《诗·大雅·常武》 江浦之橘。--《吕氏春秋·本味》 望涔阳兮极浦。--《楚辞·湘君》 召洛浦之宓妃。--张衡《思玄赋》 又如浦淑(水边的美女);浦帆(水滨的帆船);浦溆(水边);浦鸥(水边的鸥鸟);浦滩(滩岸) 指池、塘、江河等水面 江河与支流的汇合处 还为越王禽于三江之浦。--《战国策·秦策》 又如浦口(小河入江的地方); 浦pǔ水边或江河入海的地方,多见于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