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Z 踪步龙山颠

"踪步龙山颠"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7 12:24:23


简介: “踪步龙山颠”出自宋代刘汝进的《与客九日游龙山以尘世难逢开口笑分韵得口字》,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ōng bù lóng shān diā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
出处: 《与客九日游龙山以尘世难逢开口笑分韵得口字》
内容:
踪步龙山颠,放舟龙荡口。
群然雁鹜行,杂之牛马走。
我拙不能诗,我病不能酒。
试问赏花人,还有菊花否。
朝代: 宋代
分类: 九日
诗人: 刘汝进
诗人介绍: 刘汝进,号山翁,金坛(今属江苏)人。父宰,登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进士(《山房随笔》)。
翻译:

诗词《与客九日游龙山以尘世难逢开口笑分韵得口字》描述了作者与客人一同游览龙山的情景,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叹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中文译文:

踪步龙山颠,
放舟龙荡口。
群然雁鹜行,
杂之牛马走。

我拙不能诗,
我病不能酒。
试问赏花人,
还有菊花否。

诗意和赏析:

诗人刘汝进在这首诗中运用了直接明了的描写手法,通过描绘自己与客人游览龙山的画面,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首先,诗人描述了自己与客人一同踏上龙山颠峰的足迹,放舟驶过龙口瀑布的壮丽景色。这一描写展现了壮观的自然景观,也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仰之情。

接着,诗人又描绘了雁鹜飞群,牛马纷乱奔跑的场景,说明了大自然中生机勃勃的景象,也暗喻着世间万物变幻莫测,充满了无穷的可能性。

然后,诗人谦虚地自称自己不擅长诗词,也不能喝酒,表达了自己的拙笨和病痛之感。这一自嘲的表达,揭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最后,诗人以问句的形式向读者发问,询问赏花的人是否还能看到菊花。这个问题可以理解为对时光变迁的感叹,也可以理解为对美丽事物存在的疑问,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生短暂性的思考。

总之,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景色壮丽的龙山,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通过自嘲和发问,诗人展示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同时也引发读者对时光流转和生命短暂性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zōng bù lóng shān diān, fàng zhōu lóng dàng kǒu.
踪步龙山颠,放舟龙荡口。
qún rán yàn wù xíng, zá zhī niú mǎ zǒu.
群然雁鹜行,杂之牛马走。
wǒ zhuō bù néng shī, wǒ bìng bù néng jiǔ.
我拙不能诗,我病不能酒。
shì wèn shǎng huā rén, hái yǒu jú huā fǒu.
试问赏花人,还有菊花否。
韵脚: 拼音:zōng bù lóng shān diān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踪 (形声。从足,从(宗)声。本义脚印,踪迹) 同本义 草合人踪断,尘浓鸟迹深。--李白《谒老君庙》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访其遗踪。--宋· 苏轼《石钟山记》 绝无踪响。--《聊斋志异·促织》 胆寒潜踪。--《广东军务记》 又如踪尘(尘世的事情);踪绪(踪迹,头绪);踪响(踪纪声响);踪辙(踪迹) 事物的痕迹 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己随风。--《鹿虔扆·临江仙》 又如踪由(事情的始末);跟踪 踪 追随 朕欲远追周文,近踪光武,使宗庙有太山之安。--《晋书·刘 踪(蹤)zōng ⒈脚印,踪迹~影。万迳人~灭。 ⒉追随,跟随追~。跟~。

:步 (会意。甲骨文字形,由两只脚的象形符号重迭而成,表示两脚一前一后走路。本义行走) 同本义 步,行也。--《说文》 跬步而不敢忘,孝也。--《礼记·祭义》 王朝步自周。--《书·召诰》 步路马必中道。--《礼记·曲礼》 见夫人之步马者。--《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步余马兮山皋。--《楚辞·屈原·涉江》 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战国策·齐策四》 又如止步;信步(随意走动;散步);步步虚心(时时虚怀若谷,毫不自满);步阁(步廊,走廊);步趋(行走) 以脚步测量远近 步 bù ①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脚步寸~难移。 ②阶段事业一~比一~艰难。 ③地步;境地局势发展到关键的一~。 ④旧制长度单位。一步等于五尺。 ⑤用脚走~入大会堂。 ⑥踩;踏~入歧途。 ⑦姓。 【步步为营】军队每前进一步就设一道营垒。形容防守严密,行动谨慎。 【步履维艰】行走艰难。 【步辇图】中国古代名画。唐阎立本作。描绘唐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李世民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王松赞干布,松赞干布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迎娶,受到唐太宗接见的情景。 【步枪】单兵使用的一种长管枪。有单发射击、半自动、全自动之分,最大射程约400米。 【步人后尘】跟在别人后面走。指追随、模仿别人,没有创新◇尘走路时扬起的尘土。 【步武】 ①古时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指不远的距离。 ②跟着别人的足迹走。比喻模仿效法~前贤。

:龙 (象形。甲骨文,象龙形。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同本义 龍,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说文》。徐铉注象宛转飞动之貌。”饶炯注龙之为物,变化无端,说解因着其灵异如此,以 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灵。” 飞龙在天。--《易·乾》 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礼记·礼运》 甲虫三百有六十,而龙为之长。--《孔子家语·执辔》 叶公子高好龙。--刘向《新序·叶公好龙》 又如龙工(像龙一样熟悉水性之功。也作龙功”);龙公(指龙王,龙 龙(龍)lóng ⒈〈古〉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还能兴云降雨飞~乘云。叶公好~。 ⒉〈古〉生物学上指一些早已绝灭的巨大爬行动物恐~。翼手~。 ⒊封建时代象征帝王或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颜。~袍。 ⒋ ⒌ 龙máng 1.通"尨"。杂色,色斑驳。 2.通"?"。参见"龙鵤"。

:山〈名〉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 山shān ⒈地面上高度大、坡度陡的隆起地貌高~。华~。 ⒉像山的~洪。冰~。~墙(房屋两头的墙)。 ⒊〈喻〉多,太多人~人海。 ⒋蚕簇蚕已上~。

:颠 (形声。从页,真声。本义头顶) 同本义 颠,顶也。--《说文》 班序颠毛。--《国语·齐语》 诲于华颠胡老。--《后汉书·蔡邕传》 又如颠毛(头发);颠顶(头顶);颠童(形容老人头发稀少) 泛指物体的顶部 如颠日(天日,天空的太阳);颠杪(顶端末梢);颠委(指水的上源和下游) 马的额头 有车邻邻,有马白颠。--《诗·秦风·车邻》 本,始 聊书其颠委以为之记。--清·王士祯《西城别墅记》 古县名 颠 diān ①头顶华~(头顶黑白发相间)。 ②同巅,高而直立的东西的顶端山~。 ③上下振动~簸。 ④跌落;倒下~覆。 ⑤同癫,神经错乱。 【颠簸】(乘坐车船时因道路不平或遇到风浪而)上下震动。 【颠覆】采用阴谋手段从内部推翻合法政权。 【颠沛流离】生活困苦,四处流浪。 【颠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弄不破。比喻思想、理论正确,无法驳倒。 颠tián 1.见"颠颠"。 2.通"阗"。充满。参见"颠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