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P 潘郎那不鬓如丝

"潘郎那不鬓如丝"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6-02 18:31:14


简介: “潘郎那不鬓如丝”出自明代廖孔说的《雨中送春二首》,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pān láng nà bù bìn rú sī,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出处: 《雨中送春二首》
内容:
迢遥烟驿欲何之,地角天涯总别离。
雾湿提壶催祖道,烟寒杜宇促归期。
徘徊柳岸秋千处,惆怅兰香祓禊时。
此约再来须隔岁,潘郎那不鬓如丝
¤
朝代: 明代
分类:
诗人: 廖孔说
诗人介绍: 廖孔说(约1507年—1573年),号山人。汉族,宝庆府新化县人。祖籍湖南 ,晚年居杭州写作。
翻译:

《雨中送春二首》是明代廖孔说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雨中送来春意两首,烟雾笼罩驿站何处?地角天涯总是别离。雨雾湿润着手持酒壶,催促祭祖的道路。寒冷的雾气中,杜宇急切地催促着归期。我徘徊在垂柳婆娑的岸边,回忆起那个秋千荡漾的地方。我感到忧郁,因为我无法再闻到兰香祓禊的时光。我与你约定,再次相聚需要隔上一整年,但这样的等待,我是否比潘郎的鬓发还要丝丝白?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在雨中送春的情景,表达了离别和期待再相聚的心情。诗人触景生情,感叹地球的边角处总是别离,而雨中的驿站更加显得遥远。雨雾的阻碍使得祭祖的道路变得困难,而杜宇急切地催促着主人的归期,表达了诗人急切相聚的心情。最后,诗人回忆起昔日欢聚的地方,却感到惆怅,因为兰香祓禊的时光已经难以再现。诗人与约定的人相聚需要等待一年的时间,他自问这等待是否比潘郎的鬓发还要白了。

赏析:
《雨中送春二首》以简洁而深沉的语言描绘了离别与期待的情感。诗人通过雨中送春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痛苦和对相聚的渴望。诗中的雨雾和寒冷气氛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意境,同时也增强了诗人内心的忧郁情绪。另外,诗中的潘郎比喻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焦虑和对等待的无奈,他的白发似乎比等待的时间还要长久。整首诗词情感饱满,意境深远,给人以思索离别和时间的感慨,展现了明代诗人独特的表达风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tiáo yáo yān yì yù hé zhī, dì jiǎo tiān yá zǒng bié lí.
迢遥烟驿欲何之,地角天涯总别离。
wù shī tí hú cuī zǔ dào, yān hán dù yǔ cù guī qī.
雾湿提壶催祖道,烟寒杜宇促归期。
pái huái liǔ àn qiū qiān chù, chóu chàng lán xiāng fú xì shí.
徘徊柳岸秋千处,惆怅兰香祓禊时。
cǐ yuē zài lái xū gé suì, pān láng nà bù bìn rú sī.
此约再来须隔岁,潘郎那不鬓如丝。
¤
韵脚: 拼音:pān láng nà bù bìn rú sī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潘〈名〉 淘米水 古水名 在河南省荥阳县境 在浙江省绍兴市境,后堙。或以为是今运河经绍兴的一段河道 约在山东省淄博市一带,或以为是淄水 山名。在广东省茂名市 古州名 治所在今广东省茂名市 在今四川省松潘县 姓 潘pān淘米汁。 潘fān 1.水溢出。参见"潘溢"。 潘pán 1.漩涡。

:郎〈名〉 (形声。从邑,良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邑名。在今山东金乡县境) 古地名。春秋鲁邑 郎,鲁邑也。--《说文》。按,鲁有二郎。 在今山东省鱼台县东北,是费伯的食邑 费伯帅师城郎。--《左传·隐公元年》 在今山东省曲阜县附近 夏,城郎。--《左传·隐公九年》 郎,古廊字。原指宫殿廷廊,置侍卫人员所在。官名 郎官,谓三中郎将下之属官也。--《后汉书·桓帝纪》注 战国始置。帝王侍从官侍郎、中郎、郎中等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 郎láng ⒈称呼青少年男子英俊~。少年~。 ⒉妇女称丈夫或情人。 ⒊旧时称别人的儿子令~。 ⒋指从事某种职业的人货~。 ⒌〈古〉官名侍~。员外~。~中(又指医生)。

:那〈代〉 (形声。小篆字形,从邑,冄声。邑与地名或行政区域有关◇省作那”。①本义国名。《说文》西夷国。”②指示代词。特指某个人、某个时间、某个地方或某个事物。 不一定是远指之词,如那件事你我心里都清楚。”) 指示代词 指代较远的人或事物。如那厮(那个家伙,表示鄙视的意思);山坡上有一个穿红衣服的姑娘,那就是他的未婚妻 指代较远的时间、处所 那时使吾。--清·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那昝(那咱。那时);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见过她;那厢(那边);那头儿(极点;尽头);那哈儿(那儿,那里) 指较远的人或事物。如这时 那nā姓。 那nà ⒈跟"这"相对。指较远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时。~里。~边。~人。~样。~件事。 ⒉ ①那样就~么办。他就是~么个脾气。 ②承接连词。跟"如果"、"若是"等相应如果他不来,~么我们就到他家里去。 那nèi ⒈"那"与"一"的合音。指数量时,既可〈表〉"一"也可〈表〉"多数"~个。~些。~五年。 那nuó 1.多。 2.安闲貌。 3.美好。 4.对于。 5."奈何"的合音。 6.用同"挪"。移用钱粮。 7.用同"挪"。移动位置﹑时间。 8.姓。明有那嵩。见明陈士元《姓觿 》卷三﹑《明史》本传。 那nǎ 1.疑问代词。如何;怎么。 2.疑问代词。哪里;何处。 那nuò 1.语助词。表疑问。 2.语助词。表感叹。 3.语助词。表祈使。 那né 1.见"那咤"。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

:鬓 (形声。从髟),宾声。髟”,意思是头发长。髟”的字多与毛发有关。本义颊发。两颊两旁近耳的头发) 同本义 鬓,颊发也。--《说文》 美鬓长大则贤。--《国语·晋语》 连发曰鬓。--《释名》 两鬓苍苍十指黑。--唐·白居易《卖炭翁》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又如鬓影(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鬓发霜侵(鬓发花白) 鬓发 鬓角 鬓脚 鬓 bìn鬓角。耳朵前边长头发的部位。也指长在那里的头发双~斑白。

:如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同本义 如,从随也。--《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 有律以如己也。--《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 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犬皆如人意。--《柳宗元《三戒》 又如如命(遵从命令);如志(随顺意愿;实现志愿);如令(从令,遵令) 好像, 如同 日初出大如车盖。--《列子·汤问》 状貌如妇人女子。--《史记·留侯世家》 两狼之并驱如故。--《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如皋雉(比喻男子以才华博 如rú ⒈像,相似,同样~像。~此。不动~山。视死~归。~ 火~荼。~出一辙。 ⒉依照,符合,按照~法炮制。~愿以偿。~实汇报。 ⒊及,比得上我不~她。 ⒋超过一年强~一年。 ⒌到,往~京。 ⒍假若,假使~果。假~。~不学习,那有知识。 ⒎词尾。〈表〉情况恰~其分。空空~也。 ⒏举例在科学上有重大贡献的人,~李四光、竺可祯、林巧稚等。 ⒐ ⒑ ①符合心意称心~意。 ②器物名。供指划或观赏用竹~意。玉~意。

:丝 (会意。从二糸。糸,细丝。本义蚕丝) 同本义 丝,蚕所吐也。--《说文》。段注凡蚕者为丝、麻者为缕。” 素丝五总。--《诗·召南·羔羊》 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谓弦也。”--《礼记·乐记》 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史记·货殖列传序》 此织生于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后汉书·列女传》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聂夷中《咏田家》 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唐·白居易《重赋》 又如丝棉;丝网;丝缰(丝制的马缰绳);丝人(治理蚕丝 丝(絲)sī ⒈蚕吐出的纤维。它是绸、缎等的原料新~。 ⒉像丝的东西蛛~。铁~。肉~儿。 ⒊细微,极少,细致一~不苟。~毫不差。~ ~入扣。 ⒋计量单位十~为一毫。百~为一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