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踯躅陵上道

"踯躅陵上道"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7 15:17:54


简介: “踯躅陵上道”出自宋代连文凤的《秋怀》,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hí zhú líng shàng dào,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出处: 《秋怀》
内容:
阴阴陵上柏,离离陵上草。
樵儿与牧竖,踯躅陵上道
蜕骨出榛莽,后土不爱宝。
衰暗吊寂寞,寒蟾照枯槁。
白云散同漫,西风不敢扫。
盖棺千年后,既往不能保。
人生血肉躯,百年终丑老。
安得紫微书,遗我一火枣。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连文凤
诗人介绍: 福州三山人,字百正,号应山。宋末太学生,亦尝为官。宋亡入元,变姓名为罗公福,常与诸遗老结社吟诗。其诗清切流丽,入选月泉吟社为第一名。有《百正集》。
翻译:

《秋怀》是一首宋代连文凤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阴阴陵上柏,
离离陵上草。
樵儿与牧竖,
踯躅陵上道。
蜕骨出榛莽,
后土不爱宝。
衰暗吊寂寞,
寒蟾照枯槁。
白云散同漫,
西风不敢扫。
盖棺千年后,
既往不能保。
人生血肉躯,
百年终丑老。
安得紫微书,
遗我一火枣。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秋天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思索。诗中描绘了一片凄凉的景象:柏树阴森沉郁,草木凋零离别;樵夫和牧童在荒芜的陵墓之上徘徊;枯槁的树木和寂寞的月亮映照出衰败和孤寂;白云散去,西风不敢扫除,象征着无法改变的命运。诗人认为,即使是千年之后,覆盖棺木的尘埃也无法保留着既往的荣光,人的一生注定会衰老和消逝。最后,诗人希望能够得到紫微星的书,希望留下一点痕迹或传承。

赏析:
《秋怀》以凄凉的景象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忧伤和哲思。诗中使用了大量的象征和意象,如阴阴陵上柏、离离陵上草,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秋天的寂寥和人生的无常。通过樵儿与牧竖踯躅于陵上道的描写,诗人对于人生的彷徨和迷失进行了暗示。同时,诗中的白云散去、西风不敢扫等意象,强调了命运的不可抗拒和无法改变的现实。最后两句以盖棺千年后、既往不能保和人生血肉躯、百年终丑老的表达,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然而,在最后一句诗中,诗人抒发了对于传承和留下痕迹的渴望,希望自己能得到紫微星的书,带来一点永恒性的存在。

整体而言,《秋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对于时光流转和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于个体意义和留存的思索。这首诗词以其凄凉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思考,给人以深思和触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yīn yīn líng shàng bǎi, lí lí líng shàng cǎo.
阴阴陵上柏,离离陵上草。
qiáo ér yǔ mù shù, zhí zhú líng shàng dào.
樵儿与牧竖,踯躅陵上道。
tuì gǔ chū zhēn mǎng, hòu tǔ bù ài bǎo.
蜕骨出榛莽,后土不爱宝。
shuāi àn diào jì mò, hán chán zhào kū gǎo.
衰暗吊寂寞,寒蟾照枯槁。
bái yún sàn tóng màn, xī fēng bù gǎn sǎo.
白云散同漫,西风不敢扫。
gài guān qiān nián hòu, jì wǎng bù néng bǎo.
盖棺千年后,既往不能保。
rén shēng xuè ròu qū, bǎi nián zhōng chǒu lǎo.
人生血肉躯,百年终丑老。
ān dé zǐ wēi shū, yí wǒ yī huǒ zǎo.
安得紫微书,遗我一火枣。
韵脚: 拼音:zhí zhú líng shàng dào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九皓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踯 徘徊 踯于六闲。--《视学及士习文体策》 又如踯踨(徘徊不进的样子) 蹬踢 喜则齐鼻,怒则奋踯。--唐·柳宗元《牛赋》 又如踯踏(蹬踢跳跃) 踯躅 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始踯躅于燥吻。--《文选》 立踯躅而不安。--宋玉《神女赋》 踯(躸)zhí

:躅 足迹 躅,蹢躅也。从足,蜀声。--《说文》。按,迹也。 三辅谓牛蹄处为躅。--《一切经音义》引《汉书叙传音义》 企望尘躅。--《尔雅序》 尘游躅于蕙路。--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 又如躅路(行走的足迹) 躅 用于踯躅”。徘徊不行 羸豕孚蹢躅。--《易·姤》 又如躅踯(徘徊) 践踏;踏踩 师旷东躅其足。--《周书·太子晋》。注东躅,蹋也。” 朝露白如玉,我不敢躅,恐湿我足。--刘明《鸡鸣一首赠宗文侄》 又如躅躅(行走的样子);躅足(犹跺脚);躅陆(顿 躅 zhú 躅zhuó 1.足迹;踪迹。 2.喻人的行为﹑业迹。

:陵〈名〉 (形声。从阜,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夌声。本义大土山) 同本义 陵,大阜也。--说文》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殽有二陵焉。--《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陵阜陆墐。--《国语·齐语》 鸿渐于陵。--《易·渐卦》 古陵蔚起。--《聊斋志异·促织》 又 循陵而走。 又如陵谷(山岭和深谷);陵谷变迁(高山深谷变换位置。比喻世事变化);陵丘(后高前低平的大丘);陵居(居住在高陵地区);陵隰(山陵和低湿之地);陵阿(山陵);陵衍(高而广的 丘陵地) 引申指帝王陵墓 乐游原上望 陵líng ⒈大土山丘~。〈引〉坟墓中山~。十三~。 ⒉升,登~重山。 ⒊乘,凌驾勇气~云。 ⒋侵犯,欺侮。 ⒌严峻,严密。 ⒍ ⒎ ⒏ ⒐ ①纲纪废弛。 ②衰落。

:上〈名〉 (指事。小篆字形。下面的一”表示位置的界线,线上一短横表示在上面的意思。本义高处;上面) 同本义 上,高也。--《说文》 宛丘之上兮。--《诗·陈风·宛丘》 施于松上。--《诗·小雅·顁弁》 冬时有嗽上气疾。--《周礼·疾医》 云上于天干。--《易·需》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荀子·劝学》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又如上荣(飞檐。屋檐两端的挑角);上柽(门框上端的横梁);上漏下湿(形容屋舍破旧,不蔽风雨);上网(系在箭靶上方的绳子);上丹田(道家谓人的两眉之间为上丹田);上 上shàng ⒈位置在高处的,跟"下"相对~面。~边。〈引〉质量、等级、地位高的或次序在前的~乘。~品。~等。~策。~级。~司。~行下效。~册。~月。~半天。 ⒉从低处到高处~山。~楼。〈引〉去,到,进呈,向前进~船。~北京。~农村。~书。献~。赶~。你快~。 ⒊增添,安装~油。~菜。~门窗。 ⒋登载,登记~报纸。~帐簿。 ⒌按规定时间进行活动~课。~操。~班。 ⒍指方面领导~。实际~。东面~。 ⒎指时间、处所、部位、范围等早~。课堂~。大路~。火车~。墙头~。书本~。心坎~。城市~。 ⒏指物体表面脸~。包装~。表面~。 ⒐涂,擦涂~。~药膏。~油漆。 ⒑拧紧~琴弦。~闹钟。 ⒒〈表〉动作趋向或达到、完成泡~茶。爬~来。坐~去。登~高峰。考~了研究生。当选~人民代表。 ⒓达到一定程度或数量~够了。~满了。成千~万。 ⒔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1"。 ⒕ ⒖ 上shǎng

:道 (形声。从辵,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同本义 道,所行道也。--《说文》 一达谓之道。--《尔雅》 道坦坦。--《易·履》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老子》五十三章 道听而途说。--《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 道渴而死。--《山海经·海外北经》 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又如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