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L 戮杀汉使者

"戮杀汉使者"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07:43:05


简介: “戮杀汉使者”出自元代杨维桢的《览古四十二首 其十三》,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lù shā hàn shǐ zhě,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
出处: 《览古四十二首 其十三》
内容:
出关弃孺子,南征笑狂生。
左右无黄发,淫夫挟之行。
戮杀汉使者,君臣起大兵。
尉佗羁汉绶,何曾请长缨。
朝代: 元代
分类:
诗人: 杨维桢
诗人介绍: 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
翻译:

《览古四十二首 其十三》是元代杨维桢的一首诗词,通过描述历史上的一系列事件,表达了作者对权力斗争和政治腐败的批判。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出关弃孺子,
南征笑狂生。
左右无黄发,
淫夫挟之行。
戮杀汉使者,
君臣起大兵。
尉佗羁汉绶,
何曾请长缨。

诗意:
这首诗词以一种暗喻的方式,揭示了历史上的一些残酷事件和政治腐败的现象。诗中的人物形象并非具体的历史人物,而是用象征的方式来呈现,以抒发作者对当时社会黑暗面的强烈不满和悲愤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一系列富有隐喻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当时政治现象的批判。首先,“出关弃孺子”,意味着高官们为了争权夺利,不惜抛弃自己的儿子,甚至不顾亲情。接着,“南征笑狂生”,描述了那些贪权者和斗争者的狂傲和嘲笑,暗示他们对社会的伤害和无情。然后,“左右无黄发,淫夫挟之行”,揭示了权力斗争中的勾心斗角和亲信利用的现象,暗示了统治者的腐败和无德。紧接着,“戮杀汉使者,君臣起大兵”,描述了君臣之间的冲突和权力斗争升级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政治暴力和统治者违背道德原则的愤慨。最后,“尉佗羁汉绶,何曾请长缨”,以历史人物尉佗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正直忠诚的官员无法实现改革和清廉的无奈和失望。

整首诗词虽然没有直接揭示具体的历史事件,但通过隐喻和象征的手法,传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政治腐败的不满和悲愤。诗词中的形象描写生动而富有力度,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隐喻,表达了作者对道德沦丧和权力腐败的深刻批判,反映了元代社会的黑暗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chū guān qì rú zǐ, nán zhēng xiào kuáng shēng.
出关弃孺子,南征笑狂生。
zuǒ yòu wú huáng fà, yín fū xié zhī xíng.
左右无黄发,淫夫挟之行。
lù shā hàn shǐ zhě, jūn chén qǐ dà bīng.
戮杀汉使者,君臣起大兵。
wèi tuó jī hàn shòu, hé zēng qǐng cháng yīng.
尉佗羁汉绶,何曾请长缨。
韵脚: 拼音:lù shā hàn shǐ zhě
平仄:仄平仄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一马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戮 (形声。本义斩,杀) 同本义(表示处以死刑,特指杀死人后陈尸示众) 戮,杀也。字亦作剹。--《说文》 戮谓膊焚辜肆。--《周礼·掌戮》注 防淫除邪,戮之以五刑。--《荀子·王制》 俘囚为盗耳,晓当尽戮之。--《资治通鉴》 又如戮佞(铲除奸佞);戮身(杀身);戮挫(诛杀折辱);戮杀(杀戮);戮害(杀害);戮罪(杀戮有罪的人);戮死(受戮而死) 陈尸示众 三奸同罪,请杀其生者,而戮其死者。--《国语·晋语》。注陈尸为戮。” 又如戮尸(陈尸示众);戮尸枭首(斩杀死者的尸体,并砍下他的头颅) 惩罚 戮(勠)lù ⒈斩,杀杀~。 ⒉羞辱,耻辱。 ⒊

:杀 (形声。从殳,杀声。古字作杀”,甲骨文字形,在人(大)的下方做上一个被剁的记号,表示杀。殳兵器。从殳表示与杀有关。本义杀戮) 同本义 殺,戮也。--《说文》 武王胜殷杀纣。--《墨子·三辩》 杀气浸盛。--《吕氏春秋·仲秋》 为杀矢。--《考工记·冶氏》 杀其君,虔于乾溪。--《谷梁传·昭公十三年》 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孟子·梁惠王上》 子罕杀宋君而夺政。--《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设酒杀鸡作食。--陶潜《桃花源记》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杀(殺)shā ⒈弄死,使失去生命~敌。~猪。~虫剂。 ⒉战斗~退侵略军。~出重围。 ⒊消减,残败~风景。~威风。我花开后百花~。 ⒋收束,断绝~帐。~尾。 ⒌勒紧,扣紧~一~带子。 ⒍药物等刺激身体感到疼痛擦了这种药后~得慌。 ⒎在动词后。〈表〉程度深愁~人。喜~人。 ⒏ ⒐ ①凶恶的气势~气腾腾。 ②发泄不愉快的情绪你拿谁~气? 杀shài 1.减省。 2.等差。 3.衰微,凋零。 4.指歉收。 5.消化;消耗。 6.细小。 7.裁去(多余的)。 8.古代套在尸体下肢上的布袋。 杀sà 1.散落;散布。 2.古代为护城而设置的防卫据点。 3.枯干貌。 杀shì 1.古指臣杀君﹑子杀父的行为。

:菡萏 (形声。从苃,函声。菡萏。本义荷花) 同本义 迨至菡萏成花。--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菡萏 汉(漢)hàn ⒈朝代名 ①汉朝(西汉、东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第一代君主是刘邦。 ②五代之一,又称"后汉",公元947-950年。第一代君主是刘知远。 ⒉男子,男人李老~。英雄好~。 ⒊银河,也叫银~或天~气冲霄~。 ⒋"汉语"的简称英~字典。 ⒌汉水,上流在陕西省,流到汉口入长江。 ⒍ ⒎

使 :使 (形声。从人,吏声。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命令) 同本义 使,伶也。--《说文》。按,伶者,令也。 故君使其臣。--《礼记·表记》。注谓使之聘问师役之属也。”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史记·陈涉世家》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史记·屈原列传》 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支使(命令人去做事) 派遣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汉·贾谊《过秦论》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又如差使(差遣;派遣) 使shǐ ⒈命令,派遣,支配指~。差~。支~。~臂~指(身体支配胳膊,胳膊支配手指。〈喻〉指挥如意)。 ⒉叫,让,令~人振奋。迫~敌人投降。 ⒊用~力。这把刀好~。 ⒋纵任~性子。 ⒌假如,假若假~。 ⒍派往他国的外交人员~者。大~。特~。 ⒎

:者 (《说文》别事词也。相当于这”) 同本义 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五代·王衍《醉妆词》 又如者回(这回);者般(这般);者流(犹言这个流派);者番(这番;这次);者里(这里);者个(这个);者边(这边) 用在形容词、动词、动词词组或主谓词组之后,组成者”字结构,用以指代人、事、物 指代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射者中。(射的射中了目标。这里指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射中的照规定的杯数喝酒。)--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读书者有几。--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后死者。--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 者zhě ⒈代词。指人、事、物、时、数、地点等作~。读~。劳动~。前~。大~。昔~。那~。此四~。治国能使贫~富。 ⒉这,此(多见于古诗词或早期白话中)~回。~番。~个。~儿走。 ⒊助词。〈表〉语气停顿郭沫若~,四川人也。 ⒋用于句末。〈表〉希望或命令的语气且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