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炀帝昔曾过

"炀帝昔曾过"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06 03:58:14


简介: “炀帝昔曾过”出自明代周述的《维阳怀古》,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áng dì xī céng guò,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
出处: 《维阳怀古》
内容:
广陵河上路,炀帝昔曾过
不见琼花发,犹传《玉树》歌。
台荒衰柳在,宫废乱萤多。
欲问前朝事,悲风起夕波。
朝代: 明代
分类:
诗人: 周述
诗人介绍: 周述,遂昌(今属浙江)人。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官太常卿。事见《宋诗拾遗》卷六。今录诗四首。
翻译:

《维阳怀古》是明代周述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维阳怀古

广陵河上路,
炀帝昔曾过。
不见琼花发,
犹传《玉树》歌。
台荒衰柳在,
宫废乱萤多。
欲问前朝事,
悲风起夕波。

译文:
在广陵河上的路上,
昔日炀帝曾经经过。
不见琼花盛开,
但依然传唱《玉树》之歌。
台阶荒废,柳树凋零,
宫殿废弃,萤火乱飞。
欲问前朝的事情,
悲伤的风起,夕阳下泛起波澜。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周述对过去辉煌的朝代的怀念和悲叹之情。首先,广陵河上的路象征着历史长河,作者想象着明朝炀帝曾经走过这条路。炀帝是指明英宗朱祁镇,他的统治时期曾经有过一段光辉的历史。然而,诗中提到的琼花没有盛开,指的是曾经的繁荣已经消退,时光流转,一切都成为了过去。而《玉树》之歌是传颂着昔日辉煌的歌曲,通过传唱保留了一些过去的记忆。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废弃的景象。台阶荒废、柳树凋零,宫殿废弃,乱飞的萤火虫成为唯一的活动。这里通过废弃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当时社会的衰落和动荡。最后两句“欲问前朝事,悲风起夕波”,表达了作者对过去辉煌的朝代的思念之情和对历史的追问。悲伤的风起,夕阳下泛起波澜,暗示着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更迭。

整首诗以怀古之情为主线,通过对过去辉煌的景象的回忆和对废弃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思考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之情。诗中运用了寥寥数语,却传达出深沉的情感,展示了周述细腻的艺术表达能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guǎng líng hé shàng lù, yáng dì xī céng guò.
广陵河上路,炀帝昔曾过。
bú jiàn qióng huā fā, yóu chuán yù shù gē.
不见琼花发,犹传《玉树》歌。
tái huāng shuāi liǔ zài, gōng fèi luàn yíng duō.
台荒衰柳在,宫废乱萤多。
yù wèn qián cháo shì, bēi fēng qǐ xī bō.
欲问前朝事,悲风起夕波。
韵脚: 拼音:yáng dì xī céng guò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韵脚:(平韵) 下平五歌  (仄韵) 去声二十一个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炀 熔炼金属 以一铁范…密布字印…持就火炀之。--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炀 (形声。从火,? 同本义 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积薪,冬则炀之。--《庄子》 向火(取暖);烤火 炀,炙燥也。--《说文》 冬则羊裘解札,短褐不掩形而炀灶口。--《淮南子》 若灶则不然,前之人炀,则后之人无从见也。--《战国策》 炊 遮蔽,蒙蔽,挡住 炀 炽热 观天火之炎炀兮,听 炀(煬)yáng ⒈也作"烊"。熔化金属。 ⒉火旺。 炀yàng 1.烘烤;烘干。 2.向火(取暖);烤火。 3.炊。参见"炀者"。 4.遮蔽,蒙蔽;挡住。 5.焚烧。 6.炽热。 7.照耀。

:帝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花蒂的全形。上面象花的子房,中间象花萼(花瓣外面的绿片)。下面下垂的象雌雄花蕊。本义花蒂) 天帝,上帝。宗教或神话中称主宰万物的神。最高的天神。古人想像中宇宙万物的主宰 帝,上帝,天之神也。--《字汇》 帝命不时。--《诗·大雅·文王》 又 在帝左右。 兆五帝于四郊。--《周礼·大宗伯》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又如帝乡(传说中天帝居住的仙乡);帝君(古人对神的尊称);帝江(传说中的神名。居于天山”) 君主,皇帝 帝, 帝 dì ①神话传说或宗教经典称宇宙的创造者或主宰者天~、上~。 ②君主;皇帝~王、称~。 ③帝国主义反~斗争。 【帝国】 ①国力强盛、版图很大或有殖民地的君主国家唐~、英~。 ②没有帝王而向外侵略扩张的国家第三~(希特勒时代的德国)。 【帝国主义】垄断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最高和最后阶段。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根本特征是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又称垄断资本主义、现代资本主 义或资本帝国主义。 【帝子】帝王的子女。

:昔 (象形。象残肉日以晞之,与俎同意。本义干肉) 同本义 昔,干肉也。--《说文》 假借为昨。”从前;过去(与今”相对) 二曰昔酒。--《周礼·酒正》。挚 昔之人无闻知。--《书·无逸》 自古在昔。--《诗·商颂·那》 昔者,圣王之作易也。--《易·说卦传》 昔栾武子。--《国语·晋语》 昔人已乘黄鹤去。--唐·崔颢《黄鹤楼》 昔自郡城。--清·周容《芋老人传》 又如抚今追昔;今非昔比;今胜于昔;在昔(过去,从前);昔来(往日以来);昔士(古之贤人) 昨日 昔者 昔xī ⒈从前,过去,跟"今"相对~者。~日。今非~比。 ⒉〈古〉夜通~不寐矣(寐睡着)。 昔cuò 1.通"错"。交错。 2.通"措"。犹用。

:曾 (形声。从八,从曰。本义未明。副词。用来加强语气) 过去发生过--表示有过某些行为或情况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唐·白居易《忆江南》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又如曾不(不曾);几年前我曾见过他一面;我曾去过杜坪乡 已经 竟,竟然;尚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列子·汤问》 曾 通层”。重叠 有虞之王,烧曾薮,斩 曾 céng曾经(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他~来过。又见zēng。 曾zēng ⒈重,指中间隔着两代的亲属~祖。~孙。

:过 古国名 处浇于过,处豷于戈。--《左传·襄公四年》 姓,过国之后 过 (形声。从辵,表示与行走有关,唈声。本义走过,经过) 同本义 过,度也。--《说文》 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杜牧《阿房宫赋》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吕氏春秋·察今》 行过夷门,见侯生。--《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过江;过马路;从这条街上过;从他门前过;路过(途中经过);过翼(经过的飞鸟);过宾( 过(過)guò ⒈经历,经历某个空间、时间、地点~去。经~。走~。度~。~节。~桥。~河。 ⒉进行某种处理~磅。~滤。~目。 ⒊超越,超出某种范围或限度胜~。太~分。莫~火。~于激动。刚刚~期。已~半数。 ⒋转移,传递,交往~户。~电。~从。 ⒌错误~失。~错。知~必改。 ⒍用在动词后面。 ①助词。〈表〉曾经或完毕看见~。去~了。曾用~。吃~了。 ②与"来"、"去"连用,〈表〉趋向搬~来。走~去。 ⒎ ⒏ ①花费太多。 ②辜负。 ⒐ ⒑ ⒒ ⒓ ⒔ 过(過)guō姓。 过huò 1.车的盛膏器。 2.通"祸"。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