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薏苡何曾适病躯

"薏苡何曾适病躯"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6-02 19:46:40


简介: “薏苡何曾适病躯”出自宋代晁补之的《次韵阎仲甫郎中病起二首一》,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ì yǐ hé zēng shì bìng qū,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出处: 《次韵阎仲甫郎中病起二首一》
内容:
伏波七十老鍪弧,薏苡何曾适病躯
高卧输公无一事,评诗校画是功夫。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晁补之
诗人介绍: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翻译:

《次韵阎仲甫郎中病起二首一》是宋代晁补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伏波七十老鍪弧,
薏苡何曾适病躯。
高卧输公无一事,
评诗校画是功夫。

诗意:
这首诗以伏波将军的名字作为开头,描述了一位七十岁高龄的老者,他曾经是一名出色的弓箭手,但如今却身患疾病。诗人以此表达了对年华逝去和衰老的感慨。然而,尽管身体疾病缠身,他仍然坚持高卧,专注于输送公务,对任何事情都不敢懈怠。与此同时,他也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诗词创作和绘画之中,以此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位年迈的老者,通过对他的形象和行为的描述,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有限的思考。诗中的伏波七十老鍪弧形象生动,给人一种英勇过往的感觉,同时也隐含了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老者高卧输公无一事的形象表明他对自己的职责和责任心,尽管身体不适,却依然尽力履行公务,展现了一种顽强和坚守的精神。最后的两句“评诗校画是功夫”,则表达了老者在疾病中依然保持对艺术的追求和创作的热情,展示了他的学识和才华。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递了对光阴流逝和衰老的思考,同时展现了老者的坚韧和才华。通过描绘一个普通人物的形象,诗人呈现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以及人在逆境中的奋发和追求。这首诗词给人以励志和思考的启示,鼓励人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热爱,展现出人性中的坚强和美好。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fú bō qī shí lǎo móu hú, yì yǐ hé zēng shì bìng qū.
伏波七十老鍪弧,薏苡何曾适病躯。
gāo wò shū gōng wú yī shì, píng shī xiào huà shì gōng fū.
高卧输公无一事,评诗校画是功夫。
韵脚: 拼音:yì yǐ hé zēng shì bìng qū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薏 薏苡的省称 莲子的心,即莲子中的青嫩胚芽 莲青皮,果白,子为的;的中有青为薏。--《尔雅》 薏米 薏yì

:见薏苡”。如薏仁(薏苡之仁);薏米(苡仁) 苡米 见薏米” 苡yǐ

:何〈代〉 什么 何节奄忽,蹄足洒血?--《文选·宋玉·高唐赋》。注何,问辞也。” 何调翰之乔桀?--《文选·潘岳·射雉赋》。注何,疑问之辞也。” 何以自绘。--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子何恃而往?--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何异断斯织。--《后汉书·列女传》 又如何人;何物;有何困难;何干(有什么相干) 怎么样 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汤问》 如土石何。 问女何所思。--《乐府诗集·木兰诗》 得钱何所营。--唐·白居易《卖炭翁》 何苦而不平。--《列子·汤问》 何不以锯中。--三 何hé ⒈疑问词。 ①什么来者~人?他为~事?有~难处? ②为什么~不这样?~乐不为? ③怎样如~办?要他~如? ④怎么~至于此? ⑤哪里~曾相见?~去~从? ⒉副词。多么~雄哉!开国~茫然。 ⒊〈古〉通"荷"。背,扛,担。 何hè 1.扛,以肩承物。 2.承受。

:曾 (形声。从八,从曰。本义未明。副词。用来加强语气) 过去发生过--表示有过某些行为或情况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唐·白居易《忆江南》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又如曾不(不曾);几年前我曾见过他一面;我曾去过杜坪乡 已经 竟,竟然;尚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列子·汤问》 曾 通层”。重叠 有虞之王,烧曾薮,斩 曾 céng曾经(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他~来过。又见zēng。 曾zēng ⒈重,指中间隔着两代的亲属~祖。~孙。

:适 (形声。从辵,啻声。本义往,到) 同本义 適,之也。--《说文》。段曰往自发动言之,适自所到言之。” 十一月,沛公引兵之薛。--《汉书·高帝纪》 辍耕之垄上。--《史记·陈涉世家》 适,往也。--《尔雅》 民不适攸居。--《书·盘庚》 爰其适归。--《诗·小雅·四月》 适彼乐土。--《诗·魏风·硕鼠》 使适四方。--《周礼·小行人》 以适父母舅姑之所。--《礼记·内则》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诗·魏风·硕鼠》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宋· 苏轼《石钟山记》 又如无所适从;何适;适秦;适远(到 适(適)shì ⒈相合,妥当,切合~合。~宜。~当。~龄。~度。~中。正好~用。 ⒉恰好,正巧~得其反。~逢其会。~销对路。 ⒊才,刚才~从何地来? ⒋舒服她身体不~。 ⒌往,去~长沙。无所~从。 ⒍旧称女子嫁人~人。 适kuò ⒈〈古〉疾速。多见于人名。 适dí 1.专主,作主。 2.同"嫡"。正妻称"嫡妻",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 3.指正统,正宗。 4.亲厚。 5.通"谛"。注意,仔细。 6.通"的"。指的,对象。 7.通" 的"。清楚,分明。 适tì 1.见"适适"。 适zhé 1.责备,谴责。 2.责罚,惩罚。 3.贬谪。 4.毛病;过失。 5.旧指天象变异。

:病 (形声。疒形丙声。本义上古时指重病) 同本义 病,疾加也。--《说文》 疾病外内皆埽。--《仪礼·既夕礼》。注疾甚曰病。” 坎为心病。--《易·说卦》 疾病而立之。--《左传·襄公十九年》 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王充《论衡·订鬼》 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韩非子·孤愤》 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庄子·达生》 又如病革(病势危急将死);病亟(病革) 生理上或心理上不正常的状态 君之病在肌肤。--《韩非子·喻老》 性伤谓之病。--《荀子· 病 bìng ①担忧郑人~之。(《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②困苦;困乏则久已~矣。(《捕蛇者说》)$生理或心理上发生的不正常的状态精神~、他昨天~了。 ③缺点;错误毛~、语~。 ④祸害;损害祸国~民。 ⑥责备;不满世人~之。 【哺】见【病历】。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有机体。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没有独自的代谢系统,只能在一定种类的活细胞中增殖。能引起人和动植物病害。 【病笃】病情很重。 【病假工资】参见【劳动保险】。 【病历】医务人员对病人患病经过和治疗情况所作的文字记录。每个病人一份。又叫哺、病史。 【病魔】比喻难以治愈的疾病~缠身。 【病入膏肓】形容病势严重,已经无法医治。比喻事情严重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膏肓我国古代医学上把心尖脂肪叫膏,把心脏和膈膜之间叫肓,认为这是药力不及的地方。 【病态】心理或生理上不正常的状态~心理。 【病恹恹】有病的样子。

:躯 (形声。从身,区声。本义身体) 同本义 躯,体也。--《说文》 籍柔覆温之躯。--明·刘基《卖柑者言》 赖是以食吾躯。--明·刘基《卖柑者言》 又如躯老(躯劳。身体,身段);血肉之躯;躯量(身材);躯躬(身体。引申指生命);躯材(身材);躯身(身躯) 身孕 其母怀躯,阳气内养。--《三国志》 躯口”的省称。宋元时代女真族和蒙古族称被俘获并强迫服劳役的汉族人为躯口” 你道要女儿着钱赎个婢,要厮儿着钞买一个躯。--佚名《刘弘嫁婢》 指生命 躯 < 躯(軀)qū身体身~。捐~赴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