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D 动地风波历畏途

"动地风波历畏途"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04 02:24:40


简介: “动地风波历畏途”出自宋代陆游的《书感》,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òng dì fēng bō lì wèi tú,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出处: 《书感》
内容:
衰颜非复昔年朱,几过黄公旧酒垆。
成败只堪三太息,是非终付一胡卢。
连天烟草迷归梦,动地风波历畏途
辛苦一生成底事,躬耕犹得补东隅。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陆游
诗人介绍: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翻译:

诗词:《书感》
作者:陆游
朝代:宋代

衰颜非复昔年朱,
几过黄公旧酒垆。
成败只堪三太息,
是非终付一胡卢。
连天烟草迷归梦,
动地风波历畏途。
辛苦一生成底事,
躬耕犹得补东隅。

中文译文:
衰颜不再像当年红润,
曾几何时也曾在黄公的旧酒垆上喝过酒。
成败得失只是值得叹息,
是非纷争最终都会归于平淡。
茫茫连天烟草迷失了归途,
动荡的风波历经了许多艰险。
辛勤劳作终究是一生的事业,
虽然艰辛,但依然能在东隅得到补偿。

诗意和赏析:
《书感》是陆游的一首诗,通过对生活经历和人生境遇的思考,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感慨。诗中运用了象征和意境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起伏和命运变迁的深刻理解。

首先,诗人以自身的衰老形象来象征时光的流逝。他将自己的颜色与年轻时的红润相对比,暗示着岁月不饶人,人的容颜随着时光的推移逐渐变老。

其次,诗中提到黄公旧酒垆,黄公是指唐代文人黄庭坚,他的酒垆是他经常与文友聚会的地方。这里借用黄庭坚的酒垆,暗示了诗人曾经年轻时借酒消愁、抒发情怀的场景。通过回忆过去的欢愉时光,诗人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留恋之情。

诗中的“三太息”和“一胡卢”则是对成败得失和是非纷争的思考。诗人认为,人生的成败只能引起短暂的叹息,而世事的是非最终都会平息,归于平淡。这种对人生起伏和人情世故的淡然态度,体现了诗人对命运和人生转变的深刻思考。

最后两句“辛苦一生成底事,躬耕犹得补东隅”,表达了诗人对勤劳努力和坚持奋斗的肯定。虽然一生辛苦劳作,但在东隅(指边远地区)仍然能够得到补偿,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思考。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独特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光阴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深刻感慨,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思考。它展现了陆游对人生境遇的洞察和深刻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抒情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shuāi yán fēi fù xī nián zhū, jǐ guò huáng gōng jiù jiǔ lú.
衰颜非复昔年朱,几过黄公旧酒垆。
chéng bài zhǐ kān sān tài xī, shì fēi zhōng fù yī hú lú.
成败只堪三太息,是非终付一胡卢。
lián tiān yān cǎo mí guī mèng, dòng dì fēng bō lì wèi tú.
连天烟草迷归梦,动地风波历畏途。
xīn kǔ yī shēng chéng dǐ shì, gōng gēng yóu dé bǔ dōng yú.
辛苦一生成底事,躬耕犹得补东隅。
韵脚: 拼音:dòng dì fēng bō lì wèi tú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动,作也。--《说文》 动而健。--《易·彖传》。虞注震也。” 效天下之动者也。--《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 将终岁勤动。--《孟子》。注作也。” 度义而后动。--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寨中人蜷伏不少动。--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按兵不动;动着(开始下棋);动止(行动和静止;训练调度);动烦(爆发战乱);动转(行动,活动) 摇动,震动,移动。与静”相对 风移影动。╠

:地 用在状语和中心词之间 表示动态,相当于着”。常附在立、卧、坐等不及物动词的后头 后妻向床上卧地不起。--《舜子变文》 还用于状语后或补语前 相看月未坠,白地断肝肠。--唐·杜甫《越女词》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春秋·元命苞》 土乙力为地。--《尔雅·释地》 地生养万物。--《管子·形势解》 如

:风 (形声。从虫,凡声。风动虫生”故字从虫”。本义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尤指空气与地球表面平行的自然运动) 同本义 飈,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闾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说文》 立春条风。--《易·通卦验》 东北条风。--《广雅·释天》 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淮南子·天文》 条风居东北维,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史记·律书》 今日不鴓(飈)?--《殷虚文字甲编》 见事风生,无所回避。--《 风(飈) fēng ⒈流动着的空气,多是大致与地面平行东~。龙卷~。刮~下雨。~向。~速。〈引〉像风那样快或普遍流行的~靡一时。 ⒉借风力吹干的~肉。 ⒊消息闻~而动。 ⒋表露在外的景象、品格、气概、才华、态度等~景。~格。~骨。作~。~华。~骚。 【风雅】风度文雅。 【风度】有一定特色的姿态和言谈举止。 【风采】(也写作"丰采")风度神采。 【风姿】(也写作"丰姿")风度姿态。 ⒌没有确实根据的~闻。~言~语。 ⒍习俗,流行的爱好或习惯~俗。世~。学~。移~易俗。勤俭成~。 ⒎〈古〉称歌谣,民歌采~。国~。 ⒏用于病名麻~。抽~。 ⒐ 【风险】风浪危险。〈喻〉事物进程中可能出现的波折险阻不怕担~险。 ⒑ 【风头】 ①形势的发展或有关个人利害的情势看准~头行事。 ②当众表现自己她爱出~头。 ⒒ 【风化】 ①风俗教化莫伤~化。 ②地质学上指岩石因长期遭受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等而分解崩溃。 ③化学上指结晶体在空气中失掉结晶水,因而失去结晶形状的现象。 ⒓ 【风流】 ①杰出的,业绩、才华出众的千古~流人物。 ②有才学而不拘礼法的~流倜傥。 ③像风一样流失。〈喻〉原来常聚的人,现今分散各地~流云散。 ④旧指士大夫所谓的风雅,也指乱搞男女关系~流罪过。 ⒔〈古〉通 "讽"。劝告,讽刺。 风fèng 1.刮风;吹。 2.被风吹,受风。 3.引申为乘凉。 4.教育,感化。 5.显扬,表彰。 风fěng 1.劝谏;讽谏。 2.泛指劝说。 3.讽诵。

:波 (形声。从水,皮声。本义波浪,水自身涌动而成波动的水面) 同本义 波,水涌流也。--《说文》 规有摩而水有波。--《韩非子·八说》 起波涛。--《淮南子·人间》。注波者,涌起。” 河渭为之波荡。--张衡《西京赋》 扬素波而挥连珠兮。--《文选·王褒·洞箫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赤壁赋》 洪波涌起。--《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又如波磔(向右下捺的一笔叫磔,波浪形的叫波磔);波查(苦难;折磨);波平如镜(水面平静如镜);波臣为虐(指水灾);波骇(水波激烈动荡。引申为受到震撼);波峭(指岩石

:历 (形声。从謪,厤声。从止”,表示与脚、行走有关。本义经过) 同本义 历,过也。--《说文》 深践戎马之地, 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历齐河。--清·姚鼐《登泰山记》 已历三世。--《三国志·诸葛亮传》 身不历农亩之劳。--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历两京左右通政。--清·张廷玉《明史》 又如身历(亲身经历);历时(所经过的时间);历劫(佛教用语。指世界经历多次成、住、坏、空的生灭过程。劫,为宇宙在时间上的一成一毁);历岁(经过一年);历载(经历多 历(歷、 ⒋曆、 ⒋厤)lì ⒈经过经~。~尽千辛万苦。 ⒉经过了的~史。~代。~年。~届。 ⒊遍,逐个,~览。~记。 ⒋指历法,推算年、月、日和节气的方法阳~。农~。也指记载年、月、日和节气等的书、表、册页~书。年~。画~。挂~。 ⒌ ⒍

:畏 (会意。据甲骨文意思是鬼手拿杖打人,使人害怕。本义害怕) 同本义(对威势、威严的害怕) 畏,惧也。--《广雅·释诂二》 畏,恐也。--《广雅·释诂四》 不畏不怒。--《列子·黄帝》 天明畏。--《书·皋陶谟》 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孟子·梁惠王下》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史记·魏公子列传》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战国策·齐策》 然畏愬。--《资治通鉴·唐纪》 忧谗畏讥。--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巍巍乎可畏。--明·刘基《卖柑者言》 畏其唇吻。--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又如畏 畏wèi ⒈怕,恐惧~惧。不~强暴。民不~死。 ⒉敬服,敬佩~而爱之◇生可~。 ⒊〈古〉通"威"。威严。 畏wēi 1.通"威"。 2.见"畏垒"。 畏wěi 1.见"畏隹"。

:途〈名〉 (形声。从辵,余声。本义道路) 同本义 途,道也。--《广韵》 徐亦训道。字古借涂,后变作途。又作塼。--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堂途谓之陈。又,路,旅途也。--《尔雅·释宫》 当途梧邱。--《尔雅·释邱》 而不利说途也。--《战国策·齐策》 经途九轨。--张衡《东京赋》 长揖当途人。--郭璞《游仙诗》。注当仕路也。” 天明登前途。--唐·杜甫《石壕吏》 仁义之途。--唐·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 负者歌于途。--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无速其途。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聊 途tú ⒈道路~程。道~。路~。中~。天堑变通~。 ⒉ 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