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S 思复晋山河

"思复晋山河"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8 18:13:51


简介: “思复晋山河”出自宋代戴复古的《闻李将军至建康》,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ī fù jìn shān hé,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出处: 《闻李将军至建康》
内容:
匹马径趋府,将军意气多。
来依汉日月,思复晋山河
边将惭尸素,朝臣奏凯歌。
分明御徂诈,得失竟如何。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戴复古
诗人介绍: 戴复古(1167年-约1248年),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晚年总结诗歌创作经验,以诗体写成《论诗十绝》。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著有《石屏诗集》、《石屏词》、《石屏新语》。
翻译:

《闻李将军至建康》是宋代文人戴复古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匹马径趋府,将军意气多。
来依汉日月,思复晋山河。
边将惭尸素,朝臣奏凯歌。
分明御徂诈,得失竟如何。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戴复古闻说李将军到达建康的情景,表达了对将军的钦佩和敬意。诗人运用汉代和晋代的历史典故,表达了对李将军的赞美和思念之情。他感叹边将对比普通臣子的不足,同时描绘了朝臣们欢呼凯歌的场面。最后,诗人留下了疑问,对于统治者的得失,他想知道最终的结果如何。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李将军的景仰之情。第一句“匹马径趋府,将军意气多。”描绘了李将军英勇快速地到达府邸的情景,展现了他的豪情壮志。第二句“来依汉日月,思复晋山河。”运用了历史典故,将李将军与汉代的辉煌和晋代的山河之美相提并论,以彰显他的英雄气概。

接下来的两句“边将惭尸素,朝臣奏凯歌。”表达了边将与普通臣子的对比。边将表示边境上的将领,他们在保卫边疆时多次冒着生命危险,而普通臣子则以文官的身份侍奉朝廷。诗人认为边将应该得到更多的尊重和赞美。最后一句“分明御徂诈,得失竟如何。”则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疑问,他想知道统治者的权谋和得失究竟会带来怎样的结局。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对李将军的敬佩和对边将的思念,同时思考了统治者的得失。它展现了戴复古对历史和时代的关注,并通过历史典故和比喻的手法,使诗词更富有意味和表达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pǐ mǎ jìng qū fǔ, jiāng jūn yì qì duō.
匹马径趋府,将军意气多。
lái yī hàn rì yuè, sī fù jìn shān hé.
来依汉日月,思复晋山河。
biān jiāng cán shī sù, cháo chén zòu kǎi gē.
边将惭尸素,朝臣奏凯歌。
fēn míng yù cú zhà, dé shī jìng rú hé.
分明御徂诈,得失竟如何。
韵脚: 拼音:sī fù jìn shān hé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思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囟,囟亦声。囟脑子。古人认为心脑合作产生思想。本义思考,想;考虑) 同本义 思,容也。--《说文》 思曰容,言心之所虑,无不包也。--《书·洪范》 钦明文思安安。--《书·尧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又如多思;前思后想;自思;深思熟虑;思疑(疑惑;疑心);思郁(思虑薀结);思鲈(比喻抽身归隐);思劳(思虑劳累);思察(思虑辨察);思算( 思sī ⒈想,考虑~考。~索。深~熟虑。不可~议。 ⒉想念,怀念~念。 ⒊想法、考虑的线索~路。文~。构~。三~而后行。 ⒋ ①思考,想法。 ②即"观念","理性认识"。人的思想包括概念、想法、判断、推理等,它是由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的。 ⒌ 思sāi 1.多须貌。

:复 (形声。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来繁化,加义符彳 ”,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本义返回,回来) 同本义 復,往来也。--《说文》 反复其道。--《易·复》 公归不复。--《诗·豳风·九羘》 扬触捆復。--《仪礼·大射仪》 无往不復。--《易·泰》 卒乃復。--《书·舜典》 不远而复,先典攸高。--南朝梁《与陈伯之书》 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史记·魏公子列传》 死者不可復生。 复(復) fù ⒈返,回去往~。至今五十年而不~。 ⒉回答,回报~命。~信。报~。~仇。 ⒊还原,使回归恢~。~原。~员军人。 ⒋又,再死灰~燃。冀~得兔,兔不可~得(冀希望)。 ⒌重叠,繁多的,不是单一的~杂。~层。~句。重~。山重水~疑无路。~式立交桥。

:晋 (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指追着太阳一直前进。本义上进) 进 晉,进也。日出,万物进。--《说文》 晋者,进也。--《易·序卦》 王提马而走诸侯晋。--《周礼·田仆》 盍孟晋以迨群兮。(盍为什么不;孟,勉力;迨,赶上;群大家。)--班固《幽通赋》 又如晋谒(晋见;谒见);晋接(进见;接见);晋食(进献食品) 晋升。提高地位、级别或荣誉 以功晋知府。--《清史稿·桂中行传》 晋封英王。--《陈玉成》 又如晋封(晋升加封);晋秩(晋升官职或等级);晋阶(升级);晋号(晋升其称号) 低,俯 见梓晋然实而俯 晋(晉)jìn ⒈进,升,向前~见。~升。~级。 ⒉〈古〉通"搢"。插。 ⒊周代诸侯国名,疆域大部分在今山西省。 ⒋朝代名 ①晋朝(西晋、东晋),公元265-420年。司马炎灭魏后建立。 ②后晋,五代之一。公元936-946年。第一代君主是石敬塘。 ⒌山西省的简称。

:山〈名〉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 山shān ⒈地面上高度大、坡度陡的隆起地貌高~。华~。 ⒉像山的~洪。冰~。~墙(房屋两头的墙)。 ⒊〈喻〉多,太多人~人海。 ⒋蚕簇蚕已上~。

:河〈名〉 (形声。从水,可声。本义黄河) 同本义 河,河水出敦煌塞外昆仑山,发原注海。--《说文》 导河积石。--《书·禹贡》 河阳之北。--《列子·汤问》 三豕涉河。--《吕氏春秋·慎行论》 又如河堧(黄河河边之地);河湟(黄河与湟水);河朔(泛指黄河北岸的地方);河洛(黄河与洛水);河堑(黄河沿岸的壕沟) 河流的通称 南方无河也,冀州凡水大小皆谓之河。--《汉书·司马相如传》注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韩信钓河曲。--《后汉书·郦炎传》 散作满河星。╠ 河hé ⒈水道的通称~流。运~。 ⒉特指黄河~西。~套。江(长江)淮~汉(汉汉水)。 ⒊ ⒋ 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