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N 纳纳乾坤古复今

"纳纳乾坤古复今"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17:44:26


简介: “纳纳乾坤古复今”出自宋代蒋恢的《甲辰腊日遣兴》,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nà nà qián kūn gǔ fù jī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出处: 《甲辰腊日遣兴》
内容:
腊里春前日日阴,西畴弥觉水云深。
梅边句好无人觅,竹外烟轻有鸟吟。
发兴合穷千里目,著书聊寄百年心。
翻云覆雨谁能问,纳纳乾坤古复今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蒋恢
诗人介绍: 蒋恢,字弘道,号菊圃散人,吴郡(今江苏苏州)人(《诗苑众芳》)。今录诗九首。
翻译:

《甲辰腊日遣兴》是宋代蒋恢所作的一首诗词。诗意描绘了腊月的寒冷,但又在冬日寒凉中表露了春天的气息。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甲辰腊日遣兴,
On a cold day in the twelfth lunar month of the cyclical year,
译文:在农历十二月的甲辰日里,

朝代:宋代
Dynasty: Song Dynasty

作者:蒋恢
Author: Jiang Hui

内容:
Content:
腊里春前日日阴,
Before the arrival of spring, each day is dark and gloomy,
译文:在春天来临之前,每天都是阴沉的,

西畴弥觉水云深。
In the western fields, the water clouds appear even deeper.
译文:在西方的田野上,水云显得更加深沉。

梅边句好无人觅,
By the plum blossom, a good phrase cannot be found by anyone,
译文:在梅花边上,没有人能找到一个好的句子,

竹外烟轻有鸟吟。
Outside the bamboo, there is light smoke and the singing of birds.
译文:在竹林外,有轻烟和鸟的鸣唱。

发兴合穷千里目,
Seeking inspiration, one can see a thousand miles into the distance,
译文:寻找灵感,可以看到千里之遥,

著书聊寄百年心。
Writing a book to express the sentiments of a hundred years.
译文:写一本书传达百年的心情。

翻云覆雨谁能问,
Who can ask about the changing clouds and rain,
译文:谁能询问翻转的云和雨,

纳纳乾坤古复今。
Containing the vast universe of both the past and present.
译文:包容古今的广阔宇宙。

诗意:这首诗词描绘了腊月的寒冷,但也透过冬日的凄凉展示出春天的气息。作者表达了寒冷的气候和冬日的沉闷,但也透过描绘梅花、竹林和鸟儿的鸣唱,传达了春天即将到来的希望。作者借用“发兴合穷千里目”来表达寻找灵感能让人看到更远的事物,而“著书聊寄百年心”则表达了作者愿意用书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最后,作者提到“翻云覆雨”和“纳纳乾坤”,说明大自然广阔而复杂,人类无法完全理解。整首诗词表达了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以及对生命和人类思考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là lǐ chūn qián rì rì yīn, xī chóu mí jué shuǐ yún shēn.
腊里春前日日阴,西畴弥觉水云深。
méi biān jù hǎo wú rén mì, zhú wài yān qīng yǒu niǎo yín.
梅边句好无人觅,竹外烟轻有鸟吟。
fā xīng hé qióng qiān lǐ mù, zhù shū liáo jì bǎi nián xīn.
发兴合穷千里目,著书聊寄百年心。
fān yún fù yǔ shuí néng wèn, nà nà qián kūn gǔ fù jīn.
翻云覆雨谁能问,纳纳乾坤古复今。
韵脚: 拼音:nà nà qián kūn gǔ fù jīn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纳 (形声。从糸,内声。本义丝被水浸湿) 同本义 纳,丝湿纳纳也。--《说文》 衣纳纳而掩露。--刘向《九叹·逢纷》 又如纳纳(潮湿的样子) 收藏;收入 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 又如采纳;容纳;藏垢纳污(包藏容纳污秽之物。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纳”假借为接纳”;接受 几以不纳死。--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遂开门纳众。--《资治通鉴·唐纪》 诬守纳己赇。--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纳钱案上。--《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纳质(接受质证;接受质询);纳采( 纳nà ⒈收进,接收~入。接~。吐故~新。 ⒉接受采~。 ⒊缴付~税。~公粮。 ⒋享受~凉。~福。 ⒌缝补~鞋底。补补~ ~。 ⒍ ⒎ ⒏

:纳 (形声。从糸,内声。本义丝被水浸湿) 同本义 纳,丝湿纳纳也。--《说文》 衣纳纳而掩露。--刘向《九叹·逢纷》 又如纳纳(潮湿的样子) 收藏;收入 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 又如采纳;容纳;藏垢纳污(包藏容纳污秽之物。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纳”假借为接纳”;接受 几以不纳死。--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遂开门纳众。--《资治通鉴·唐纪》 诬守纳己赇。--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纳钱案上。--《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纳质(接受质证;接受质询);纳采( 纳nà ⒈收进,接收~入。接~。吐故~新。 ⒉接受采~。 ⒊缴付~税。~公粮。 ⒋享受~凉。~福。 ⒌缝补~鞋底。补补~ ~。 ⒍ ⒎ ⒏

:乾〈动〉 (俗作乹。形声。从乙,倝声。乙,象植物屈曲生长的样子。本义上出) 同本义 乾,上出也。--《说文》。段注此乾字之本义也。自有文字以后,乃用为卦名,而孔子释之曰健也。健之义生于上出,上出为乾,下注则为湿,故乾与湿相对,俗别其音,古无是也 。” 乾 〈名〉 八卦的首卦;天 达于上者谓之乾。凡上达者莫若气,天为积气,故乾为天。--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乾,天也。--《易·说卦传》 乾,阳物也。--《易·系辞传》 乾刚坤柔。--《易·杂卦传》 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 乾qián ⒈八卦之一,代表天。 ⒉见干(乾)。

:坤 (形声。从土,申声。本义八卦之一,象征地) 地,大地 坤,地也,易之卦也。--《说文》 坤,土也。--《左传·庄公二十二年》 坤也者,地也。--《易·说卦》 山岳河渎,皆坤之灵。--《宋书·乐志》 又如坤元(坤的元始之德,指大地资生万物之德);坤母(地;火);坤后(地);坤珍(象征大地的符瑞);坤轴(想像中的地轴);坤维(地维。指大地的四方);坤仪(大地。同坤舆) 《易》卦名 八卦之一 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易·说卦》 又如坤卦(八卦之一,代表地); 坤(堃)kūn ⒈八卦之一,代表地。 ⒉女性的,阴性的~伶。~包。~衣。 "堃"多见于人名。

:古 (会意。从十,从口。本义古代。一般分为太古、上古、中古、近古) 同本义 古,故也。--《说文》 大古冠布。--《仪礼·士冠礼》。注大古,唐虞以上。” 以是为近古也。--《谷梁传·桓公三年》。注古,谓五帝时。” 慨长思而怀古。--《文选·张衡·东京赋》 别求闻由古先哲王。--《书·康诰》 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吕氏春秋·察今》 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清·黄宗羲《原君》 又如远古(遥远的古代);古字(指隶书以前的古代文字); 古gǔ ⒈很久以前的,过去的,跟"今"相对~代。~物。名胜~迹。已作~(已死)。 ⒉〈古〉诗体五~。七~。 ⒊ ⒋ ⒌ 古gù 1.通"故"。故旧。参见"古处"。 2.通"故"。因此;所以。 3.通"固"。姑且。 4.通"固"。本来。 古kū 1.见"古成"。

:复 (形声。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来繁化,加义符彳 ”,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本义返回,回来) 同本义 復,往来也。--《说文》 反复其道。--《易·复》 公归不复。--《诗·豳风·九羘》 扬触捆復。--《仪礼·大射仪》 无往不復。--《易·泰》 卒乃復。--《书·舜典》 不远而复,先典攸高。--南朝梁《与陈伯之书》 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史记·魏公子列传》 死者不可復生。 复(復) fù ⒈返,回去往~。至今五十年而不~。 ⒉回答,回报~命。~信。报~。~仇。 ⒊还原,使回归恢~。~原。~员军人。 ⒋又,再死灰~燃。冀~得兔,兔不可~得(冀希望)。 ⒌重叠,繁多的,不是单一的~杂。~层。~句。重~。山重水~疑无路。~式立交桥。

:今 (会意。从佶亼。本义现在) 同本义 今,是时也。--《说文》 今,时辞也。--《苍颉篇》 迨其今兮。--《诗·召南·摽有梅》 于今三年。--《诗·豳风·东山》 吾今召君矣。--《史记·汲郑传》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战国策·燕策》 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今其室十无一焉。--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今之高爵显位。--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今年四月。(指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即戊戌年。四月,旧历。公历是六月。)--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今 今jīn现在,现代,跟"古"相对~时。~日。~年。从~天起。古为~用。~昔对比。~非昔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