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慵眠傍竹根

"慵眠傍竹根"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6-01 14:58:57


简介: “慵眠傍竹根”出自宋代陆游的《小园》,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ōng mián bàng zhú gēn,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
出处: 《小园》
内容:
新作小溪园,牵藤迮缚门。
钓船横北渚,樵路接东村。
静坐依林樾,慵眠傍竹根
还家日已夕,栖雀闹黄昏。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陆游
诗人介绍: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翻译:

《小园》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小溪旁的园林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新作小溪园,牵藤迮缚门。
钓船横北渚,樵路接东村。
静坐依林樾,慵眠傍竹根。
还家日已夕,栖雀闹黄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小溪旁的园林景色。诗人新建了一个小溪旁的园林,门前有藤蔓缠绕。在北渚上停着一艘钓船,樵夫的路经过东村。诗人静坐在林荫之下,懒洋洋地躺在竹根旁边。当太阳快要落山时,他开始归家,这时候栖息在树上的麻雀开始嬉闹,预示着黄昏的来临。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色,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园林中的细节,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细节的关注,传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宁静和平和的情感。这首诗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xīn zuò xiǎo xī yuán, qiān téng zé fù mén.
新作小溪园,牵藤迮缚门。
diào chuán héng běi zhǔ, qiáo lù jiē dōng cūn.
钓船横北渚,樵路接东村。
jìng zuò yī lín yuè, yōng mián bàng zhú gēn.
静坐依林樾,慵眠傍竹根。
huán jiā rì yǐ xī, qī què nào huáng hūn.
还家日已夕,栖雀闹黄昏。
韵脚: 拼音:yōng mián bàng zhú gēn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慵 (形声。从心,庸声。本义懒惰,懒散) 同本义 行旅畏威慵举步,佳人怕热懒登台。--《封神演义》 又如慵妆媚态(因困倦懒梳妆而显出的娇媚姿态);慵妆髻(比较随便地挽成的偏垂发髻);慵困(懒散困倦);慵眠(睡懒觉);慵馋(好吃懒做);慵来妆(古时女子一种娇媚的梳妆) 用同庸”。平庸,庸俗 恐失英雄手,反惹慵夫刻画舟。--李开先《宝剑记》 又如慵人(庸夫,平庸的人) 慵yōng懒,困倦晚节~转剧。~极思睡。

:眠 (形声。从目,民声。本义闭上眼睛) 同本义 眠,寐也。--《玉篇》 吾子有疾,虽不能省视,而竟夕不眠。--《后汉书·第五伦传》 致命于帝,然后得眠些。--《楚辞·招魂》 余峨之山有兽焉,见人则眠。--《山海经·东山经》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聊斋志异·狼》 睡觉 不眠忧战伐。--杜甫《宿江边阁》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又如不眠之夜;失眠(夜间睡不着);安眠(安稳地熟睡);眠食(睡眠和饮食) 横卧;平放 眠琴绿阴,上有飞瀑。--司空图《诗品》 又如眠桅( 眠mián ⒈闭上眼睛微~。 ⒉睡觉睡~。安~药。长~(人死)。 ⒊某些动物在一个时期不吃不动的状态冬~。家蚕四~。 眠miǎn 1.见"眠娗"。

:傍 (形声。从人,旁声。本义靠近,临近)同本义 傍,近也。--《说文》 双兔傍地走。--《乐府诗集·木兰诗》 又如傍边(靠近边沿);傍通(靠近四方通达之地);傍境(边境);傍户而立 傍 依附,依靠 辅佐 四贤傍之。--《新书》 顺着;沿着 陪随,陪伴 傍 同旁”。旁边,侧 傍,近也。--《说文》。按,与旁别,四旁四方 傍 bàng ①靠近依山~水。 ②接近(指时间)~晚。 【傍人门户】依赖别人,不能自立。 傍páng 1.旁边;侧近。 2.本身之外的,别的。 3.广。见"傍通"﹑"傍接"﹑"傍概"等。 4.汉字的偏旁。 5.偏颇;邪僻。参见"傍门"。 6.偏斜,仄曲。参见"傍蹊"。 7.见"傍午"。 8.见"傍偟"。 9.见"傍薄"。 10.通"方"。逆,倒转。参见"傍戟"。 11.通"访"。访求。参见"傍荐"。 傍bēng 1.见"傍傍"。

:竹 (象形。小篆字形,象竹茎与下垂的叶片。竹”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竹”的字大部分是乐器、竹器和记载文字的东西。本义竹子) 同本义 竹,冬生草也。象形。--《说文》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柳宗元《小石潭记》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世说新语·政事》 又如竹笋汤(竹板子);竹夫人(中空、有孔的竹编床上用品);竹撞(竹编提盒);竹箨(竹笋的皮;笋衣);竹笥(竹箱);竹蓖(竹棍。一端劈开的篾条,用于打人的一种刑具);竹笆(竹 篱);竹皮 竹zhú ⒈多年生常绿植物。竿多节,节间一般中空。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慈~、毛~、淡~、苦~子等。竿可造纸、供建筑、制器具等。 ⒉称箫管类的乐器~笛。~箫。 ⒊ ⒋ ①史册,书籍。 ②竹简和绢帛(〈古〉刻写材料)著之~帛。

:根 (形声。从木,艮声。本义草木之根) 植物生长于土中或水中吸收营养的部分 根,木株也。--《说文》 蔓根为根,直根为柢。--《说文通训定声》 根深,则视久。--《韩非子·解老》 是谓深根、固柢。--《老子》 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论衡·超奇》 其无宿根者,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宋·沈括《梦溪笔谈》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又如根莇(根。莇草根;又指根本,根源);根茇(植物的根部);根柢(草木的根);根垓(根核。植物的根;植根) 事物的本源, 根gēn ⒈高等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有固养植物体和支持其地上的部分,吸收土壤里的水和溶解在水里的无机盐,贮藏养料等之作用小草~。大树~。直~(如甜菜、向日癸的根) 。须~(如稻、麦的根)。块~(如萝卜、土豆的可吃部分)。〈引〉 ①基部,基础~柢。~基。~本。~蒂。牙~儿。舌~儿。 ②事物或事情的本源~源。穷~。祸~。寻~究底。 ③彻底~治。~除。~绝。 ④凭证,依据~据。存~。 ⑤〈喻〉后代儿孙他是李家的独~。 ⒉量词。指长条状物两~火柴。三~塑料绳。 ⒊数学名词 ①代数方程式内未知数的值。 ② ⒋化学上称带电的基硫酸~。碳酸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