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Y 欲辨已忘言

"欲辨已忘言"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0 18:38:05


简介: “欲辨已忘言”出自宋代李谨思的《寄进士熊退斋》,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ù biàn yǐ wàng yán,诗句平仄:仄仄仄仄平。
出处: 《寄进士熊退斋》
内容:
犹存火后书,罕识卷中字。
无笔补玄经,有金酬载记。
漫漫岁月驰,忽忽春秋閟。
欲辨已忘言,涕泪空垂泗。
殉义若殉财,避名如避箭。
况当喜惧交,肯与宠辱战。
百年元亮心,一日宣明面。
朱门辙迹多,山路微如线。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李谨思
诗人介绍: 宋饶州馀干人,字养吾。幼颖异,日记数千言。度宗咸淳中试礼部第一。宋亡,隐居著述。为文古奥,自成一家言。
翻译:

诗词原文:《寄进士熊退斋》

犹存火后书,罕识卷中字。
无笔补玄经,有金酬载记。
漫漫岁月驰,忽忽春秋閟。
欲辨已忘言,涕泪空垂泗。
殉义若殉财,避名如避箭。
况当喜惧交,肯与宠辱战。
百年元亮心,一日宣明面。
朱门辙迹多,山路微如线。

诗词中文译文:

书信至今犹存,却不太熟悉其中的字。
没有笔来批注玄妙经书,却有金钱来报答这篇佳作。
岁月匆匆驶过,春秋忽然闲逝。
想要解释已经忘词了,只有泪水空悲嘆。
宁愿为了正义而牺牲,也不愿逃避名利如避箭。
何况当享受快乐时必然有恐惧相伴,是否也愿意与荣辱相争。
百年秉持亮心,才能在一天之内宣扬光明。
红门车辙种种,山路微小如细丝。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写信的形式寄给了进士熊退斋。诗人李谨思传达了他对熊退斋在文学创作中的辛勤努力和对追求美好事物的渴望。诗中运用夸张的手法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悲壮和坚定。

诗人感慨自己没有能力去解读深奥的经典文献,但却用金钱回报熊退斋的才情。他抱怨时间过得太快,春秋容颜已逝,而自己想要诠释的话语却忘记了,只能用眼泪来表达内心的悲伤。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宁愿以生命来捍卫正义,也不愿意逃避名利的态度。他认为享受快乐必然与恐惧相伴,面对宠辱都能坦然接受。只有如此,百年间的心灵才能在一天之内宣扬出真正的光明。

最后,作者给熊退斋送去了这封信,寄情于红门车辙和山路微小如细丝,希望熊退斋勇往直前,保持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整首诗以寄信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熊退斋的欣赏和对坚持追求的期望。诗中虽有辞藻简朴,但却寄托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对人生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yóu cún huǒ hòu shū, hǎn shí juǎn zhōng zì.
犹存火后书,罕识卷中字。
wú bǐ bǔ xuán jīng, yǒu jīn chóu zài jì.
无笔补玄经,有金酬载记。
màn màn suì yuè chí, hū hū chūn qiū bì.
漫漫岁月驰,忽忽春秋閟。
yù biàn yǐ wàng yán, tì lèi kōng chuí sì.
欲辨已忘言,涕泪空垂泗。
xùn yì ruò xùn cái, bì míng rú bì jiàn.
殉义若殉财,避名如避箭。
kuàng dāng xǐ jù jiāo, kěn yǔ chǒng rǔ zhàn.
况当喜惧交,肯与宠辱战。
bǎi nián yuán liàng xīn, yī rì xuān míng miàn.
百年元亮心,一日宣明面。
zhū mén zhé jī duō, shān lù wēi rú xiàn.
朱门辙迹多,山路微如线。
韵脚: 拼音:yù biàn yǐ wàng yán
平仄:仄仄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欲 (形声。从欠,谷声。欠”表示有所不足,故产生欲望。本义欲望;嗜欲) 同本义 欲,贪欲也。--《说文》。俗字亦作慾。 欲者,情之应也。--《荀子·正名》 六欲。--《吕氏春秋·贵生》。注生死耳目口鼻也。” 以欲竭其精。--《论语》。注乐色曰欲。”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苏洵《六国论》 厉而不刚者,则欲夺之也。--三国魏·刘劭《人物志》 又如欲令智昏(欲火使人丧失理智);欲障(嗜欲);欲海(佛教语。情欲令人迷本性,沉沦于生死大海);欲界(佛教语。三界之一,在色界 欲yù ⒈想要,想得到,想达到~要。~罢不能。~擒故纵。 ⒉希望,愿望~望。上下同~者胜。 ⒊需要胆~大而心~细。智~圆而行~方。 ⒋将要天~堕。东方~晓。 ⒌贪心,感情过盛贪~。利~。情~。

:辨 (形声。从刀,辡(榓溃?? )声。本义判别,区分,辨别) 同本义 辨,判也。--《说文》 辨,别也。--《小尔雅》 辨方正位。--《周礼·天官》 辨是与非。--《易·系辞下》 目辨白黑美恶,耳辨音声清浊。--《荀子·荣辱》 不辨牛马。--《庄子·秋水》 男女辨姓。--《左传·昭公元年》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乐府诗集·木兰诗》 又如明辨是非;辨白(分辨清楚);辨色(辨别物色) 通辩”。口头上争论 吾闻穷巷多怪,曲学多辨。--《商君书·更法》 传曰析辞而为察,言物 辨 biàn辨别;区别明~是非。 【辨白】见【辩白】。 【辨析】辨别分析词义~。 【辨正】见【辩正】。 【辨证】见【辩证】。 【辨证论治】见【辨证施治】。 【辨证施治】应用各种中医基础理论对病人表现的症状、体征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定出治疗措施。又称辨证论治。 辨bàn 1.备办。 2.治理。 3.成功,办成。 4.花费。 辨biǎn 1.损减;贬抑。

:已 (象形。象蛇形。一说原与子”同字。本义停止) 同本义 鸡鸣不已。--《诗·郑风·风雨》。传已,止也。” 德音不已。--《诗·小雅·南山有台》。传已,止也。” 以故事得已。--《史记·项羽本纪》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告子上》 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后汉书·列女传》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又如不已 完成,完毕 已,成也。--《广雅》 已事遄往。--《易 已yǐ ⒈止,完毕,罢了争论不~。死而后~。如此而~。 ⒉副词。〈表〉过去,动作完成~经。~然。~过时。事~办妥。 ⒊不久,后来~忽不见。~而悔之。 ⒋副词。太,过分~颇。不为~甚。 ⒌〈古〉通"以"。〈表〉地位、方向、时间、数量等的界限~上。大桥~东。五年~后。三十~内。

:忘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亡,亡亦声。本义忘记,不记得) 同本义 忘,不识也。--《说文》 德音不忘。--《诗·郑风·有女同车》 中年病忘。--《列子·周穆王》。释文不记事也。” 忘路之远近。--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宠辱偕忘。--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忘身于外。--诸葛亮《出师表》 又如忘魂(忘怀);忘昏(忘怀);忘反(流连忘归);忘年(忘记年岁);忘味(忘记美食的滋味);忘食(忘了吃饭);忘却(不记得);忘生舍死(忘却性命,不怕牺牲);忘先(忘记祖先) 玩忽,怠忽 夙夜不敢忘怠。 忘wàng ⒈不记得~记。~我劳动。~恩负义。 ⒉忽略,遗漏~却。~掉了。搞卫生,别~了死角。 忘wáng 1.丧失,失去。 2.通"亡"。终止;断绝。 忘wú 1.见"忘其"。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直言曰言,论难曰语。--《说文》 志以发言。--《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志以定言。--《左传·昭公九年》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国语·周语上》 言,心声也。--《法言·问神》 言,口之利也。--《墨子经》 言者所以在意。--《庄子·外物》 具言所闻。--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趋机而言。--《后汉书·列女传》 言讫不见。--明·魏禧《大铁椎 言yán ⒈话语~。诺~。有~在先。~而有信。 ⒉讲,说~语。~行一致。身教重于~教。 ⒊汉语中的一个字,也指一句话五~绝句。七~乐府。一~为定。 ⒋文言中的动词词头(无义)驾~出游(驾驾车)。 言yàn 1.诉讼。 2.通"唁"。慰问。 言yín 1.参见"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