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碓头舂出非台镜

"碓头舂出非台镜"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7 17:03:35


简介: “碓头舂出非台镜”出自宋代释绍昙的《赠净书状》,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uì tóu chōng chū fēi tái jìng,诗句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
出处: 《赠净书状》
内容:
不学寒山落韵诗,翻身来透祖师机。
碓头舂出非台镜,错受黄梅半夜衣。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释绍昙
诗人介绍: 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 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翻译:

《赠净书状》是宋代释绍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不学寒山落韵诗,
翻身来透祖师机。
碓头舂出非台镜,
错受黄梅半夜衣。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生活方式的思考。诗人宣扬不学习寒山(指寒山寺的僧人)那种遵循传统格律的诗歌形式,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透彻祖师(指佛教祖师)的智慧。他将自己比作碓头,通过不断地推动和努力,希望能够研磨出更加真实、自由的表达方式。他也承认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会犯错,就像在黄梅(指夜晚)错穿衣服一样,但这并不妨碍他追求自己的诗歌之路。

赏析:
《赠净书状》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创作方式和生活态度的思考。诗人释绍昙是一位佛教僧人,他在这首诗中批判了传统的诗歌形式,并倡导个人创作和表达的自由。他通过将自己比作碓头,强调了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努力和坚持。尽管他承认会犯错,但这并不影响他追求真实表达的决心和热情。这首诗词体现了释绍昙对于自由思想和创作的追求,同时也展示了他对传统的反思和批判精神。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练而富有意象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真实表达的追求,以及对传统约束的批判。它展示了释绍昙作为一位佛教僧人对诗歌创作的独特见解,同时也启发人们思考个人创作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与坚持。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bù xué hán shān luò yùn shī, fān shēn lái tòu zǔ shī jī.
不学寒山落韵诗,翻身来透祖师机。
duì tóu chōng chū fēi tái jìng, cuò shòu huáng méi bàn yè yī.
碓头舂出非台镜,错受黄梅半夜衣。
韵脚: 拼音:duì tóu chōng chū fēi tái jìng
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碓 用于去掉稻壳的脚踏驱动的倾斜的锤子,落下时砸在石臼中,去掉稻谷的皮 因延力借身重以践碓,而利十倍。--《新论》 碓 舂, 捣 碓房 碓 duì舂米的设备。用柱子架起一根木杠,杠的前端装一块圆形石头,用脚连续踏动木杠后端,前端石头一起一落,舂砸下面石臼中的米粮(使谷成米或使米成粉)。简单的碓 只是一个石臼,外加一根杵或木槌。 碓duī 1.小山。用于地名。

:头〈名〉 (形声。从页,豆声。页,人头。头在战国时期才出现,首出现较早。本义首) 同本义 頭,首也。--《说文》 苞头者,神所居。--《春秋·元命》 头容直。--《礼记·玉藻》 左头奉之。--《仪礼·士相见礼》 杀人者刎头。--《公羊传》注 王购子头千金。--晋·干宝《搜神记》 将子头与剑来。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白居易《卖炭翁》 举头望明月。--唐·李白《静夜思》 低头思故乡。 又如头直上(头顶上);光头(剃光的头;头上没有戴帽子);头大(形容遇到困难头昏脑胀的样子 头(頭)tóu ⒈脑袋,人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体的最前部分~颅。特指头发梳~。 ⒉物体的顶端、前端或事情的起点、终点山~。车~。有~有尾。一年到~。 ⒊第一,开初的~号。~班。~等舱。~半月。 ⒋以前,在前面的~三年。~里走的是她。 ⒌为首的(多用于贬义)~领。~儿。把~。盗窃~子。 ⒍方面他们几个是一~的。 ⒎接近事到临~。 ⒏物品的残存部分粉笔~。布~儿。 ⒐量词。指牲畜、像头的、不定数量等五~猪。四~蒜。百来~。 ⒑词尾(读轻声)石~。拳~。苦~儿。有看~。在上~。放外~。看后~。 ⒒ ⒓ ⒔ ⒕ ①脑筋,理智或思想不要昏~昏脑。 ②要领,门路这件事还没有摸着~脑。 ③首领她是这儿的~脑。 头tou 1.名词后缀。接于名词性词根之后。 2.名词后缀。接于动词词根之后。 3.名词后缀。接于形容词词根之后。 4.方位词后缀。

:舂 把东西放在石臼或钵里捣去皮壳或捣碎 舂,捣粟也。--《说文》 城曰舂。--《后汉书·明帝纪》 水舂河漕。--《后汉书·西羌传》。注即水碓也。” 又如舂堂(又叫舂塘。舂谷的木槽);舂谷(舂捣谷物);舂揄(指舂米。捣米于臼曰舂,自臼取出曰揄) 通冲”。冲击 舂其喉以戈,杀之。--《史记·鲁周公世家》 舂,撞也。以舂筑地为节也。--《释名》 又如舂击(冲击);舂撞(冲撞;冲击) 舂 臼 刚勇有力,能举石舂。--《聊斋志异》 古代因犯罪或被俘等成为舂膳的奴隶 舂 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去皮壳或捣碎~米、~药。 舂chōng将谷物等放入臼里,捣去皮壳或捣碎~米。~花椒。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 句者毕出,萌者尽达。--《礼记·月令·季春》 万物出乎震。--《易·说卦》 引申为出入的出”。出去,出来,与入”相对 诸侯出庙门俟。--《书·顾命》 出自北门。--《诗·邶风·北门》 我出我车。--《诗·小雅·出车》 出车彭彭。 群众既皆承命,相揖趋出。--《书·康王之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列子·汤问》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

:非〈动〉 (指事。金文作兆”,像飞”字下面相背展开的双翅形,双翅相背,表示违背。本义违背;不合) 同本义 非,违也。从飛,下翅取其相背也。--《说文》 非刀匕是共。--《礼记·檀弓》。皇氏注不也。” 非礼也。--《礼记·礼运》。注犹失也。” 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世说新语·简傲》 又如非常异义(违背经文正义的异说);非度(违反法度);非道(不合道义);非德(不合道德;违背道德);非理(不合常理;违背情理) 责怪;非难;反对 私田稼不善则 非 fēi ⒈不, 不是,不对,越出,不合理。跟"是"相对~但。~驴~马。谁是谁~。~法行为。是~不乱,则国家治。 ⒉反对,不以为然~议。~笑(讥笑)。 【非难】责怪,指责。 ⒊跟"不"配用,〈表〉必须,一定(有时也没有"不"字)~学不行。~走不可。他~要去。担此重任,~她莫属。 ⒋指非洲。 ⒌ 【非常】 ①特别的,不寻常的~常事件。~常可靠。 ②很,十分~常认真。~常快乐。 非fěi 1.诽谤。

:台〈名〉 地名。台州”的简称 南发交广东温台。--王安石《和王微之登高斋二首》 台〈名〉 (形声。小篆字形。从口,(以)声。从口,与表示喜悦有一定的联系。本义喜悦。 三台。星名。古代用三台来比喻三公 显要);台宿(三台星);台光(三台星光);台阶(三台星亦名泰阶,故称台阶);台斗(比喻宰辅 台tāi天台山,在浙江省。 台(臺)tái ⒈高而平的建筑物戏~。讲~。阳~。了望~。 ⒉像台的东西井~。窗~。 ⒊器物的底座灯~。炮~。 ⒋敬词~兄。~鉴。 ⒌量词两~戏。三~机器。 ⒍〈古〉官署名,清代地方高级官署名中~。宪~。藩~。道~。 ⒎台湾省的简称~胞。 ⒏桌子,案子写字~。梳妆~。 ⒐ ⒑ ①飖风] ①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的一种极其猛烈的风暴,风力常达12级以上,同时伴有暴雨。 ②演员在台上表演时的风度。 台yí 1.我。 2.何;什么。 3.喜悦;愉快◇作"怡"。 4.姓。 5.明有台汝砺,见《明清进士题名碑录.崇祯十年丁丑科》。 台sì 1.通"嗣"。继承。 2.通"始"。开始,起头。

:镜 (形声。从金,竟声。本义照形取影的器具) 同本义 镜,鉴也。--《玉篇》 镜,景也。--《说文》 明镜者可以察形也。--《大戴礼记·保傅》 以镜考己行。--《汉书·谷永传》 窥镜而自视。--《战国策·齐策》 对镜帖花黄。--《乐府诗集·木兰诗》 不知明镜里。--唐·李白《秋浦歌》 如镜之新开。--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又如镜袱(盖住镜面的布帛帘子);镜心(镜子的中心);镜月(镜中之花,水中之月);镜花(镜中的花影) 其他光学用器 镜jìng ⒈镜子,反映形象的器具。古用铜磨制,今用玻璃涂水银制成铜~。圆~子。穿衣~。〈喻〉取鉴的人或事以人为~。 ⒉使用光学原理制成的帮助视力或作科学实验等的器具眼~。放大~。电子显微~。天文望远~。三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