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Z 罪大不以赦

"罪大不以赦"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8 14:30:55


简介: “罪大不以赦”出自宋代晁说之的《客有传黄戎州三绝句者因次韵》,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uì dà bù yǐ shè,诗句平仄:仄仄仄仄仄。
出处: 《客有传黄戎州三绝句者因次韵》
内容:
名大不忍杀,罪大不以赦
荔子红满山,身落乡人社。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晁说之
诗人介绍: 晁说之(1059年—1129年),字以道、伯以,因慕司马光之为人,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晁说之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翻译:

《客有传黄戎州三绝句者因次韵》是宋代晁说之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是:

客人传说黄戎州,
三首绝句因为韵。
名声大,不忍杀,
罪孽深,不得赦。
山上荔子红如火,
离乡身世已如此。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客观而深刻的情感。诗人通过描绘黄戎州的传说和自己的感受,展现了名声和罪孽的矛盾。诗中提到的"名大不忍杀,罪大不以赦"表达了诗人对名声和罪孽的矛盾心理,他意识到名声虽然重要,但是罪孽也是无法被原谅的。

诗中的"荔子红满山,身落乡人社"描绘了山上红艳的荔子,与诗人离乡背井的遭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离乡背井的无奈和痛苦之情。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它展示了诗人对名声和罪孽的矛盾感受,以及对离乡背井的无奈和痛苦之情。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和思想上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心境和社会背景。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míng dà bù rěn shā, zuì dà bù yǐ shè.
名大不忍杀,罪大不以赦。
lì zi hóng mǎn shān, shēn luò xiāng rén shè.
荔子红满山,身落乡人社。
韵脚: 拼音:zuì dà bù yǐ shè
平仄:仄仄仄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二十二祃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罪 (会意。从辛,从自,言罪人蹙鼻苦辛之忧,自亦声。本义作恶或犯法的行为) 同本义 辠,犯法也。--《说文》。秦以辠似皇字,改用罪。 辜辟戾辠也。经传皆以罪为之。--《尔雅》 畏此罪罟。--《诗·小雅·小明》 君子以赦过宥罪。--《易·解卦象下传》 无功不赏,无罪不罚。--《荀子·王制》 离桓之罪。--《国语·晋语》 或闻无罪。--《史记·陈涉世家》 恶不忍闻,罪不容诛。--《汉书》 治臣之罪。--诸葛亮《出师表》 某知罪矣。--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又如罪首(罪魁祸首);罪失(罪愆和过 罪(辠)zuì ⒈犯法,犯法的行为~犯。~恶。~大恶极。~行累累。 ⒉刑罚判~。免~。死~。 ⒊过失~过。恕~。 ⒋将罪过归于~己。 ⒌痛苦,苦难遭~。受~。

:大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本义大小的大”) 形容体积、面积、数量、力量、规模、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 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大也,籀文介,改古文亦象人形。凡大人、大夫、太子、太君,皆尊词。--《说文》 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 大有。--《易》。释文大有,包容丰富之象。” 大报天而主日也。--《礼记·郊特牲》。 其朝践用两大尊。--《周礼·司尊彝》。司农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以,用也。--《说文》 以,用也。--《小尔雅》 凡师能左右之曰以。--《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封疆社稷是以。--《左传·定公十年》 纯以形式。--蔡元培《图画》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 又如以手代足(爬行。表示甘愿认错受罚);以疏间亲(关系疏远的人离间关系亲密的人);以耳为目(把听到的当作亲眼目睹的);以指测河(用手指测量河水的深浅。比喻达不到目 的) 使,令 向欲以齐事王攻宋也。--《战国策》 又如以彰 以yǐ ⒈拿,把,用,将~礼相待。~理服人。~儆效尤。~退为进。~逸待劳。 ⒉依,顺,按照~次进入。~此类推。 ⒊因,因为不~人废言。不~失败而灰心。 ⒋在,于(指日、时)~1921年7月1日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⒌来,目的在于学文化,~增长知识。遵守交通规则,~免发生车祸。 ⒍连词~及。~至(一直到)。~致(因而)。所~。 ⒎文言连词。用法同"而"城高~厚。地广~深。 ⒏语气词。跟"可"、"得"、"足"、"能"、"堪"等连用可~合作。得~观赏。足~胜任。堪~媲美。 ⒐放于位置词前〈表〉时间、方位、数量等的界限五天~内。长江~南。七尺~下。 ⒑ ⒒〈古〉通"已"。已经固~怪之矣。 ⒓

:赦〈动〉 (形声。从攴,赤声。本义宽免罪过) 同本义 赦,置也。--《说文》。段注赦与捨音义同。非专谓赦罪也◇捨行而赦废。赦专为赦罪矣。” 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周礼·司刺》 赦止者免止之罪辞也。--《公羊传·昭公十八年》 先时者杀无赦。--《书·伪允征》 君子以赦过宥罪。--《易·象卦》。疏谓放免。”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如赦书(宽免刑罚的文书);赦贷(宽免罪过);赦命(赦免的命令);赦宥(宽恕;赦免);赦恕(宽免,饶恕);赦过(赦免过错)。又如赦释(免罪释 赦shè免除刑罚~免。~罪。大~。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