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圯戌宝藏惟檄草

"圯戌宝藏惟檄草"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6-01 19:26:28


简介: “圯戌宝藏惟檄草”出自宋代刘克庄的《戏书客舍》,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í xū bǎo zàng wéi xí cǎo,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出处: 《戏书客舍》
内容:
已去光阴挽不回,渐惊老态逼人来。
决河犹有方堪塞,脱发应无术可栽。
圯戌宝藏惟檄草,南游稛载是诗材。
客愁何物禁当得,聊向旗亭买一杯。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刘克庄
诗人介绍: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翻译:

《戏书客舍》是刘克庄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已去光阴挽不回,
渐惊老态逼人来。
决河犹有方堪塞,
脱发应无术可栽。
圯戌宝藏惟檄草,
南游稛载是诗材。
客愁何物禁当得,
聊向旗亭买一杯。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客人在客舍中的感叹和思考。诗人感慨时光已逝,不可挽回,自己渐渐觉察到老态的逼近。他觉得即使是决河的水流也有方向,而自己的头发却无法重新种植。他提到了圯戌(古代地名)的宝藏只有檄草(通知文书),而他的才华只能在南方的游历中展现。面对客人的忧愁,他只能在旗亭(古代酒楼)买一杯酒来消愁。

赏析:
《戏书客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光阴流逝、老去的感慨和无奈。诗中使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决河与自身的对比,强调了时光不可逆转的特性。作者用自己脱发无法复原的形象,表达了对年华不再的悲叹。他提到圯戌的宝藏只有檄草,而自己的才华只能在南游中展现,暗示了自己才华的局限与无奈。最后,他在旗亭买一杯酒,寄托了对客愁的消解与放松的希望。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寥寥数语传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衰老的深刻思考和感叹。同时,通过对自身才华的限制与无奈的描绘,展现了对人生现实的洞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yǐ qù guāng yīn wǎn bù huí, jiàn jīng lǎo tài bī rén lái.
已去光阴挽不回,渐惊老态逼人来。
jué hé yóu yǒu fāng kān sāi, tuō fà yīng wú shù kě zāi.
决河犹有方堪塞,脱发应无术可栽。
yí xū bǎo zàng wéi xí cǎo, nán yóu kǔn zài shì shī cái.
圯戌宝藏惟檄草,南游稛载是诗材。
kè chóu hé wù jìn dāng de, liáo xiàng qí tíng mǎi yī bēi.
客愁何物禁当得,聊向旗亭买一杯。
韵脚: 拼音:yí xū bǎo zàng wéi xí cǎo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九皓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圯 橋 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史记》 後來沿称該桥为圯 我來圯桥上,怀古钦英风。--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圯yí桥~上。

:戌 (指事。从戊,含一。不详。戊武器。本义地支的第十一位) 同本义 戌时 明日大利,宜用戌亥时。--《三国演义》 又如戌亥时(戌时与亥时) 夏正建寅,九月为戌 九月之辰谓为戌,戌者灭也,谓时物皆衰灭也。--《晋书》 十二生肖属狗 戌xū ⒈地支的第十一位,也作次序第十一。 ⒉ 戌qū 1.屈戌儿。门窗上的环纽;搭扣。

:宝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房子里有贝和玉,表示家里藏有珍宝,会意。在西周金文里,又加上一个声符缶”(古音与宝”同)。本义珍宝) 同本义 宝,珍也。--《说文》 稼穑维宝。--《诗·大雅·桑柔》 以作尔宝。--《诗·大雅·崧高》 宝玉者,封圭也。--《谷梁传·定公八年》 以其宝来奔。--《国语·鲁语》。注玉也。” 怀其宝。--《论语》 和氏壁天下人所共传宝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戴朱缨宝饰之帽。--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又如珠宝;宝函(宝匣);珍宝(珠玉宝石等);宝肆(出售珍宝的店 宝 bǎo ①珍贵的东西粮食是个~,谁都离不了。 ②珍贵的~刀。 ③旧时的一种赌具。 ④旧时用于称别人的家眷、铺子等的敬辞~眷、~号。 【宝船】明代滞下西洋时使用的海船的名称。据有关资料,最大的船长158米,宽56米。 【宝石】硬度较大,色泽美丽,受到大气和化学药品的作用不起变化,产量稀少而极为贵重的矿物,统称为宝石。如金刚石、刚玉、黄玉、硬玉、绿柱石等。 【宝惜】珍惜。 【宝藏】储藏的珍宝或财富(多指矿产)。也比喻未经发掘的民族民间文化精华发掘地下~、艺术~。 【宝座】 ①帝王或神佛的座位。 ②借指某一职位或荣誉冠军~。

:藏 (形声,臧声。本义把谷物保藏起来) 储积,收藏 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墨子·三辩》 子不闻藏书者乎?--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又如矿藏;收藏(收集保藏) 隐匿 藏,匿也。--《说文新附》 慢藏海盗。--《易·系辞上》 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吕氏春秋·察今》 又如藏掩(遮盖,隐瞒);藏拙(因怕丢丑而不显露自己的技能和意见);藏娇(把娇娃藏起来。指娶妾别居);藏名(隐匿名声) 怀有 藏 cāng ①~隐蔽埋~。 ②收存;储藏~书。又见zàng。 【藏垢纳污】比喻包容种种坏人坏事。又作藏污纳垢。 【藏奸】~心怀恶意。 ②不肯拿出全部精力或不肯尽力帮助人~耍滑。 【藏龙卧虎】比喻潜藏着的未被发现的人才。 【藏匿】隐藏起来不让人发现。 【藏头露尾】形容躲躲闪闪,不把真实情况全都摊出来。 【藏污纳垢】见【藏垢纳污】。 【藏掖】 ①怕人知道或发现而竭力掩藏~躲闪。 ②掩饰住的弊端他办事可从来没有~。 【藏拙】怕出丑,不肯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看法或技能。常用为自谦之辞。 藏zàng ⒈储存东西的地方库~。宝~。 ⒉道教、佛教经典的统称道~。大~经。 ⒊ ①佛教经典"经、律、论"三部分。 ②唐玄奘号"三藏法师"。 ⒋西藏自治区的简称。 ⒌ 藏cáng 1.隐藏;潜匿。 2.收藏;储藏。 3.怀,藏在心中。 4.深,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 藏zāng 1.草名。 2.通"臧"。善。 3.通"赃"。窝主。

:惟 (形声。从心,隹声。本义思考;思念) 同本义 惟,凡思也。--《说文》 臣窃惟事势。--贾谊《治安策》 吾惟之,坚子固不足遣。--《汉书·张良传》 又如惟思(思虑);惟度(思考忖度);惟念(思念;考虑) 为,是 万邦黎献,共惟帝臣。--《书·益稷》 不变惟何。-- 有 相亦惟终。--《礼记》 听从,随从 大国苟不以为然也,则亦惟命耳。--刘献廷《广阳杂记》 又如惟惟(听从顺服的样子) 愿,希望 若草庵见毁一节,成功之后,万惟留心。--《英烈传》 又如 惟wéi ⒈思,考虑思~(也作"思维")。 ⒉独,只,只有~一。~有。~恐浪费时间。 ⒊但是,只是雨虽停,~风未止。 ⒋文言助词。多用于句首,也用于句中~二月既望。行之~艰。 惟wěi 1.见"惟惟"。

:檄 (形声。本义檄文) 同本义 太祖得书,便命移檄。--《英烈传》 制府檄下。--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文檄”即檄文。古代用以征召、晓喻或声讨的文书)。--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奉檄守御。--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又如传檄(传布檄文);羽檄(上插鸟羽的古代征兵军书) 泛指信函 使君子年善?来檄可求。--王安石《寄丁中允》 檄 用檄文晓谕或声讨 按察司行文檄了知县去。--《儒林外史》 檄其人士,于政治宗教,皆欲 檄xí〈古〉用于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文。传~声讨。

:草 (形声。从苃,早声。小篆苃,象两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说文》草,草斗,栎实也”(栎实栎树的荚果,即皂角)。借为草木”之 草”以后,则另造皂”字来代替。本义栎实) 草本植物的总称 苃,百卉也。从二屮。会意。经传皆以草为之『书多以屮为之。--《说文》 大草不生。--《吕氏春秋·任地》。注草,秽也。” 草食者羶。--《吕氏春秋·本味》 草苴比而不芳。--《楚辞·悲回风》。注生曰草。”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唐·刘禹锡《陋室铭》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