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Q 泣露寒蛩草际声

"泣露寒蛩草际声"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14:40:25


简介: “泣露寒蛩草际声”出自宋代喻良能的《再用前韵》,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qì lù hán qióng cǎo jì shēng,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出处: 《再用前韵》
内容:
晚驱羸马背重城,晓度层峦淡月明。
醉与别愁相唤醒,秋兼诗思一齐清。
舞风繁蓼堤边影,泣露寒蛩草际声
欲驻征鞍聊小憩,敢将王事徇私情。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喻良能
诗人介绍: 婺州义乌人,字叔奇,号香山。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补广德尉。历迁工部郎中、太常寺丞。出知处州,寻以朝请大夫致仕。尝进《忠义传》二十卷,孝宗深加叹赏,即命颁行。为文精深典雅。有《香山集》、《家帚编》等。
翻译:

诗词的中文译文:
再用前韵

晚上赶马背重城,
黎明时分越层峦,月明。
喝醉了和离别的忧怀互相唤醒,
秋天还使诗情思绪同样纯净。
起舞的风吹动着小河边上的芦苇,
凝露的寒蛩在草地间鸣叫。
想在战马鞍前稍作休息,
但将要达成国家大事,不敢倾心私情。

诗意:
这首诗通过描绘景色和情感表达了一种忧郁的情绪。诗人在追求自己的诗意和追求王事之间感到矛盾和纠结。诗中的晚上和黎明象征着时光的流逝,而诗人的内心所追求的诗意和私情也在这个瞬间交汇。此外,秋天的清凉和寂静也使诗人的思绪更加纯净,增添了诗意的深度。

赏析: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绝句的形式,每句四个字,韵脚使用了前一句的韵脚,给整首诗带来了一定的韵律感。诗人巧妙地通过描绘景物来映衬自己的情感,用简洁而深沉的语言表达了内心的矛盾和纠结。诗中的马背重城象征了战争和社会责任,而层峦和淡月则增添了诗意的浪漫和寂静。通过成功地描绘了自然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这首诗词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wǎn qū léi mǎ bèi zhòng chéng, xiǎo dù céng luán dàn yuè míng.
晚驱羸马背重城,晓度层峦淡月明。
zuì yǔ bié chóu xiāng huàn xǐng, qiū jiān shī sī yī qí qīng.
醉与别愁相唤醒,秋兼诗思一齐清。
wǔ fēng fán liǎo dī biān yǐng, qì lù hán qióng cǎo jì shēng.
舞风繁蓼堤边影,泣露寒蛩草际声。
yù zhù zhēng ān liáo xiǎo qì, gǎn jiāng wáng shì xùn sī qíng.
欲驻征鞍聊小憩,敢将王事徇私情。
韵脚: 拼音:qì lù hán qióng cǎo jì shēng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泣〈动〉 (形声。从水,立声。本义无声或低声地哭) 同本义 持其踵为之泣。--《战国策·赵策》 如闻泣幽咽。--唐·杜甫《石壕吏》诗 连拜且泣。--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太监泣别。--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又如泣励(哭着激励);泣詈(边哭边骂);泣血捶膺(形容悲痛欲绝的样子);泣血(无声痛哭,泪如血涌);泣别(流泪告别) 哭 泣 〈名〉 眼泪 泣下沾衿。--《汉书·李广苏建传》 座中泣下谁最多。--唐· 泣qì ⒈眼泪~如雨下。 ⒉小声哭~不成声。 泣lì 1.形容暴风迅猛的样子。 泣sè 1.涩滞不畅。

:露〈动〉 lou 露lòu ⒈显现,用于一些口语~脸。~马脚。 ⒉见luф。 露lù ⒈显出,现出显~。暴~。~出。揭~。 ⒉在屋外,没有遮盖~天。~宿。~井。~矿。 ⒊用花、果、药物等制成的饮料菊花~。苹果~。枇杷~。枸杞~。 ⒋

:寒〈形〉 (会意。金文外面是宀”,即房屋;中间是人”;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很多;下面两横表示冰”‘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于是古人就 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本义冷,寒冷) 同本义 寒,冻也。--《说文》 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列子·汤问》注 乾为寒。--《易·说卦》 若不可寻也,亦可寒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以享司寒。--《左传·昭公四年》 北方曰寒风。--《吕氏春秋·有始》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寒hán ⒈冷,凉~冷。数九~天。防~大衣。 ⒉贫困贫~,清~。旧时谦词~门。~舍。 ⒊中医学指体外的一种致病因素~邪。风~。 ⒋ ⒌ ⒍ ⒎ ⒏ ①丑陋,难看。 ②丢脸真~碜。 ⒐

:蛩〈名〉 蝗虫的别名 飞蛩满野。--《淮南子》 传说中的异兽名 古书上指蟋蟀 蛩qióng〈古〉 ⒈蝗虫。 ⒉ 蛩gǒng 1.即蚰蜒。《方言》第十一"蚰蜓……北燕谓之?蚭"晋郭璞注"江东呼蛩。"一说,马陆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四.马陆》。

:草 (形声。从苃,早声。小篆苃,象两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说文》草,草斗,栎实也”(栎实栎树的荚果,即皂角)。借为草木”之 草”以后,则另造皂”字来代替。本义栎实) 草本植物的总称 苃,百卉也。从二屮。会意。经传皆以草为之『书多以屮为之。--《说文》 大草不生。--《吕氏春秋·任地》。注草,秽也。” 草食者羶。--《吕氏春秋·本味》 草苴比而不芳。--《楚辞·悲回风》。注生曰草。”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唐·刘禹锡《陋室铭》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

:际 (形声。从阜,祭声。本义两墙相合之缝) 同本义 际,壁会也。--《说文》。段玉裁注两墙相合之缝也。 泛指合缝的地方;缝隙 凿棺际而安之。--南朝 梁·江淹《铜剑赞》 覆盖周密无际。--《后汉书·张衡传》 边缘 东南大海际。--宋·沈括《梦溪笔谈》 横无际涯。--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川原无际。--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岩际;水际;无边无际;边际;天际;九天之际;一望无际;分际;漫无边际 时候;时机 败军之际。--诸葛亮《出师表》 去就之际 际(雋)jì ⒈交界处,边缘处海~。天~。一望无~。 ⒉彼此之间省~。国~。厂~竞争。 ⒊时候或先后交接的时候胜利之~。夏秋之~。 ⒋当,适逢~此美景。 ⒌会合,交流刚柔~也。广泛交~。 ⒍到,接近~天接地。 ⒎

:声 (形声。从耳,殸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声,音也。--《说文》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礼记·乐记》 声依永律和声。--《虞书》 凡声阳也。--《礼记·郊特牲》 苍蝇之声。--《诗·齐风·鸡鸣》 有闻无声。--《诗·小雅·车攻》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柳宗元《永州八记》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孟子·梁惠王下》 又如声叉(声音不正常);声嘶(声音破哑);声如洪钟 声(聲)shēng ⒈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波。~音。说话~。金石之~。 ⒉名誉,名望名~。~誉。~价。~望。~威。 ⒊宣称,说出,扬言~称。~明。~张。~罪致讨。~东击西。 ⒋量词大喊三~。 ⒌ 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