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聿崇号名

"聿崇号名"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2 02:40:37


简介: “聿崇号名”出自宋代真宗的《上册宝十三首》, 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yù chóng hào míng,诗句平仄:仄平仄平。
出处: 《上册宝十三首》
内容:
有独有言,顺承天则。
聿崇号名,再扬典册。
朱英赏函,左右翼翼。
千秋万岁,保兹无极。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真宗
诗人:
翻译:

《上册宝十三首》是宋代真宗所作的一组诗词。以下是对这组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宝书上册共有十三篇,每篇都表达了真宗皇帝的独特见解和对天命的顺应。他以敬畏之心,履行着作为皇帝的职责,不断传承和发扬着朝廷的典章制度。赤红的字迹流传在文献中,左右翼翼地呈现在朝臣们面前。这些诗词是对皇帝的赞美,祈求他的统治能够永远延续下去,保持永恒的无上之境。

这组诗词表达了真宗皇帝对天命的顺应,他将自己的治理方式视为一本宝书,其中记载了他的理念和决策。他以兢兢业业的态度执掌朝政,不断传承和发扬前人的治国智慧。这些诗词也彰显了皇帝的荣耀和威严,他的名号被尊崇,典章制度得到了再次宣扬。

在这些诗词中,真宗皇帝以深红的墨汁书写,将这本宝书装裱在华美的函件中,作为珍贵的礼物赏赐给朝廷的臣子们。他的统治被视为千秋万岁,具有永恒的意义。这组诗词的赏析点在于它们展示了当时真宗皇帝的统治思想和治国理念,以及他对自身统治地位的自豪和自信。

《上册宝十三首》是真宗皇帝对自己治理成就的歌颂和对未来统治的期许。它们体现了皇帝对天命的顺应,对典章制度的传承和发扬,以及对自身统治地位的肯定。这组诗词展示了真宗皇帝的治国智慧和帝王风范,并将这些价值观传递给后世。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yǒu dú yǒu yán, shùn chéng tiān zé.
有独有言,顺承天则。
yù chóng hào míng, zài yáng diǎn cè.
聿崇号名,再扬典册。
zhū yīng shǎng hán, zuǒ yòu yì yì.
朱英赏函,左右翼翼。
qiān qiū wàn suì, bǎo zī wú jí.
千秋万岁,保兹无极。
韵脚: 拼音:yù chóng hào míng
平仄:仄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聿 (指事。从聿一一者,牍也。秦以后皆作筽。本义毛笔。笔的本字,秦以后始加竹作笔)同本义 聿,所以书也。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说文》 又如舌聿(即口笔”。用口所说的,用笔所写的) 聿 古汉语助词,用在句首或句中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诗·大雅·文王》 聿,循也。--《后汉书·傅毅传》注 又如聿女(养女);聿遵(遵循。聿,发语词);聿追(聿本助词◇人往往训聿为述,因以聿追”谓追述先人德业) 聿yù ⒈笔。 ⒉文言句首或句中的语气助词。

:崇 (形声。从山,宗声。本义山大而高) 同本义 崇,嵬高也。--《说文》。按,字亦作嵩、作崧。 融降于崇山。--《国语·周语》。注崇,崇高山也。夏居阳城,崇高所近。” 又如崇亘(高峻绵延);崇崖(高峻的山崖);崇阿(高大的山丘);崇山(高山); 崇崇(高耸的样子) 高;高大 崇,高也。--《尔雅》 与黄比崇。--张衡《西京赋》 崇崇圜邶。--扬雄《甘泉赋》 广与崇方。--《考工记·梓人》 大侯之崇,见鹄于参。--《仪礼·大射仪》 于是封之,崇四尺。--《礼记·檀弓》 明道德之广崇。--《史 崇 chóng ①高~山峻岭。 ②尊敬;重视~敬、推~。 ③姓。 【崇高】极高的;最高尚的~的敬礼、~的理想。 【崇厚】(1826-1893)清末大臣。字地山,完颜氏,满州镶黄旗人。满族。举人出身。曾任三口通商大臣。协助奕i签订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1878年出使俄国交涉归还伊犁问题。次年,擅自签订丧失领土、主权的《里瓦几亚条约》。遭到舆论谴责、被撤职治罪。 【崇敬】推崇尊敬。 【崇明岛】中国第三大岛。属上海市。位于长江入海口。面积1083平方公里,属大陆岛。农产以棉花、稻、小麦为主。是上海市副食品基地之一。 【崇山峻岭】指高大的山岭。 【崇祯帝】(1611-1644)明代皇帝。即朱由检。庙号思宗。1627年即位后,杀魏忠贤,罢黜阉党,整饬朝纲,意欲图强。但随即又宠信另一批宦官,杀害抗后金将领袁崇焕。为镇压农民起义,不断加重赋役。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后,自缢于煤山(今北京景山)。明朝灭亡。 崇chóng ⒈高~高。~山。 ⒉尊重,推重~拜。~敬。尊~。推~。 ⒊〈古〉通"终"。终了。

:号 (会意。从虎,从号。号”亦兼表读音。号”是號”的古字,上面是口”,下面代表声音,即号呼的意思◇繁化,变成號”,现在简化为号”。本义大声喊叫) 同本义 号,呼也。--《尔雅》 谁之永号?--《诗·魏风·硕鼠》 公号庆郑。--《国语·晋语》 号呼而转徙。--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因大号,一墟皆惊。--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阴风怒号。--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号泣载道。--《明史》 又如号噪(呼叫,喧嚷);号踯(号叫跳顿);号佛(高声念佛) 哭而有言 号,痛声也。--《说文》 以 号(號)hào ⒈名称称~。年~。牌~。 ⒉商店商~。分~。 ⒊人的名和字以外的别称别~。 ⒋标志记~。符~。信~。加减~。 ⒌排定次序,标上记号排坐~。编~码。将这些东西~上。 ⒍物品的规格、等级特大~。中~。均码~。 ⒎命令~令。发~施令。 ⒏军队或乐队中所用的喇叭~兵。军~队。吹冲锋~。 ⒐ ⒑ ⒒ ⒓ 号(號) háo ⒈大声呼叫~叫◆~。北风怒~。 ⒉大声哭哀~。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同本义 名,自命也。--《说文》 黄帝正名百物。--《礼记·祭法》 名之曰幽厉。--《孟子》 名公器也。--《庄子·天运》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乐府诗集》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名之者谁。--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自名蟹壳青”。--《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名品(辨明品级) 称说;说出 不能名其一处。--《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如不可名状;莫名其妙;名状(形容描述) 出名,有名 名míng ⒈人或事物的称谓~字。~称。地~。 ⒉说出,叫出莫~其妙。无以~之。 ⒊声誉,有声誉的出~。有~。~人。~言。~医。~将。 ⒋计人数的量词教师五~。 ⒌ ①借用作某件事的身份、资格我以工会会员的~义。 ②指表面上、形式上的名称,也简作"名"挂~。有~无实。 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