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柩前诸后更黄袍

"柩前诸后更黄袍"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03:51:58


简介: “柩前诸后更黄袍”出自宋代刘克庄的《读大行皇帝遗诏感恩哀恸六首》,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iù qián zhū hòu gèng huáng páo,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出处: 《读大行皇帝遗诏感恩哀恸六首》
内容:
批凤提鳌间世遭,老臣全未报丝毫。
封还不觉天颜近,劝诵偏知帝学高。
户外昭容犹紫袖,柩前诸后更黄袍
暮年泪滴藏山稿,畴昔曾经圣笔褒。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刘克庄
诗人介绍: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翻译:

《读大行皇帝遗诏感恩哀恸六首》是宋代刘克庄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大行皇帝的感恩之情和对其去世的悲痛之情。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批凤提鳌间世遭,
老臣全未报丝毫。
封还不觉天颜近,
劝诵偏知帝学高。
户外昭容犹紫袖,
柩前诸后更黄袍。
暮年泪滴藏山稿,
畴昔曾经圣笔褒。

诗意:
这首诗词以感恩和哀恸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大行皇帝的敬仰和思念之情。作者自称为老臣,感慨自己未能尽忠报国,对皇帝的恩德感到愧疚。诗中提到皇帝的遗诏被还回,意味着皇帝已经离世,作者对此感到悲痛。然而,作者通过劝诵皇帝的遗诏,表达了对皇帝学识高深的赞叹和敬仰之情。诗的最后,作者以泪滴山稿来象征自己晚年的悲伤和对皇帝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皇帝曾经称赞自己的感激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大行皇帝的感恩和哀思,展现了作者对皇帝的崇敬和对自己未能尽忠的懊悔之情。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描述皇帝的遗诏被还回、皇帝的学识高深等情节,突出了皇帝的伟大和作者自身的渺小。同时,诗中运用了象征手法,如紫袖、黄袍等,增加了诗词的意境和艺术感。整首诗词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皇帝的感激和思念之情,展现了作者的忠诚和对国家的热爱。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pī fèng tí áo jiān shì zāo, lǎo chén quán wèi bào sī háo.
批凤提鳌间世遭,老臣全未报丝毫。
fēng hái bù jué tiān yán jìn, quàn sòng piān zhī dì xué gāo.
封还不觉天颜近,劝诵偏知帝学高。
hù wài zhāo róng yóu zǐ xiù, jiù qián zhū hòu gèng huáng páo.
户外昭容犹紫袖,柩前诸后更黄袍。
mù nián lèi dī cáng shān gǎo, chóu xī céng jīng shèng bǐ bāo.
暮年泪滴藏山稿,畴昔曾经圣笔褒。
韵脚: 拼音:jiù qián zhū hòu gèng huáng páo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四豪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柩 (形声。从木,从匚,盛东西的筐器,久声。本义装有尸体的棺材) 同本义 柩,棺也。--《说文》。 古文湨字从匚久,后世又加木旁耳,虚者为棺,实者为柩。--《尔雅》 先迁柩于庙。--《谷梁传·宣公八年》 崩薨,柩之为言究也,久也,不复变也。--《白虎通》 在床曰尸,在棺曰柩。--《礼记·曲礼》 又如运柩;枢榇(装有尸体的棺材);柩尸(指灵柩);柩室(停放灵柩之室);柩路(载灵柩之车);柩殡(谓停放灵柩) 铭,汉时谓刻在石碑上的字为柩 设敖置铭。--《周礼》。贾公彦疏铭所以表柩,故汉时谓铭 柩jiù装有尸体的棺材引~。灵~。迁其~。

:前〈动〉 (本义前进) 同本义 前,进也。--《广雅》 然而驱之不前,却之不止。--《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罗敷前致词。--《乐府诗集·陌上桑》 听妇前致词。--唐·杜甫《石壕吏》 狼不敢前。--《聊斋志异·狼三则》 驰而前。--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孔子下车而前。--《庄子》 又如前却(进退);前迈(前行,前进);前旌(仪仗中前行的旗帜) 引导 尸谡祝前。--《仪礼·特牲礼》。注犹导也。” 张若、謵朋前马。 前qián ⒈跟"后"相对 ①〈表〉方向,方位~方。~面。床~。高楼~。向~走。 ②〈表〉时间~天。~年。~些时候。史无~例。 ③〈表〉次序~排。~六名。 ⒉行进~进。勇往直~。 ⒊ ⒋ ⒌ ⒍ ①前面的路程。〈喻〉未来的境遇、成就展望~程,灿烂辉煌。 ②旧时指读书或官吏企图求取的功名职位。 ⒎ 前jiǎn 1.浅黑色。参见"前樊"。 2.消灭。

:诸 (形声。从言,者声。本义辩,问辩) 同本义 诸,辩也。--《说文》。按,者亦意辩词也。 诸诸便便,辩也。--《尔雅》 穷研细诸问,岂得信虚辞!--《敦煌变文集·燕子赋》 又如诸问(问辩) 诸 众;各 诸郡县苦秦吏。--《史记·陈涉世家》 西和诸戎。--《三国志·诸葛亮传》 诸道桥梁。--《资治通鉴·唐纪》 又 诸将皆失色。 诸越则桃李冬实。(诸越,即百越”,指两广地区。)--宋·沈括《梦溪笔谈》 诸峰之顶,亦低于山顶之地面。--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仆必能从 诸zhū ⒈各,众,许多~军。~位。~君。~子百家。 ⒉义同文言中的"之于"("之"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她、它")投~渤海。公~于世。付~实施。 ⒊义同文言中的"之乎"("乎"疑问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有~?闻~(听说过这件事吗)? 诸chú 1.蟾蜍。

:后 (会意。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古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按从坐人,从口,与君同意。本义君主,帝王) 同本义 后,继君体也。--《说文》 班瑞于群后。--《书·舜典》 允王维后。--《诗·周颂·时迈》 后王命冢宰。--《礼记·内则》 昔我先世后稷。--《国语·周语》 皇皇后帝。--《左传·文公二年》 夏后皋之墓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又如后王(君王;天子);后帝(天帝;上帝);后夷(上古有穷国的国君);后辟(君主;帝王) 帝王的妻子 天子之妃曰后。--《礼记·曲礼》 帝嫡妃曰 后(後)hòu ⒈跟"前"、"先"相对。 ①指位置~院。~方。屋~。 ②指时间。晚些的,未到的日~。~天。~来居上。 ③指次序最~三排。~五名。 ①军事上指担任军需供给、医疗、运输等任务。 ②泛指总务工作。 ⒉后代,子孙~生可畏。她无~。 ⒊君王的妻子皇~。 ⒋上古时称君王夏~。 后xiàng 1.项。参见"后?"。

:更 (形声。从攴,更”的小篆形是个形声字。丙声。 本义改变) 同本义 更,改也。--《说文》 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更爵洗。--《仪礼·大射仪》 更皮币。--《礼记·月令》 更姓改物。--《国语·周语》 应国之称号亦更矣。--《管子·侈靡》 国更立法以典民则祥。--《管子·任法》 更葬也。--《史记·晋世家》 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将军若能翻然改图,易迹更步,古人不难追,鄙士何足宰哉!--《三国志·吕凯传》 曲沃武公已即位三十七年矣,更号曰晋武公。--《史记 更gèng副词。 ①再,重,又 ~上一层楼。~进一步。 ②愈加,越发~加。~美好。~清楚。~受人尊敬。 更gēng ⒈改变,改动,调换~改。~动。~换。~正。变~。万象~新。 ⒉经历,经过~事。道必~匈奴中。 ⒊旧时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深人静。夜半三~。

:黄〈形〉 (象形。金文象蝗虫形。当是蝗”的本字。本义蝗虫) 黄色 黄,地之色也。--《说文》 黄为土色,位在中央。--《论衡·騰符》 黄中之色也。--《左传·昭公十二年》 黄者中也。--《礼记·郊特牲》 天玄而地黄,解得黄矢。--《易·坤》 绿衣黄里。--《诗·邶风·绿衣》 绿衣黄裳。 千里黄云白日曛。--唐·高适《别董大》 地履其黄。--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得张黄盖。--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又如黄烘烘(形容金黄色);黄干干(形容很黄);黄骝(黄红色的骏马);黄盖(帝王车上所用的 黄huáng ⒈像油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金~。~金。菜花~。 ①黄的颜色。 ②腐朽堕落的收缴及焚烧~色书刊。 ⒉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此事~不了。 ⒊指黄河引~工程。 ⒋ ①菊花。 ②黄花菜,又名"金针菜"。 ⒌ ⒍ ①地下的泉水。 ②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者所谓的"阴间"。 ⒎黄山,在安徽省~山天下绝。 ⒏黄帝(传说中的古代帝王)的简称。

:袍〈名〉 有夹层、中着棉絮的长衣 衣敝縵袍。--《论语》。按,衣有箸者,今之绵衣,或曰箸以乱麻曰袍。 纩为茧,縵为袍。--《礼记·玉藻》 又如袍子 中式长衣的通称。其形制不分上衣下裳。本为闲居之服,汉以后用作朝服 的主要组成部分) 外衣 袍者,表衣之通称。--《正字通》 战袍 袍páo中式长衣的统称棉~子。皮~儿。黄~加身。~笏登场(登台演戏,〈喻〉上台做官,多含贬义)。 袍bào 1.指衣服的前襟。 2.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