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M 莽莽平原绿

"莽莽平原绿"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6-02 18:30:41


简介: “莽莽平原绿”出自宋代张耒的《送春》,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mǎng mǎng píng yuán lǜ,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出处: 《送春》
内容:
莽莽平原绿,悠悠晚树红。
巢成莺哺子,柳老絮飞空。
碧草长亭路,青旗野店风。
伤心对千里,无酒奈愁攻。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张耒
诗人介绍: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翻译:

《送春》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张耒。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人们对春天的送别之情。

诗中描述了广袤的平原上一片翠绿的景色,远处的树木在傍晚时分染上了红色。诗人提到了鸟巢中的雏鸟已经长大,柳树上的絮飞舞在空中。这些景象都是春天的象征,表达了春天的到来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中还描绘了一条碧草长亭路和一个青旗野店,这些都是乡村中常见的景物。这些景物给人一种宁静和宜人的感觉,也暗示了人们对春天的期待和欢迎。

然而,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诗人感叹自己身处千里之外,心中充满了伤感,却没有酒可以消愁。这种情感的表达增加了诗的情感色彩,使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的离愁别绪。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表达诗人的情感,展现了对春天的喜爱和离别的忧愁。它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将自然景色与人情感融合在一起,给人以深深的感受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mǎng mǎng píng yuán lǜ, yōu yōu wǎn shù hóng.
莽莽平原绿,悠悠晚树红。
cháo chéng yīng bǔ zi, liǔ lǎo xù fēi kōng.
巢成莺哺子,柳老絮飞空。
bì cǎo cháng tíng lù, qīng qí yě diàn fēng.
碧草长亭路,青旗野店风。
shāng xīn duì qiān lǐ, wú jiǔ nài chóu gōng.
伤心对千里,无酒奈愁攻。
韵脚: 拼音:mǎng mǎng píng yuán lǜ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二沃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莽 (会意。从犬,从茻。原意是犬跑到草丛中逐兔,假借为茻,草丛) 草丛 莽,草也。--《小尔雅》 暴骨如莽。--《左传·哀公元年》 在野曰草芒之臣。--《孟子》 罗千乘于林莽。--《汉书·扬雄传》 地饶广荐草莽水泉。--《汉书·景帝纪》。注草稠曰荐,深曰莽。” 伏戎于莽。--《易·同人》 又如莽林(泛指草木密集连绵而不能通过的森林;专指热带雨林);莽渺(深远而渺茫的样子);莽草(一种有毒植物,又称水莽草”) 草 食莽饮水,枕块而死。--《淮南子》 姓 莽 茂密;盛多 莽mǎng ⒈密生的草,也泛指草草~。 ⒉粗鲁,冒失~汉。鲁~。 ⒊ ①草木茂盛的样子草木~ ~。 ②无边无际~ ~万重山。

:莽 (会意。从犬,从茻。原意是犬跑到草丛中逐兔,假借为茻,草丛) 草丛 莽,草也。--《小尔雅》 暴骨如莽。--《左传·哀公元年》 在野曰草芒之臣。--《孟子》 罗千乘于林莽。--《汉书·扬雄传》 地饶广荐草莽水泉。--《汉书·景帝纪》。注草稠曰荐,深曰莽。” 伏戎于莽。--《易·同人》 又如莽林(泛指草木密集连绵而不能通过的森林;专指热带雨林);莽渺(深远而渺茫的样子);莽草(一种有毒植物,又称水莽草”) 草 食莽饮水,枕块而死。--《淮南子》 姓 莽 茂密;盛多 莽mǎng ⒈密生的草,也泛指草草~。 ⒉粗鲁,冒失~汉。鲁~。 ⒊ ①草木茂盛的样子草木~ ~。 ②无边无际~ ~万重山。

:平〈形〉 (指事。小篆字形, 从于, 从八。于”是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 八”是分的意思, 气越过而能分散, 语气自然平和舒顺。本义 语气平和舒顺) 同本义 平,语平舒也。--《说文》 终和且平。--《诗·小雅·伐木》 神气乃平。--《素问·调经论》 又如平典(和平典雅);平度(平和的法度);平气(平和之气);平远(谓性情平和,胸襟远大);平愉(平和愉悦);平睦(犹平和) 平坦,没有高低凹凸 土治曰平,水治曰清。--《诗·小雅·黍苗》传 平,正也。--《广韵》 地爱其平。--《淮南子·本经》。注 平píng ⒈不倾斜,无凹凸,无高低起伏~坦。~原。~面。水~如镜。 ⒉均等,公正~均。公~。~等。~分秋色。 ⒊普通,经常~淡。~凡。 ⒋安定,宁静~安。~静。太~。心~气和。 ⒌使平削~。铲~。~乱。~整土地。 ⒍〈古〉通"评"。评议。 ⒎ ⒏ ⒐ ⒑ ⒒ ①不相隶属,地位相等~行单位。 ②数学名词。两个~面、或一个~面上的两条直线、或一条直线与一个~面,永不相交~行四边形。 平pián 1.辨治。

:原 (会意。小篆字形。象泉水从山崖里涌出来。从厂,象山崖石穴形。从泉。本义水源,源泉) 源”的古字。水源,水流起头的地方 原,水泉本也。--《说文》。俗字作源”。 原泉混混。--《孟子》 原流、泉浡。--《淮南子·原道》 犹塞川原为潢洿也。--《汉书·食货志》 有本有原。--唐·韩愈《原毁》 又如原泉(源泉);原流(源流) 起源;根本;根由 必达于礼乐之原。--《礼记·孔子闲居》。注犹本也。” 原小则鲜。--《史记·货殖列传》。 又 衣食之原。 原yuán ⒈水源,源泉水有~。 ⒉开始,最初的~始。〈引〉没有加工的~件。~料。~油。 ⒊本来,早先的~来。~先。~籍。请放~处。 ⒋根源,追究根源~因。~本穷末。 ⒌谅解,宽容~谅。情有可~。 ⒍宽广平坦的地方~野。草~。平~。高~。 ⒎四周陡,顶面平之高地。这也是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此种地貌。 ⒏ ⒐ ①言行所持的准则按~则办事。 ②指总的方面,不是具体细节~则上应允。 ⒑ 原yuàn 1.谨慎老实。

绿 :绿 lu 通菉”。一种野菜 终朝采绿,不盈一掬。--《诗·小雅·绿竹猗猗》 河出绿图,地出乘黄。--《墨子》 又用于绿林(绿林山)、绿营(清代汉人地方武装)、鸭绿江等 绿林 绿林好汉 绿林起义 绿(緂)lù ⒈一般草和树叶的颜色。 ⒉ ①公元17年新市人王匡、王凤率众起义,以绿林山(今湖北省当阳东北)为根据地,因此称"绿林军"◇来泛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者的人们。 ②旧时指上山为匪,抢劫财物的集团。 绿(緂)lǜ ⒈像一般草或树叶的颜色,蓝和黄混合而成的颜色~叶。~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