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遑恤身后事

"遑恤身后事"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04 16:06:33


简介: “遑恤身后事”出自宋代周南的《咏史》,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huáng xù shēn hòu shì,诗句平仄:平仄平仄仄。
出处: 《咏史》
内容:
客婴义主臣,锁骨事未竟。
臼友雠若责,斯义在项领。
惟臼秉纯心,遑恤身后事
惟婴抱遗育,不以后死愧。
嗟乎古人达,树德见衷则。
并驱不同逵,存殁事愿毕。
兹事亦大难,义竭斯近仁。
孤成死不死,太息难重陈。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周南
诗人:
翻译:

《咏史》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周南。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客婴义主臣,锁骨事未竟。
臼友雠若责,斯义在项领。
惟臼秉纯心,遑恤身后事。
惟婴抱遗育,不以后死愧。
嗟乎古人达,树德见衷则。
并驱不同逵,存殁事愿毕。
兹事亦大难,义竭斯近仁。
孤成死不死,太息难重陈。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对忠诚和义务的崇高追求。诗中描述了一个主臣和他的君主之间的关系。主臣忠诚于君主,但因为某种原因(锁骨事未竟),未能完成自己的使命。在主臣的朋友看来,这是一种背叛,对主臣的责难如同责备。然而,主臣始终秉持着纯正的心,不顾及自身的后事。而婴儿则抱有对主臣的遗愿和期望,不愿让主臣为自己的死感到愧疚。诗人借古人的智慧和道德观念来强调,树立高尚的品德是可见的,而追求这种品德的人们能够并驱不同途径,坚持完成自己的事业。这样的事情是困难的,但是忠诚和义务是接近仁爱的表现。主人公孤独地完成了他的使命,虽然他已经死去,但是他的精神将永远存在。

赏析:
《咏史》通过描述主臣和君主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忠诚、义务和奉献的主题。诗中的主臣表现出高尚的品德和忠诚,他始终秉持纯正的心,不计较个人得失,甚至在死后仍然受到婴儿的敬仰。诗人通过对古人智慧和道德观念的赞扬,强调了高尚品德的重要性以及追求这种品德的可贵之处。诗词中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通过对主臣和婴儿的形象描绘,呈现出一种深沉的情感和道德追求。整首诗以哀叹和叹息的语气结束,强调了主人公的孤独和他所承担的责任的沉重。这首诗词通过对忠诚和义务的讨论,展示了作者对高尚品德的崇敬,并向人们传递了一种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kè yīng yì zhǔ chén, suǒ gǔ shì wèi jìng.
客婴义主臣,锁骨事未竟。
jiù yǒu chóu ruò zé, sī yì zài xiàng lǐng.
臼友雠若责,斯义在项领。
wéi jiù bǐng chún xīn, huáng xù shēn hòu shì.
惟臼秉纯心,遑恤身后事。
wéi yīng bào yí yù, bù yǐ hòu sǐ kuì.
惟婴抱遗育,不以后死愧。
jiē hū gǔ rén dá, shù dé jiàn zhōng zé.
嗟乎古人达,树德见衷则。
bìng qū bù tóng kuí, cún mò shì yuàn bì.
并驱不同逵,存殁事愿毕。
zī shì yì dà nàn, yì jié sī jìn rén.
兹事亦大难,义竭斯近仁。
gū chéng sǐ bù sǐ, tài xī nán zhòng chén.
孤成死不死,太息难重陈。
韵脚: 拼音:huáng xù shēn hòu shì
平仄:平仄平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四寘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遑 (形声。从辵,皇声。本义急迫) 同本义 墨子遑遑,闵世也。--《盐铁论·散不足》 又如遑急(急迫不安);遑遽(急迫不安,恐惧慌张) 通惶”。恐惧 权于是大怒,手剑欲击之,侍坐者莫不遑遽。--《三国志·虞翻传》 戚戚然以至于死,此天民之遑遽者也。--《列子·杨朱》 满堂变容,迥遑如失。--谢庄《月赋》 仲达闻阵而惕惕,子丹望风而遑遑!--明·梦觉道人《三刻拍案惊奇》 遑 空闲;闲暇 遑,暇也。--《玉篇》 何斯违斯?莫敢或遑。--《诗·召南·殷其雷》 自朝至于日中昃, 遑huáng ⒈闲暇,空闲不~(没有空闲)。 ⒉

:恤 (形声。从心,血声。本义忧虑) 同本义 恤,忧也。--《说文》 勿恤其孚。--《易·泰》 不印自恤。--《书·大诰》 告而忧恤。--《诗·大雅·桑柔》 不恤国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所图者国恤家仇,所期望者豪杰事功。--明·张煌言《复郎廷佐书》 又如恤功(担忧民众的事务);恤恤(忧虑的样子);恤民(忧虑人民的疾苦) 体恤 朝廷竟无恤赠之典。--《隋唐演义》 恤病讨贰。--《左传》 不知存恤。--《三国志·诸葛亮传》 又如恤近忽远(体恤亲近的人而忽略疏远的人);恤金 怜悯 恤(卹、? ⒈怜悯,同情怜~。体~。 ⒉救济,周济抚~。有无相~,患难相救。 ⒊担忧,忧虑~国事。 恤sū 1.见"恤勿"。

:身〈名〉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同本义 身,躬也。象人之形。--《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 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论语·乡党》 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王述之《经义述闻》 人百其身。--《诗·秦风·黄鸟》 身也者,亲之枝也。--《礼记·哀公问》 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礼记·祭义》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告子下》 身首离兮心不惩。--《楚辞·九歌·国殇》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 身shēn ⒈人或动物的躯体~体。~躯。人~子。半~像。〈引〉物的主体部分车~。床~。树~∮~。 ⒉自己,亲自自~。亲~。以~作则。~体力行。~教重于言教。 ⒊生命舍~救人。以~殉职。 ⒋指人的地位~份。~败名裂。 ⒌怀孕~孕。她有了~子。 ⒍套(指衣服)他穿了一~新衣裳。 ⒎ ⒏ ⒐ ①人在社会上或法律上的地位学生~分。公证人~分。 ②物品的质量这种面粉的~分挺好呀! 身yuān 1.见"身毒"。

:后 (会意。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古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按从坐人,从口,与君同意。本义君主,帝王) 同本义 后,继君体也。--《说文》 班瑞于群后。--《书·舜典》 允王维后。--《诗·周颂·时迈》 后王命冢宰。--《礼记·内则》 昔我先世后稷。--《国语·周语》 皇皇后帝。--《左传·文公二年》 夏后皋之墓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又如后王(君王;天子);后帝(天帝;上帝);后夷(上古有穷国的国君);后辟(君主;帝王) 帝王的妻子 天子之妃曰后。--《礼记·曲礼》 帝嫡妃曰 后(後)hòu ⒈跟"前"、"先"相对。 ①指位置~院。~方。屋~。 ②指时间。晚些的,未到的日~。~天。~来居上。 ③指次序最~三排。~五名。 ①军事上指担任军需供给、医疗、运输等任务。 ②泛指总务工作。 ⒉后代,子孙~生可畏。她无~。 ⒊君王的妻子皇~。 ⒋上古时称君王夏~。 后xiàng 1.项。参见"后?"。

:事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同本义 事,职也。--《说文》 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韩非子·五蠹》 又如事宦(仕宦。事通仕”) 引申为职守;政事;事务 事,勤也。--《尔雅》 为政事庸力行务。--《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在君为政,在臣为事。” 事蚤济也。--《礼记·乐记》 事至佚而功。--《荀子·王霸》。注任也。” 陉山之事。--《战国策·秦策》。注役也。” 公侯之事。--《诗·召南·采蘩》 事shì ⒈人的一切活动,自然界、社会中的一切现象或活动~情。~在人为。新~。有~。大~。 ⒉变故~过境迁。这里出~了。 ⒊做,治从~。~农。~商。~生产。 ⒋工作,职业~业。找~。谋~。 ⒌关系,责任走吧,不关你的~。 ⒍工夫这活很费~。 ⒎侍奉奉~。仰~俯畜(原指侍奉父母,养活妻子、儿女◇来泛指维持一家生活)。 ⒏事物一件叫一事两~。 ⒐ ①日常工作~务缠身。 ②总务。 ⒑ ⒒ ⒓ ⒔ ⒕ ①事故。 ②争执,纠纷挑起~端。 ⒖ ⒗ 事zì 1.立置。 2.插入,刺入。参见"事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