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D 抖擞尘衣访古踪

"抖擞尘衣访古踪"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7 19:45:32


简介: “抖擞尘衣访古踪”出自宋代宋逸的《灵岩》,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ǒu sǒu chén yī fǎng gǔ zōng,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出处: 《灵岩》
内容:
抖擞尘衣访古踪,扪萝涉险彻灵峰。
寒堆泰岳千岩雪,清绕方山十里松。
泉顶客回闻法鼓,云堂僧起动斋钟。
如来元现因明处,直在人天第一重。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宋逸
诗人介绍: 宋逸,洛阳(今属河南)人。徽宗宣和间曾游灵岩。事见《灵岩志》卷三。
翻译:

诗词的中文译文:

《灵岩》

彻悟之人穿过尘土衣裳寻找古迹,
摸索藤蔓涉越危险抵达灵峰。
冰雪堆积于泰山千岩之上,
清风绕绕在方山十里松林之间。
泉水源头的游客听到法鼓的声音,
云堂僧人开始敲响斋钟。
如来佛降临明澈之处,
直接位于人间和天堂之上。

诗意和赏析:
《灵岩》是宋代诗人宋逸所作的一首诗词,通过描绘大自然中的山水景色和佛教的场景,表达了抵达灵秀地方所需付出的努力和对佛法境界的向往。

整首诗以写景开头,描述了彻悟之人穿越尘世尘土的境界,探寻古迹。通过抖擞尘衣、扪萝涉险的描写,展示了这个人追求精神境界的决心和勇气,也体现了追求真理的艰辛。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泰山千岩上堆积的冰雪和方山十里松林中清风的景象,呈现出一幅自然美的画面。这些景色烘托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也借景抒发了对于精神世界的向往和渴望。

后半部分的诗句则描绘了在灵岩中的佛教场景。泉顶的游客可以听到法鼓的声音,云堂僧人开始敲响斋钟,这些场景传递了一种虔诚与宁静的氛围。而最后两句则暗示了如来佛出现在纯净的地方,直接居于人天之上,指出了追求灵性境界的最高境地。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有神秘感的灵岩世界,展现了追求真理和灵性的追求者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面貌。同时,通过描写佛教的景象,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和对精神层面的重视,给读者带来一种纯净、清静的感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dǒu sǒu chén yī fǎng gǔ zōng, mén luó shè xiǎn chè líng fēng.
抖擞尘衣访古踪,扪萝涉险彻灵峰。
hán duī tài yuè qiān yán xuě, qīng rào fāng shān shí lǐ sōng.
寒堆泰岳千岩雪,清绕方山十里松。
quán dǐng kè huí wén fǎ gǔ, yún táng sēng qǐ dòng zhāi zhōng.
泉顶客回闻法鼓,云堂僧起动斋钟。
rú lái yuán xiàn yīn míng chù, zhí zài rén tiān dì yī zhòng.
如来元现因明处,直在人天第一重。
韵脚: 拼音:dǒu sǒu chén yī fǎng gǔ zōng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二冬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抖 (形声。从手,斗声。本义抖擞) 振动;甩动 颤动,哆嗦 把隐讳的事情揭露出来 振作 抖起精神 讽刺人突然得势或生活水平突然提高 讽刺或骂人耍威风 抖 dǒu ①使振动~~雨衣。 ②哆嗦全身发~。 ③振作;鼓起~起精神。 ④全部倒出;彻底揭穿(别人的缺点或毛病)。 ⑤讽刺别人突然得势或致富他现在可~了。 【抖擞】振作精神~。

:擞 通 擞(擻)sòu用扦子在火炉里摇拨抖灰~一~炉灰。 擞(擻)sǒu

:尘 (会意。《说文》从三鹿”,从土”,表示鹿群行扬起尘土的意思。楷书简去重迭的部分,只保留一个鹿”。现行简化字尘”,也是一个从小”从土”的会意字。本义 尘土) 同本义 湫隘嚣尘。--《左传·昭公三年》。注土也。” 尘埃也。--《庄子·逍遥游》 而游于尘垢之外。--《庄子·齐物论》 朱尘筵些。--《楚辞·招魂》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白居易《卖炭翁》 渭城朝雨浥轻尘。--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又如浮尘;降尘;灰尘(尘土);一尘不染;尘封(盖满灰尘);尘涓(尘埃与一滴水。比喻细微);尘芥(尘 尘 chén ①尘土,附着在器物上或飞扬的细土除~器。 ②人间;现实社会红~。 【尘肺】见【矽肺】。 【尘芥】比喻轻微、不足重视的东西。芥小草。 【尘世】佛教、道教所指的现实社会,与其理想世界相对。 【尘嚣】人多,熙熙攘攘的样子。 尘(塵)chén ⒈飞扬的或浮面的灰土~土。 ⒉踪迹,事迹步人后~。 ⒊人间,现时社会~事。~世(也指佛家、道家等所称的人间,并与他们和迷信者所谓的"天堂"、"仙界"相对)。 ⒋ ⒌

:衣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领口,两旁象袖筒,底下象两襟左右相覆,为上衣形。衣”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衣”的字与衣服有关。本义上衣) 同本义 衣,所以蔽体者也。上曰衣,下曰裳。--《说文》 一戎衣。--《书·武城》。传服也。” 薄澣我衣。--《诗·周南·葛覃》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诗·齐风·东方未明》 绿衣黄裳。--《诗·邶风·绿衣》 荀九家乾为衣。--《易·说卦》 夜披衣坐。--唐·李朝威《柳毅传》 披紫衣。 又如衣祛(衣袖);衣袖(衣服的袖子);衣裤(上衣与裤子) 服装 衣yī ⒈上衣。泛指衣服~裳。内~。~冠楚楚。 ⒉包在物体外面的胞~。糖~炮弹。 衣yì穿~轻裘。~羽绒服。

访 :访 (形声。从言,方声。本义广泛地征求意见) 同本义 詌,泛谋也。--《说文》 詌,谋也。--《尔雅》 王访于箕子。--《书·洪范》 访予落止。--《诗·周颂·访落》 受纳访--《周礼·内史》 使访物官。--《国语·楚语》 穆公访诸蹇叔。--《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又如访断(咨询决疑);访覃(问及);访讯(讯问;打听) 引申为访问、拜访(敬词) 此行殊访戴,自可缓归桡。--李白《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 时余方访君寓。--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径造庐访成。--《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访 访 fǎng ⒈询问,调查~贫济困。查~。采~。 ⒉探望~亲会友。相~。探~。拜~。〈引〉寻求~求。 ⒊查,侦察明察暗~。 ⒋ 【访问】有目的地探望~问水稻专家。

:古 (会意。从十,从口。本义古代。一般分为太古、上古、中古、近古) 同本义 古,故也。--《说文》 大古冠布。--《仪礼·士冠礼》。注大古,唐虞以上。” 以是为近古也。--《谷梁传·桓公三年》。注古,谓五帝时。” 慨长思而怀古。--《文选·张衡·东京赋》 别求闻由古先哲王。--《书·康诰》 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吕氏春秋·察今》 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清·黄宗羲《原君》 又如远古(遥远的古代);古字(指隶书以前的古代文字); 古gǔ ⒈很久以前的,过去的,跟"今"相对~代。~物。名胜~迹。已作~(已死)。 ⒉〈古〉诗体五~。七~。 ⒊ ⒋ ⒌ 古gù 1.通"故"。故旧。参见"古处"。 2.通"故"。因此;所以。 3.通"固"。姑且。 4.通"固"。本来。 古kū 1.见"古成"。

:踪 (形声。从足,从(宗)声。本义脚印,踪迹) 同本义 草合人踪断,尘浓鸟迹深。--李白《谒老君庙》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访其遗踪。--宋· 苏轼《石钟山记》 绝无踪响。--《聊斋志异·促织》 胆寒潜踪。--《广东军务记》 又如踪尘(尘世的事情);踪绪(踪迹,头绪);踪响(踪纪声响);踪辙(踪迹) 事物的痕迹 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己随风。--《鹿虔扆·临江仙》 又如踪由(事情的始末);跟踪 踪 追随 朕欲远追周文,近踪光武,使宗庙有太山之安。--《晋书·刘 踪(蹤)zōng ⒈脚印,踪迹~影。万迳人~灭。 ⒉追随,跟随追~。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