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Y 腋下清风稍袭肤

"腋下清风稍袭肤"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04:29:42


简介: “腋下清风稍袭肤”出自宋代苏辙的《次前韵》,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è xià qīng fēng shāo xí fū,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
出处: 《次前韵》
内容:
龙鸾仅比闽团酽,盐酪应嫌北俗粗。
采愧吴僧身似腊,点须越女手如酥。
舌根遗味轻篙,腋下清风稍袭肤
七碗未容留客试,瓶中数问有余无。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苏辙
诗人介绍: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翻译:

《次前韵》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龙鸾仅比闽团酽,
盐酪应嫌北俗粗。
采愧吴僧身似腊,
点须越女手如酥。

舌根遗味轻篙,
腋下清风稍袭肤。
七碗未容留客试,
瓶中数问有余无。

译文:
龙鸾只是比起福建的闽团饼微酸,
盐和酪应该嫌弃北方的俗气粗糙。
采摘时我羞愧,像吴地的僧人一样憔悴,
点心时越地的女子的手软如酥。

舌根上的余香轻轻飘荡,
腋下的清风稍稍拂过肌肤。
七碗美食未容纳留给客人品尝,
瓶中的酒问我是否还有余和无。

诗意和赏析:
《次前韵》以描述美食为主题,通过对食物和美食文化的描绘,展现了苏辙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情感。诗中通过对比不同地方的美食,表达了对南方美食的赞美和对北方俗气的嫌弃,展现了对地域差异的观察和品味。苏辙通过细腻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食物的味道和质地,从而增强了读者对诗中情景的感知。

诗中的“龙鸾”指的是一种美味的食物,与“闽团酽”进行对比,表达了对南方美食的称赞。而“盐酪”则代表北方的食物,苏辙认为其粗俗。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苏辙对食物的品味和挑剔,也折射出他对地域文化的态度。

诗中还通过描写采摘和点心的场景,以及味道和风的感受,增加了诗的韵味和意境。通过舌根上的余香和腋下的清风,苏辙传达了美食给人带来的愉悦和舒适感。最后,他提及了七碗美食和瓶中的酒,暗示自己对美食的热爱和品味,也流露出对生活的满足与享受。

总体而言,苏辙的《次前韵》通过对美食的描绘,展现了对地域文化和生活的观察和感悟,以及对美食和享受的追求。诗中细腻的描写和对比的手法,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美食带来的美好和愉悦,同时也体现了苏辙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品味。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lóng luán jǐn bǐ mǐn tuán yàn, yán lào yīng xián běi sú cū.
龙鸾仅比闽团酽,盐酪应嫌北俗粗。
cǎi kuì wú sēng shēn shì là, diǎn xū yuè nǚ shǒu rú sū.
采愧吴僧身似腊,点须越女手如酥。
shé gēn yí wèi qīng gāo, yè xià qīng fēng shāo xí fū.
舌根遗味轻篙,腋下清风稍袭肤。
qī wǎn wèi róng liú kè shì, píng zhōng shù wèn yǒu yú wú.
七碗未容留客试,瓶中数问有余无。
韵脚: 拼音:yè xià qīng fēng shāo xí fū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腋 (形声。从肉,夜声。本作亦”,大”(人)下两点表示腋的部位。本义胳肢窝) 同本义 胳谓之腋。--《广雅》 珍裘非一腋。--《文选·卢谌答魏子悌诗》。注引《埤苍》腋在肘后。” 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庄子》 又如腋毛;腋翅(腋下生翅,意犹飞身);腋臊(腋臭,狐臭) 禽兽翅膀或前腿内侧和胸部相连的部分 腋状物 腋臭 腋毛 腋yè ⒈腋窝,通称"夹肢窝"。上肢同肩膀连接处靠里底下呈凹状的部分。 ⒉有的生物体上类似腋的部分~芽。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下,底也。--《说文》 在南山之下。--《诗·召南·殷其靬》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豳风·七月》 下声肆。--《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 君臣上下。--《礼记·曲礼》 阴山下。--《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 放之山下。--唐·柳宗元《三戒》 愬至城下。--《资治通鉴·唐纪》 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下元(道教指水中或水府);下溜头(下流头。江河下 下xià ⒈位置在低处,跟"上"相对~部。~面的。在楼~。〈引〉 ①时间、次序在后~午。~周。~页。~册。 ②级别低的~级。谦词~情。在~。正中~怀。 ③等级低,质量差~等品。这算~策。 ⒉低,跟"高"相对,由高到低分个高~。~楼梯。~山坡。〈引〉 ①投入,进入~矿井。~油锅。 ②去,往~乡。~车间。~基层。 ③结束,离开~课了。已~班。 ④投送,颁布~挑战书。~命令。 ⑤降落~小雨。~大雪。 ⑥向下面的~达文件。~放权力。 ⒊攻破,攻克攻~碉堡。已~数城。 ⒋方面,方位两~商议。四~观望。 ⒌让,退相持不~。 ⒍减除,卸掉减~。除~。~妆。卸~货物。 ⒎在名词后。 ①〈表〉在里面水~。头发~。意~如何? ②〈表〉某个时节时~。而今眼目~。 ⒏在动词后。 ①〈表〉动作的趋向、继续停~来。说~去。 ②〈表〉关系教导~。关怀~。哺育(之)~。 ③〈表〉完成,结果准备~资料。打~了扎实的基础。 ⒐作出~决心。~结论。 ⒑用,使用~功夫。对症~药。 ⒒处所,范围乡~。手~。 ⒓动物产卵或产仔鸭~蛋。猪~崽了。 ⒔少于不~五十人。 ⒕量词。指动作的次数打三~。挥动几~。 ⒖ ①人或物的去处、着落有了~落。 ②下降正在~落。 ⒗ ①江河的下游。 ②旧时指卑下的地位或工作。 ③卑鄙龌龊~流无耻。 ⒘ ①人的结局(多含贬义)贪官的~场--死刑。 ②演员或运动员等退场。 ③旧指到考场应考。 ⒙ 下jià 1.见"下借"。

:清〈形〉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沧浪之水清兮。--《孟子》 河水清且涟猗。--《诗·魏风·伐檀》 举身赴清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临清流而赋诗。--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发之欲其清。--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水尤清冽。--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又如清直(河水清澈顺流貌);清波(清澈的水流);清泚(清清的河水);清涟(清澈的细水波);清活活(水清澈而流动貌);清照(清澈明亮);清悠悠(清澈明亮貌);清深(水色清澈); 清酤(清圣 清qīng ⒈明晰,纯洁透明,跟"浊"相对~楚。~晰。~水。~爽。天朗气~。 ⒉干净,洁净~洁。 ⒊安静,寂静~静。冷~。 ⒋太平澹然四海~。 ⒌不混杂,不混乱划~界限。分~是非。 ⒍单纯,不杂~白。~唱。~炒。 ⒎彻底查点~查。~理。~点。~仓。 ⒏除尽,除去不纯,整顿组织~除。~洗。~党。 ⒐公正廉明~廉。~官。 ⒑朝代名。清朝,公元1644-1911年。1616年建国为后金,1636年改国号为清,1644年建都北京。第一代君主是爱新觉罗·福临。 清qìng 1.凉,寒。

:风 (形声。从虫,凡声。风动虫生”故字从虫”。本义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尤指空气与地球表面平行的自然运动) 同本义 飈,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闾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说文》 立春条风。--《易·通卦验》 东北条风。--《广雅·释天》 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淮南子·天文》 条风居东北维,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史记·律书》 今日不鴓(飈)?--《殷虚文字甲编》 见事风生,无所回避。--《 风(飈) fēng ⒈流动着的空气,多是大致与地面平行东~。龙卷~。刮~下雨。~向。~速。〈引〉像风那样快或普遍流行的~靡一时。 ⒉借风力吹干的~肉。 ⒊消息闻~而动。 ⒋表露在外的景象、品格、气概、才华、态度等~景。~格。~骨。作~。~华。~骚。 【风雅】风度文雅。 【风度】有一定特色的姿态和言谈举止。 【风采】(也写作"丰采")风度神采。 【风姿】(也写作"丰姿")风度姿态。 ⒌没有确实根据的~闻。~言~语。 ⒍习俗,流行的爱好或习惯~俗。世~。学~。移~易俗。勤俭成~。 ⒎〈古〉称歌谣,民歌采~。国~。 ⒏用于病名麻~。抽~。 ⒐ 【风险】风浪危险。〈喻〉事物进程中可能出现的波折险阻不怕担~险。 ⒑ 【风头】 ①形势的发展或有关个人利害的情势看准~头行事。 ②当众表现自己她爱出~头。 ⒒ 【风化】 ①风俗教化莫伤~化。 ②地质学上指岩石因长期遭受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等而分解崩溃。 ③化学上指结晶体在空气中失掉结晶水,因而失去结晶形状的现象。 ⒓ 【风流】 ①杰出的,业绩、才华出众的千古~流人物。 ②有才学而不拘礼法的~流倜傥。 ③像风一样流失。〈喻〉原来常聚的人,现今分散各地~流云散。 ④旧指士大夫所谓的风雅,也指乱搞男女关系~流罪过。 ⒔〈古〉通 "讽"。劝告,讽刺。 风fèng 1.刮风;吹。 2.被风吹,受风。 3.引申为乘凉。 4.教育,感化。 5.显扬,表彰。 风fěng 1.劝谏;讽谏。 2.泛指劝说。 3.讽诵。

:稍〈名〉 (形声。从禾,肖声。本义禾末) 同本义 稍,出物有渐也。--《说文》。按,此字当训禾末,与秒为谷芒者别。 又如稍秣(给牛马吃的草料) 泛指事物的末端,枝叶 俸禄,官吏的薪水 均其稍食。--《周礼·内宰》。注吏禄禀也。”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之供。--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又如稍食(月俸,按月而给的廪食);稍饩(月俸,廪食);稍房(堆放 稍shāo略微~微。~不如意。~感不适。~胜一筹。~纵即逝。 稍shào

:袭 (形声。从衣,从两龙”省声。本义死者穿的衣服,衣襟在左边) 同本义 袭,左衽袍也。--《说文》。按,凡敛死者,左衽,不纽。 陈袭事于房中,西领南上,不緋。--《仪礼·士丧礼》。郑玄注袭事,谓衣服也。” 又如袭衣(尸衣;也指古代行礼时穿在裼衣外面的上衣);袭玩(衣着器用) 姓 袭 衣一套为一袭 赐衣被一袭。--《汉书·昭帝纪》。注一称也。犹今一副。 乃命留五时衣各一袭。--《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 袈衣一袭,止用一两。--《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又如袭衣(成套衣服);袭衣 袭(襲)xí ⒈乘人不备而攻击~击。夜~。奇~。 ⒉因循,继承,照样做因~。世~。抄~。沿~。 ⒊侵入侵~‘气~人。 ⒋量词。一副,一套衣服一~。一~被褥。

:肤 (形声。从肉,眗省声。本义人的皮肤) 同本义 肤受之愬。--《论语·颜渊》 衣不暖肤。--《商君书·算地》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卫风·硕人》 又如肌肤(肌肉皮肤);肤革(皮肤的表皮和真皮;外面,表面);肤不生毛(皮肤上长满了厚茧而长不出毛) 树木、果实的表皮 某些像皮层那样的东西 纸光洁如玉,肤如卵膜。--宋·陈师道《后山谈丛》 又如草皮;纸张 古代用于祭祀或供食用的肉类 麋肤,鱼醢。--《礼记》。郑 肤(膚) fū身体表面包在肌肉外面的组织皮~组织。~色发黄。切~之痛。〈喻〉表面的,浅薄的~浅。~见(浅薄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