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Q 崎嵚自昔闻

"崎嵚自昔闻"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1 05:50:06


简介: “崎嵚自昔闻”出自明代朱应登的《褒城道中》,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í qīn zì xī wén,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
出处: 《褒城道中》
内容:
苍莽昼难分,崎嵚自昔闻
岩居低附谷,磴道直披云。
马踏经寒雪,雅翻未夕曛。
西夷通蜀路,因诧长卿文。
朝代: 明代
分类:
诗人: 朱应登
诗人介绍: (1477—1526)扬州府宝应人,字升之,号凌溪。弘治十二年进士,除南京户部主事,历官陕西提学副使、云南参政。为人爽直,恃才傲物。诗宗盛唐,格调高古,与李梦阳、何景明并称十才子。有《凌溪集》。
翻译:

《褒城道中》是一首明代朱应登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苍莽昼难分,
崎嵚自昔闻。
岩居低附谷,
磴道直披云。

马踏经寒雪,
雅翻未夕曛。
西夷通蜀路,
因诧长卿文。

中文译文:
广袤的大地在白天难以辨别边界,
崎岖险峻的山峰自古以来便传闻。
岩石居住在低洼的山谷,
石阶直接穿越云层。

马蹄踏过寒冷的雪地,
风姿高雅地翻滚着,天色未完全暗下来。
通往西夷的蜀道,
使我惊叹长卿的才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山水和人文地理为题材,描绘了作者在褒城道中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示了苍莽广袤的大地和崎岖险峻的山峰,给人一种壮丽的感受。岩石低居于山谷之中,石阶直抵云端,形象地表达了山路的险峻和艰难。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描写了马匹踏过寒冷的雪地,翻滚的姿态高雅而美丽,给人一种优雅的感觉。同时,作者提到了通往西夷的蜀道,称赞了长卿的才华,表达了对人文历史的敬仰和赞美。

整首诗以自然山水和人文历史为背景,通过描绘景物和抒发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同时,通过描述山路的险峻和马匹的雅致,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和文化的热爱和追求。整体氛围庄重而激荡,给人一种壮丽高远的感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cāng mǎng zhòu nán fēn, qí qīn zì xī wén.
苍莽昼难分,崎嵚自昔闻。
yán jū dī fù gǔ, dèng dào zhí pī yún.
岩居低附谷,磴道直披云。
mǎ tà jīng hán xuě, yǎ fān wèi xī xūn.
马踏经寒雪,雅翻未夕曛。
xī yí tōng shǔ lù, yīn chà zhǎng qīng wén.
西夷通蜀路,因诧长卿文。
韵脚: 拼音:qí qīn zì xī wén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二文  (仄韵) 去声十三问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崎〈形〉 (形声。从山,奇声。本义崎岖,地面高低不平的样子) 同本义 崎岖,倾侧也。--《广雅》 又如崎崟(山峰高低不平的地方);崎岭(形容山路险阻不平) 险峻 崎岖 崎岖而经丘。--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崎岖坎坷 崎qí 崎qǐ 1.见"崎锜"。 崎yī 1.古地名用字。

:嵚 山势高峻,高险 嘉曾氏之归耕兮,慕历阪之嵚崟。--张衡《思玄赋》 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又如嵚岑(高峻);嵚崖(高险的山崖);嵚崟(山高的样子);嵚崎(形容山高峻) 倾斜 嵚qīn ⒈ ⒉

:自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同本义 自,鼻也。--《说文》。段玉裁注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 始;开头 故法者,王之本也;刑者,爱之自也。--《韩非子》 起源 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礼记》 又如自顷(近来) 自 自己,自我;本身 不自为政,卒劳百姓。--《诗·小雅 ·节南山》 自引而起,绝袖。--《战国策·燕策》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自zì ⒈本人,己身~己。亲~。~作~受。~成一家。~强不息。 ⒉从,由~从。~始至终。~成都到武汉。 ⒊当然~属无妨。~有话说。 ⒋ ⒌ ①自己主动。 ②不依靠人为的力量水会~动下流。 ③全部是机械操作~动化。 ⒍ ①自己负担。 ②自以为了不起。 ⒎ ⒏ ①天然存在的~然界。 ②不造作,不勉强听凭~然。 ③当然~然好办。 ⒐ ①自己感觉到。 ②自己认识和觉悟到~觉地遵纪守法。 ⒑ ⒒ ⒓ ⒔ ①自己制造。 ②克制自己。 ⒕ ⒖ ⒗ ①不受约束,不受限制请大家~由发表意见。 ②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随自己意愿活动的权利人身~由。~由选举。 ③哲学上指人们在实践中认识了客观规律并能掌握它,自觉地运用它来改造世界。 ⒘ ⒙

:昔 (象形。象残肉日以晞之,与俎同意。本义干肉) 同本义 昔,干肉也。--《说文》 假借为昨。”从前;过去(与今”相对) 二曰昔酒。--《周礼·酒正》。挚 昔之人无闻知。--《书·无逸》 自古在昔。--《诗·商颂·那》 昔者,圣王之作易也。--《易·说卦传》 昔栾武子。--《国语·晋语》 昔人已乘黄鹤去。--唐·崔颢《黄鹤楼》 昔自郡城。--清·周容《芋老人传》 又如抚今追昔;今非昔比;今胜于昔;在昔(过去,从前);昔来(往日以来);昔士(古之贤人) 昨日 昔者 昔xī ⒈从前,过去,跟"今"相对~者。~日。今非~比。 ⒉〈古〉夜通~不寐矣(寐睡着)。 昔cuò 1.通"错"。交错。 2.通"措"。犹用。

:闻 (形声。从耳,门声。本义听到) 同本义 闻,知声也。--《说文》 闻耳之聪也。--《墨子经上》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闻佳人兮召予。--屈原《九歌·湘夫人》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史记·项羽本纪》 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后汉书·列女传》 闻屏障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又如闻声不食(听到动物的叫声就不忍心吃它的肉);闻所不闻(听到从未听过的事情。也说闻所未闻”);闻风响应(听到风声, 闻wén ⒈听耳~目睹。~过则喜。~风而起。 ⒉消息,听说的,听见的新~。奇~。~所未~。 ⒊出名,有名望~人。~名。 ⒋名声丑~。令(好的)~。 ⒌知识见~。博~强志(记)。 ⒍用鼻子嗅~着烟味。~到香味。 闻wèn 1.声誉,名声。 2.通"问"。慰问。 3.通"问"。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