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D 独抱琵琶恨更深

"独抱琵琶恨更深"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2 05:10:16


简介: “独抱琵琶恨更深”出自宋代秦观的《王昭君》,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ú bào pí pá hèn gēng shē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出处: 《王昭君》
内容:
汉宫选女适单于,明妃敛袂登毡车。
玉容寂寞花无主,顾影低回泣路隅。
行行渐入阴山路,目送征鸿入云去。
独抱琵琶恨更深,汉宫不见空回顾。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秦观
诗人介绍: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翻译:

诗词《王昭君》是宋代诗人秦观创作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汉宫选女适单于,
明妃敛袂登毡车。
玉容寂寞花无主,
顾影低回泣路隅。
行行渐入阴山路,
目送征鸿入云去。
独抱琵琶恨更深,
汉宫不见空回顾。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历史上著名的人物,王昭君,她是汉宣帝的女儿,被选为单于(匈奴的统治者)的妻子。诗中表达了她在异国他乡的孤独和思念之情。她被迫离开了家乡的汉宫,独自一人乘坐毡车,登上匈奴的领地。她美丽的容颜如同一朵无人赏识的花朵,她低头看着自己的影子,默默地流泪。她目送着丈夫驾着征鸿(指雄鹰)飞向云端,而她却独自抱着琵琶,心中的愤恨和痛苦更加深刻。她在匈奴的宫廷中感到孤独,没有人关注她,她的回望只是一片空虚。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王昭君在异国他乡的孤独和无奈。秦观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王昭君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无助。诗中的意象生动而富有感染力,如玉容寂寞花无主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王昭君在匈奴宫廷中的孤独与无依。顾影低回泣路隅的描写则展现了她内心的忧伤和无奈之情。诗的最后两句“独抱琵琶恨更深,汉宫不见空回顾”悲凉而富有诗意,表达了王昭君对故乡汉宫的思念和对命运的不甘。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王昭君的悲苦命运,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她的同情和怜惜之情。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了宋代优秀的抒情诗作之一,也为后人留下了王昭君的凄美形象。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hàn gōng xuǎn nǚ shì chán yú, míng fēi liǎn mèi dēng zhān chē.
汉宫选女适单于,明妃敛袂登毡车。
yù róng jì mò huā wú zhǔ, gù yǐng dī huí qì lù yú.
玉容寂寞花无主,顾影低回泣路隅。
xíng xíng jiàn rù yīn shān lù, mù sòng zhēng hóng rù yún qù.
行行渐入阴山路,目送征鸿入云去。
dú bào pí pá hèn gēng shēn, hàn gōng bú jiàn kōng huí gù.
独抱琵琶恨更深,汉宫不见空回顾。
韵脚: 拼音:dú bào pí pá hèn gēng shēn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二侵  (仄韵) 去声二十七沁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独 (形声。从犬,蜀声。犬性好斗,多独居,故字从犬。本义单独;单一) 同本义 独,犬相得而斗也。羊为群,犬为独也。--《说文》。段玉裁注犬好斗,好斗则独而不群。” 君子慎其独也。--《礼记·礼器》 儒有特立而独行。--《礼记·儒行》 我独南行。--《诗·邶风·击鼓》 天之生是使独也。--《庄子·养生主》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楚辞·屈原·涉江》 吾以捕蛇独存。--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君今何疾,临路独迟回。--南朝 宋·鲍照《代放歌行》 不见秘书心若失,百年衰病独登台

:抱 (形声。从手,包声。本义用手臂围住) 同本义 公然抱茅入竹去。--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遂相与一抱而别。--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犹抱薪救火。--宋·苏洵《六国论》 又如抱石(怀石。指投水而死);抱嫁(苏州风俗。女子出嫁时由阿舅抱上花轿);抱冰(比喻刻苦自励) 捧着 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韩非子·和氏》 又如抱璞(春秋楚人卞和发现一块玉璞,献给楚灰王、武王,两次都被认为是顽石,并刖去双足◇楚文王即位,卞和又抱璞哭于荆山之下,文王命人剖璞 抱 bào ①用手臂围住妈妈~着孩子。 ②初次得到(儿子或孙子)恭喜你~孙子了。 ③领养(孩子)~养。 ④结合在一起~成团。 ⑤心里存着(想法、意见)怀~远大理想。 ⑥量词一~草。 ⑦孵(卵成雏)鸡~窝。 【抱残守缺】守着残缺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守旧,不求改进。 【抱负】远大的志向有~。 【抱憾】心中存有遗憾。 【抱恨终天】悔恨一辈子。常指因亲人去世而一辈子都感到悲痛。 【抱愧】心里有愧。 【抱屈】因受委屈而心里不舒畅。 【抱头鼠窜】抱着脑袋像老鼠一样逃窜。形容仓皇逃跑的狼狈相。 【抱薪救火】抱着柴草去灭火。比喻方法不对,虽然有心消灭祸害,反而使祸害扩大。薪柴禾。 【抱怨】因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埋怨。 抱pāo 1.抛弃;抛掷。

:琵琶 ,是在西汉裁筝筑”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从西汉试制,历东汉、魏晋、至隋唐,基本定型。它在汉末魏初始获枇杷”名。魏晋时,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 琵琶骨 琵琶行 为君翻作《琵琶行》。--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琵pí[琵琶]有四根弦的弹拨乐器,下部椭圆形,上部有长柄,头部弯曲。

:琶(形声。《说文新附》琵琶也。”)--见琵琶” 琶pa 琶pá 1.见"琵琶"。 2.明代的一种酷刑。

:恨〈动〉 (形声。从心,艮声。本义怀恨在心,怨恨) 同本义 恨,怨也。--《说文》 今财亡民罢,莫不怨恨。--《国语·周语下》 役夫敢申恨。--唐·杜甫《兵车行》 恨贯肌骨。--唐·李朝威《柳毅传》 亡国之恨。--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又如恨命(恨恨地;拼命);恨恨(气 忿的样子);恨穷发极(愤恨到极点而发怒);恨五骂六(投骰子时的叫骂声);恨如头醋(比喻非常可恶,令人恨得切齿) 遗憾;后悔 臣死不恨矣!--《史记·萧相国世家》 故死者不抱恨而入地,生者不衔怨而受罪。--《汉书·王嘉传》 公子恨之复返。-- 恨hèn ⒈遗憾,不满意~事。遗~。悔~。懊~。 ⒉怨,仇视怨~。仇~。民族~。~之入骨。

:更 (形声。从攴,更”的小篆形是个形声字。丙声。 本义改变) 同本义 更,改也。--《说文》 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更爵洗。--《仪礼·大射仪》 更皮币。--《礼记·月令》 更姓改物。--《国语·周语》 应国之称号亦更矣。--《管子·侈靡》 国更立法以典民则祥。--《管子·任法》 更葬也。--《史记·晋世家》 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将军若能翻然改图,易迹更步,古人不难追,鄙士何足宰哉!--《三国志·吕凯传》 曲沃武公已即位三十七年矣,更号曰晋武公。--《史记 更gèng副词。 ①再,重,又 ~上一层楼。~进一步。 ②愈加,越发~加。~美好。~清楚。~受人尊敬。 更gēng ⒈改变,改动,调换~改。~动。~换。~正。变~。万象~新。 ⒉经历,经过~事。道必~匈奴中。 ⒊旧时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深人静。夜半三~。

:深 (形声。从水,深声。本是河流名。深浅的深,本作深”。本义水名) 古水名 深,深水。出桂阳 南平,西入营道。--《说文》 从上到下或从外到内的距离 穷高极远,而测深厚。--《礼记·乐记》。注深厚,山川也。” 测土深。--《周礼·大司徒》 深四尺。--《仪礼·觐礼》 问其深,则好游者不能穷也。--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宋· 苏轼《石钟山记》 深 〈形〉 水深。与浅”相对 深矣远 深shēn ⒈从水面到水底的距离或距离大,跟"浅"相对水~千尺。此处水很~。 ⒉从面到底、从外到里、从上到下的距离或距离大~度。这个山洞~九米。~山老林。千米~井。 ⒊时间久夜~人静。年~时久。 ⒋很,极,厚,长远,程度高的~信。~知。~渊。~厚。~远。~奥。高~难测。~入浅出。~思熟虑。~恶痛绝。 ⒌颜色浓~蓝。 ⒍ ⒎ ①深入透彻,达到事物的本质这幅画含义~刻。 ②心里感受的程度很深她的勤奋给我留下了~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