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X 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

"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15:25:44


简介: “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出自清代刘开的《问说》, 诗句共12个字,诗句拼音为:xún tiān xià zhī yì wén bǐ shì yǐ kuài yán lùn,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
出处: 《问说》
内容:
君子之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
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
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nàn)
,审问而明辨之也。
《书》不云乎?“好问则裕。
”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
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
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ráo)
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
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
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xiá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
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
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
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jī)
于古者,非此之由乎?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
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敌,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
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
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朝代: 清代
分类: 小学文言文,学习,哲理
诗人: 刘开
诗人介绍: 刘开(1784—1824)字明东,又字方来,号孟涂,清代桐城人,散文家。 刘开出生数月丧父,母吴氏日耕夜织,尽心抚育。少时牧牛常依塾窗外,傍听塾师讲课,天长日久,习以为常,塾师颇为爱怜,留馆就读。刘开如饥似渴,遍读诗文。十四岁,以文章拜会姚鼐,姚鼐看后高兴地说:“此子他日当以古文名家,望溪、海峰之坠绪赖以复振,吾乡幸也。”遂收为弟子,授以诗文之法。刘开融会贯通,尽得师传,与同乡方东树、上元管同、歙县梅曾亮并称“姚门四大弟子”。道光元年(1821),受聘赴亳州修志,患暴疾而逝。
翻译:

问说翻译及注释

翻译
  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怎么能解决问题呢?

  (对于)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对于)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它。《尚书》不是说吗?“喜爱问(的人,学问知识)就丰富。”孟子论述:“找回自己的放纵散漫的心”(的时候),并提“学问之道”,“学”之后(就)紧跟着“问”。子思谈“重视品德修养”(时),归结到要(好)问(勤)学,(在他的提法中)“问”并且在“学”的前面。

  古代的人虚心采纳善言善事,不挑选事情地问,不挑选人地问,(只要能)求取那有益于自己修养和学业的就可以了。因此,狂妄的普通人的话,圣人(也)采纳它,地位低微的樵夫,古圣先王(也)询问他,舜帝有天子的身份都向平民询问,以(他们的)大智却注意到浅近平常的意见,不是偶然的谦虚,实在是要从多方面听取有益的意见。三代以后,有“学”而没有“问”,朋友间的交往,能做到规劝做好事,不做坏事就不错了,那种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互相请教,勤勉地只是以进修为急务(的人)未多见,(更)何况世俗的人呢?

  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学习有未贯通(不理解的地方),(却)偏偏以为理解,(所持的)道理有不稳妥(的地方),(却)胡乱地凭主观猜测,像这样,就终生几乎(都)没有(什么)可问的事(了)。(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就)妒忌他,不愿意向他问,(对)不如自己的人,(就)轻视他,(认为)不值得向他问,(对)同自己水平相同的人,抱着嬉戏的态度而不敬重他,不甘愿向他问,像这样,就天下几乎没有可以问的人了。(什么)人(都)不值得佩服了,(什么)事(都)没有可疑的了,这只是自以为是罢了。自以为是,那错误还是小的;自己知道自己的浅薄却严密地掩盖自己的过错,宁愿让学习最终不进步,(也)不愿意虚心向别人请教,这样危害自己的内心修养,(错误可就)大了,而陷入这(种大错误)的人常常(占)十分之八九。

  不这样(的话),就所问的(也)不是(他)所学的:(如)问(一些)天下的奇字僻典和琐屑事物来说说好玩;甚至自己心里所已经明白的(问题,却故意拿它),问别人,来试试那人的才能;(或者)非常难解答的事情问别人,来逼使那人难堪。如果不是这样,(或者)即使有与自己思想品德修养有密切关系的事情,可以收到得到教益的效果的,要压低一下自己的尊严(虚心向别人请教)也不能做到。唉!学习之所以不能接近古人,不是(正)由于这(原因)吗?

  而且不喜爱问的人,(是)由于不能虚心;不能虚心(是)由于不诚心实意喜爱学习。也不是不专心用功的缘故,他学习的不是古代儒家学习的(东西),他喜爱的也不是古代儒家喜爱的(东西),不善于问是理所当然的。

  聪明的人考虑一千次,(也)一定会出现一次错误。圣人所不了解(的事物),普通的人不一定也不了解;普通的人所能做的,圣人不一定能做。真理不专门存在于某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那么,“问”可以少得了吗?《周礼》(说),朝堂之外(要)询问百姓(对朝政的意见),国家的大事还问到平民。所以贵人可以问身份低的人,道德才能高的人可以问道德才能低的人,老人可以问年轻的人,只考虑道德学问方面的成就罢了。 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辱,孔子认为他道德学问高。古人把“问”作为美德,而并不认为它是可耻的,后代的君子反而争先把“问”当作耻辱,那么古人所深深地(感到)羞耻的(事),后代人却做着而不以为耻的(就)多了,可悲啊!

注释
君子:古时对有德有才人的称呼。
辅:辅助。好:喜好
无以致疑:不会发现疑问;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致:求得。
广识:增广知识;广:使……广,增广,增加。
达于事:(使道理)用于实行。达,通晓,通达。
舍问:放弃提问。舍:放弃。
其奚决焉:怎么能解决问题呢;奚:何,怎么 。 其:之,代词,指代文中的“理”与“识” 。焉,代词,指代上述的“理”与“问”。 决:判断,解决。
就有道而正: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就:靠近;正:匡正;
以资切磋:借以共同研究;资:凭借。
交相问难(nàn):互相诘问;难:驳诘。
审:详细。
是己而非人:以己为是,以人为非。是:以……为是;认为……对 非:以……为非。
未安:不稳妥的地方。
臆度(yì duó):主观猜测;臆:主观的;度:猜测,估计
狎(xiá):亲近而不庄重。
专在:专门存在于某人。
唯,只。
舍问,其奚决焉 舍,放弃。
君子之学必好问 必:必须 好:喜欢,喜爱。
而或:但却。
不肖:不成器的人。
是故:因此。
相辅而行:互相协助进行。
贤:道德才能高。
破:破解。
理:真理。
知:了解,明白。
强:勉强。
不屑:不重视,轻视。
问说:关于勤问的论说。
几:几乎。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忌:嫉妒。
或:有时。
妄:胡乱地。
得:某一方面的见解。

读音: jūn zǐ zhī xué bì hǎo wèn.
君子之学必好问。
wèn yǔ xué, xiāng fǔ ér xíng zhě yě.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fēi xué wú yǐ zhì yí, fēi wèn wú yǐ guǎng shí hào xué ér bù qín wèn, fēi zhēn néng hào xué zhě yě.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lǐ míng yǐ, ér huò bù dá yú shì shí qí dà yǐ, ér huò bù zhī qí xì, shě wèn, qí xī jué yān? xián yú jǐ zhě, wèn yān yǐ pò qí yí, suǒ wèi" jiù yǒu dào ér zhèng" yě.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
bù rú jǐ zhě, wèn yān yǐ qiú yī de, suǒ wèi" yǐ néng wèn yú bù néng, yǐ duō wèn yú guǎ" yě.
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
děng yú jǐ zhě, wèn yān yǐ zī qiē cuō, suǒ wèi jiāo xiāng wèn nàn nà n, shěn wèn ér míng biàn zhī yě.
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nàn),审问而明辨之也。
shū bù yún hū?" hào wèn zé yù.
《书》不云乎?“好问则裕。
" mèng zǐ lùn:" qiú fàng xīn", ér bìng chēng yuē" xué wèn zhī dào", xué jí jì yǐ wèn yě.
”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
zi sī yán" zūn dé xìng", ér guī yú" dào wèn xué", wèn qiě xiān yú xué yě.
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gǔ zhī rén xū zhōng lè shàn, bù zé shì ér wèn yān, bù zé rén ér wèn yān, qǔ qí yǒu yì yú shēn ér yǐ.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
shì gù kuáng fū zhī yán, shèng rén zé zhī, chú ráo rá o zhī wēi, xiān mín xún zhī, shùn yǐ tiān zǐ ér xún yú pǐ fū, yǐ dà zhī ér chá jí ěr yán, fēi gǒu wèi qiān, chéng qǔ shàn zhī hóng yě.
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ráo)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
sān dài ér xià, yǒu xué ér wú wèn, péng yǒu zhī jiāo, zhì yú quàn shàn guī guò zú yǐ, qí yǐ yì lǐ xiāng zī fǎng, zī zī yān wéi jìn xiū shì jí, wèi zhī duō jiàn yě, kuàng liú sú hū? shì jǐ ér fēi rén, sú zhī tóng bìng.
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xué yǒu wèi dá, qiáng yǐ wéi zhī lǐ yǒu wèi ān, wàng yǐ yì duó.
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
rú shì, zé zhōng shēn jǐ wú kě wèn zhī shì.
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xián yú jǐ zhě, jì zhī ér bù yuàn wèn yān bù rú jǐ zhě, qīng zhī ér bù xiè wèn yān děng yú jǐ zhě, xiá xiá zhī ér bù gān wèn yān, rú shì, zé tiān xià jǐ wú kě wèn zhī rén.
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xiá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rén bù zú fú yǐ, shì wú kě yí yǐ, cǐ wéi shī xīn zì yòng ěr.
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
fū zì yòng, qí xiǎo zhě yě zì zhī qí lòu ér jǐn hù qí shī, níng shǐ xué zhōng bù jìn, bù yù xū yǐ xià rén, cǐ wéi hài yú xīn shù zhě dà, ér dǎo zhī zhě cháng shí zhī bā jiǔ.
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bù rán, zé suǒ wèn fēi suǒ xué yān: xún tiān xià zhī yì wén bǐ shì yǐ kuài yán lùn shèn qiě xīn zhī suǒ yǐ míng zhě, wèn zhī rén yǐ shì qí néng, shì zhī zhì nán jiě zhě, wèn zhī rén yǐ qióng qí duǎn.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
ér fēi shì zhě, suī yǒu qiè yú shēn xīn xìng mìng zhī shì, kě yǐ shōu qǔ shàn zhī yì, qiú yī qū jǐ yān ér bù kě de yě.
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
jiē hū! xué zhī suǒ yǐ bù néng jǐ jī yú gǔ zhě, fēi cǐ zhī yóu hū? qiě fú bù hǎo wèn zhě, yóu xīn bù néng xū yě xīn zhī bù xū, yóu hào xué zhī bù chéng yě.
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jī)于古者,非此之由乎?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
yì fēi bù qián xīn zhuān lì zhī dí, qí xué fēi gǔ rén zhī xué, qí hǎo yì fēi gǔ rén zhī hǎo yě, bù néng wèn yí yě.
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敌,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zhì zhě qiān lǜ, bì yǒu yī shī.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shèng rén suǒ bù zhī, wèi bì bù wéi yú rén zhī suǒ zhī yě yú rén zhī suǒ néng, wèi bì fēi shèng rén zhī suǒ bù néng yě.
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
lǐ wú zhuān zài, ér xué wú zhǐ jìng yě, rán zé wèn kě shǎo yé? zhōu lǐ, wài cháo yǐ xún wàn mín, guó zhī zhèng shì shàng wèn jí shù rén, shì gù guì kě yǐ wèn jiàn, xián kě yǐ wèn bù xiào, ér lǎo kě yǐ wèn yòu, wéi dào zhī suǒ chéng ér yǐ yǐ.
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kǒng wén zi bù chǐ xià wèn, fū zǐ xián zhī.
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
gǔ rén yǐ wèn wèi měi dé, ér bìng bú jiàn qí yǒu kě chǐ yě, hòu zhī jūn zǐ fǎn zhēng yǐ wèn wèi chǐ, rán zé gǔ rén suǒ shēn chǐ zhě, hòu shì qiě xíng zhī ér bù yǐ wéi chǐ zhě duō yǐ, bēi fū!
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韵脚: 拼音:xún tiān xià zhī yì wén bǐ shì yǐ kuài yán lùn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三元  (仄韵) 去声十四愿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询 (形声。从言,旬声。本义询问,请教) 同本义 今因经无以询为问罪字,遂用讯不用询,其实讯询一字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询事考言。--《虞书》 周爰咨询。--《诗·小雅·皇皇者华》 询尔仇方。--《诗·大雅·皇矣》 咨亲为询。--《左传·襄公四年》 询于八虞。--《国语·晋语》 秦大夫不询于我寡君。--《左传·成公十三年》 咨才为诹,咨事为谋,咨义为度,咨亲为询。--《国语》 民俗,事疑必询三老。--马中锡《中山狼传》 苟无至诚恻怛忧天下之心,则不能询考贤才,讲求法度。--宋· 询xún问,请教,征求意见~问。探~。查~。

:天〈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说文解字注》 又如天灵(人或其他动物的头顶骨);天灵盖(头顶骨) 古代的墨刑。在额头上刺字的刑罚 天,刑名。剠凿其额曰天。--《集韵》 《其人天且劓。--《易·睽卦》。虞注黥额为天。” 天空 天,至高无上。--《说文》 天,气也。--《论衡·谈天》 形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神话四则·形天》 天似穹庐。--《乐府诗集·杂 天tiān ⒈高空~空。满~星。 ⒉高处,顶部~线。~窗。~桥。~头(书页上头的空白部分)。 ⒊最,极~好,就这么办。 ⒋指自然界,生成的~然。~灾。~险。~生的。人定胜~。 ⒌气象~气。~冷。~晴。 ⒍时间,一昼夜,一段时间一~。今~。白~。过几~。 ⒎季节,时节秋~。冷~。三伏~。 ⒏迷信者所谓的"神、佛、仙人或他们的住地"~神、~意、~堂等都是虚构的、没有的。归~(又指死亡)。 ⒐ ⒑ ①世界上。 ②江山。 ⒒ ⒓ ⒔ ⒕ ⒖ ⒗ ①单纯直率,不虚伪,无做作。 ②用一般的、简单的事物去推断特殊的、复杂的事物想得~真。 ⒘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下,底也。--《说文》 在南山之下。--《诗·召南·殷其靬》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豳风·七月》 下声肆。--《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 君臣上下。--《礼记·曲礼》 阴山下。--《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 放之山下。--唐·柳宗元《三戒》 愬至城下。--《资治通鉴·唐纪》 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下元(道教指水中或水府);下溜头(下流头。江河下 下xià ⒈位置在低处,跟"上"相对~部。~面的。在楼~。〈引〉 ①时间、次序在后~午。~周。~页。~册。 ②级别低的~级。谦词~情。在~。正中~怀。 ③等级低,质量差~等品。这算~策。 ⒉低,跟"高"相对,由高到低分个高~。~楼梯。~山坡。〈引〉 ①投入,进入~矿井。~油锅。 ②去,往~乡。~车间。~基层。 ③结束,离开~课了。已~班。 ④投送,颁布~挑战书。~命令。 ⑤降落~小雨。~大雪。 ⑥向下面的~达文件。~放权力。 ⒊攻破,攻克攻~碉堡。已~数城。 ⒋方面,方位两~商议。四~观望。 ⒌让,退相持不~。 ⒍减除,卸掉减~。除~。~妆。卸~货物。 ⒎在名词后。 ①〈表〉在里面水~。头发~。意~如何? ②〈表〉某个时节时~。而今眼目~。 ⒏在动词后。 ①〈表〉动作的趋向、继续停~来。说~去。 ②〈表〉关系教导~。关怀~。哺育(之)~。 ③〈表〉完成,结果准备~资料。打~了扎实的基础。 ⒐作出~决心。~结论。 ⒑用,使用~功夫。对症~药。 ⒒处所,范围乡~。手~。 ⒓动物产卵或产仔鸭~蛋。猪~崽了。 ⒔少于不~五十人。 ⒕量词。指动作的次数打三~。挥动几~。 ⒖ ①人或物的去处、着落有了~落。 ②下降正在~落。 ⒗ ①江河的下游。 ②旧时指卑下的地位或工作。 ③卑鄙龌龊~流无耻。 ⒘ ①人的结局(多含贬义)贪官的~场--死刑。 ②演员或运动员等退场。 ③旧指到考场应考。 ⒙ 下jià 1.见"下借"。

:之 (会意。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之,出也。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 之zhī ⒈到,往由京~川。不知所~。 ⒉代词。代替人或物爱~重~。取~不尽,用~不竭。 ⒊代词。这,此,或虚指~子于归(这个女子出嫁)。久而久~。 ⒋在形容词、名词等之后,跟"的"相当。〈表〉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家。四分~三。两年~后。羔羊~皮。中国~富强。人民~英勇。 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⒍文言虚词~乎者也矣焉哉。

:异 (会意。異”,甲骨文字形,象个有手、脚、头的人形。从廾从畀。畀,予也。本义奇特;奇异;奇怪) 同本义 异,怪也。--《玉篇》 异,奇也。--《广韵》 何以异哉。--《列子·杨朱》 异乎交益之士。--左思《魏都赋》 妇人异甚。--《战国策·赵策》 产异蛇。--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觉无异能。--唐·柳宗元《三戒》 父异焉。--宋·王安石《伤仲永》 又如异疾(奇怪的病症);异形(怪异或奇特的形状) 不同 礼者为异。--《礼记·乐记》。注谓别贵贱也。” 事为异别。--《礼 异(異)yì ⒈不同,不同的~乎寻常。同工~曲。 ⒉别的,另外的~地。~军突起。 ⒊分开~居。离~。 ⒋特殊的~味。优~。 ⒌惊奇,奇怪惊~。诧~。~想天开。 ⒍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说文》 五章以奉五色。--《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 美于黼黼文章。--《荀子·非相》 茵席雕文。--《韩非子·十过》 织文鸟章,白旆央央。--《诗·小雅·六月》 斑文小鱼。--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又如文驾(彩车);文斑(杂色的斑纹);文旆(有文彩的旗帜);文绣(绣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刺花图案);文织(有 文wén ⒈事物的纹理或形象,线条交错的图形、花纹水~。天~。蝮蛇多~。 ⒉刺画花纹~身。 ⒊字,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甲骨~。 ⒋掩饰~饰。~过饰非。 ⒌温和,柔和,不猛烈~雅。~ 火。~绉绉。 ⒍外表,容态~质彬彬。 ⒎华美~采。 ⒏非军事的,关于知识分子的~职。~事。~人。能~能武。 ⒐旧时指礼乐典章制度虚~。繁~缛节。 ⒑量词。旧时铜钱一枚称一文。〈引〉金钱一~不值(毫无价值)。 ⒒ ⒓ ①错综华美的色彩或花纹~章灿烂华丽。 ②独立成篇的有组织的文字,也省称"文"一篇好~章。作~。论~。散~。小品~。 ③指暗中含有的意思这件事还大有~章。 ⒔ ⒕ ⒖ ⒗ ①通常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总和。 ②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如仰韶~化。 ③指语文、艺术、教育、科学等知识和运用文字的能力~化程度。 ⒘ ⒙ ①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和具有较高文化的状态。跟"野蛮"相对物质~明。精神~明。中国是人类古代~明发源地之一。 ②旧指二十世纪初期从西方国家传来的习俗和事物~明戏。~明棍。

:鄙 (形声。从邑,啚)声。本义五百家(周代户口单位)) 同本义 鄙,五酂为鄙。--《说文》 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五酂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周礼·遂人》 县都之治。--《周礼·宰夫》。注五百家为鄙。” 以八卿治都鄙。--《周礼·太宰》。注都之所居曰鄙。都鄙距国五百里,为王子弟公卿大夫采地。” 命司徒,循行县鄙。--《吕氏春秋》。高诱注鄙,五百家也。” 采邑;小邑 辩其邦国都鄙。--《周书·职方》。注邑曰鄙。” 四鄙入保。--《礼记·月令 鄙 bǐ ①粗俗;低下;下流卑~。 ②谦辞。旧时用于自称~人。 ③轻视;瞧不起~视。 ④边远的地方边~。 【鄙薄】 ①轻视;瞧不起。 ②浅陋微薄(多用做谦辞)。 【鄙俚】粗野。 【鄙吝】 ①鄙俗。 ②过于吝啬。 【鄙陋】学识浅薄~无知。 【鄙弃】轻视;厌恶。 【鄙人】谦辞。旧时用做自称~才疏学浅。 【鄙夷】轻视;瞧不起用~的目光看着他。

:事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同本义 事,职也。--《说文》 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韩非子·五蠹》 又如事宦(仕宦。事通仕”) 引申为职守;政事;事务 事,勤也。--《尔雅》 为政事庸力行务。--《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在君为政,在臣为事。” 事蚤济也。--《礼记·乐记》 事至佚而功。--《荀子·王霸》。注任也。” 陉山之事。--《战国策·秦策》。注役也。” 公侯之事。--《诗·召南·采蘩》 事shì ⒈人的一切活动,自然界、社会中的一切现象或活动~情。~在人为。新~。有~。大~。 ⒉变故~过境迁。这里出~了。 ⒊做,治从~。~农。~商。~生产。 ⒋工作,职业~业。找~。谋~。 ⒌关系,责任走吧,不关你的~。 ⒍工夫这活很费~。 ⒎侍奉奉~。仰~俯畜(原指侍奉父母,养活妻子、儿女◇来泛指维持一家生活)。 ⒏事物一件叫一事两~。 ⒐ ①日常工作~务缠身。 ②总务。 ⒑ ⒒ ⒓ ⒔ ⒕ ①事故。 ②争执,纠纷挑起~端。 ⒖ ⒗ 事zì 1.立置。 2.插入,刺入。参见"事刃"。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以,用也。--《说文》 以,用也。--《小尔雅》 凡师能左右之曰以。--《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封疆社稷是以。--《左传·定公十年》 纯以形式。--蔡元培《图画》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 又如以手代足(爬行。表示甘愿认错受罚);以疏间亲(关系疏远的人离间关系亲密的人);以耳为目(把听到的当作亲眼目睹的);以指测河(用手指测量河水的深浅。比喻达不到目 的) 使,令 向欲以齐事王攻宋也。--《战国策》 又如以彰 以yǐ ⒈拿,把,用,将~礼相待。~理服人。~儆效尤。~退为进。~逸待劳。 ⒉依,顺,按照~次进入。~此类推。 ⒊因,因为不~人废言。不~失败而灰心。 ⒋在,于(指日、时)~1921年7月1日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⒌来,目的在于学文化,~增长知识。遵守交通规则,~免发生车祸。 ⒍连词~及。~至(一直到)。~致(因而)。所~。 ⒎文言连词。用法同"而"城高~厚。地广~深。 ⒏语气词。跟"可"、"得"、"足"、"能"、"堪"等连用可~合作。得~观赏。足~胜任。堪~媲美。 ⒐放于位置词前〈表〉时间、方位、数量等的界限五天~内。长江~南。七尺~下。 ⒑ ⒒〈古〉通"已"。已经固~怪之矣。 ⒓

:快〈形〉 (形声。从心,声。本义高兴,痛快) 同本义 快,喜也。--《说文》 文信侯去而不快。--《战国策·秦策》 心不快。--《史记·魏公子列传》 快意留之,非忠臣也。--《后汉书·班超传》 则不快吾意。--明·魏禧《大铁椎传》 若所为诚快。--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又如快观(让人看了高兴);快吾意(使吾意快,符合我的意思) 舒适;舒畅 有一士大夫不快。--《三国志·方伎传》 又 体中不快。 使快弹数曲。--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快哉此风。--宋玉《风赋》 又 快kuài ⒈迅速,跟"慢"相对~马。飞得~。跑得~。进步~。 ⒉将近,接近她~八十岁了。任务~完成了。 ⒊从速,赶紧~起床。赶~去办。~回家去。 ⒋锋利~刀。 ⒌直爽,直截了当耿直爽~。~人~语。心直口~。 ⒍高兴,舒服~ ~乐乐。非常~活。痛痛~ ~。十分~意。大~人心。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直言曰言,论难曰语。--《说文》 志以发言。--《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志以定言。--《左传·昭公九年》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国语·周语上》 言,心声也。--《法言·问神》 言,口之利也。--《墨子经》 言者所以在意。--《庄子·外物》 具言所闻。--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趋机而言。--《后汉书·列女传》 言讫不见。--明·魏禧《大铁椎 言yán ⒈话语~。诺~。有~在先。~而有信。 ⒉讲,说~语。~行一致。身教重于~教。 ⒊汉语中的一个字,也指一句话五~绝句。七~乐府。一~为定。 ⒋文言中的动词词头(无义)驾~出游(驾驾车)。 言yàn 1.诉讼。 2.通"唁"。慰问。 言yín 1.参见"言言"。

:论 《论语》的简称 论语 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今本论语共计20篇,1.2万字 论 (形声。从言,仑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论,议也。--《说文》 论理也,次也。--《论语序集解》 坐而论道。 论(論)lùn ⒈商讨,判断,研究讨~。议~。评~。争~。就事~事。 ⒉主张,学说进化~。唯物~。 ⒊文体名。论述事物的内容、意义,阐明道理~文。社~。实践~。 ⒋衡量,评定~罪。 ⒌按照~件计酬。~质核价。 论(論)lún〈古〉《论语》儒家经典书籍之一,主要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