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S 杉松柯不改

"杉松柯不改"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4-30 12:28:35


简介: “杉松柯不改”出自宋代汪若楫的《白际岭下即目》,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ān sōng kē bù gǎi,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出处: 《白际岭下即目》
内容:
白际摩天秀,秋光满蓼汀。
山呈金字面,田画井文形。
夜出萤相照,理阑鸡可听。
杉松柯不改,点染四时青。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汪若楫
诗人介绍: 汪若楫,宋代休宁县榆村藏溪人,官宣城令。咸淳间,为紫阳书院山长。曾于北宋崇宁年间(公元1102~1106年)建秀山书院,地处藏溪南山之阳。《休宁县志》载:崇宁年间(1102-1106),休宁县汪若楫于藏溪建秀山书院,这是徽州创立最早的书院,汪氏有“秀山十景诗”。《新安文献志》卷首《先贤事迹上》,《弘治徽州府志》卷七《人物》以及《康熙休宁县志》卷六《人物》和《宋诗纪事》卷七六《汪若楫》均有记载。
翻译:

《白际岭下即目》

白际摩天秀,秋光满蓼汀。
山呈金字面,田画井文形。
夜出萤相照,理阑鸡可听。
杉松柯不改,点染四时青。

中文译文:
白际岭下是我所看到的景色,
山峦高耸入云,犹如摩天般壮丽;
秋天的光芒洒满了草地和小溪之间;
山峦呈现出金字的形状,
农田勾勒出井字造型;
夜晚螢火虫亮起,相互照映;
宵中的鸡鸣声清晰可闻;
杉树和松树仍然翠绿不变,
点缀着四季的青色。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白际岭下的自然景色,通过真实的形象和细致的描写,展现了山区秋天的美丽和宁静。作者通过山和田地的形状、秋光的照耀以及夜晚生物的活动,表达了大自然的壮丽和正常运转的景象,让人产生心旷神怡之感。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感受。通过山峦、农田等物象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独特的魅力。诗中的对比手法,如山呈金字面与田画井文形的对比,点染四时青与夜出萤相照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同时,作者还通过鸡鸣声和萤火虫的形象,将诗境与自然界各种生物的活动相结合,使诗歌更富有生命力和情感。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媒介,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感慨,给人以静谧、舒适的感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bái jì mó tiān xiù, qiū guāng mǎn liǎo tīng.
白际摩天秀,秋光满蓼汀。
shān chéng jīn zì miàn, tián huà jǐng wén xíng.
山呈金字面,田画井文形。
yè chū yíng xiāng zhào, lǐ lán jī kě tīng.
夜出萤相照,理阑鸡可听。
shān sōng kē bù gǎi, diǎn rǎn sì shí qīng.
杉松柯不改,点染四时青。
韵脚: 拼音:shān sōng kē bù gǎi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贿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杉 sha 义同杉”,用于杉篙”杉木” 杉篙 杉〈名〉shan 亦称沙木”,杉木”,杉树” 白蚁的桅较少。供建筑、桥梁、造纸、造船等用。如水杉;红杉;紫杉 杉shā ⒈树名。如杉木、杉篙等。 杉shān ⒈ ⒉

:松 (形声。从木,公声。本义松科植物的总称) 同本义 松,松木也。--《说文》 山有乔松。--《诗·郑风·山有扶苏》 如松茂矣。--《诗·小雅·斯干》 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搜神记·干将莫邪》 一般为常绿乔木,很少为灌木,树皮多为鳞片状,叶子针形,花单性,雌雄同株,结球果,卵圆形或圆锥形,有木质的鳞片,木材和树脂都可利用。又如松塔;松涛;松针;松脂;松亭(旁 边有松树的亭子);松活(以松柏的枝叶扎成人、鹤、鹿、亭等形状,作为冥器,叫做松活);松肪(松脂);松扇(用柔嫩松皮制成的一种古扇);松钗(松树的枝叶); 松( ⒈至 ⒋鬆)sōng ⒈稀散,跟"紧"相对~脆。捆~了。 ⒉宽,不紧张~弛。~劲。~ ~垮垮。 ⒊放开,弄散~手。~土。~绑。 ⒋用鱼、鸡、瘦肉等制成形状似绒毛或碎末的食品鱼~。鸡肉~。牛肉~。 ⒌松树,一般为常绿乔木,叶子针形。种类很多。木材用途广泛。树脂可提松香和松节油。种子可以榨油和食用。 松cóng 1.依从,随从。

:柯〈名〉 (形声。从木,可声。本义斧柄) 同本义 柯,斧柄也。--《说文》 柯,柄也。--《广雅》 今若大其柯。--《国语·晋语》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诗·豳风·伐柯》。毛传柯,斧柄也。” 又如柯斧(喻法规);柯长三尺 古长三尺之称。引申为法则 柯,法也。--《尔雅》 又如柯亭(法则、法度) 树枝 横柯上蔽。--《艺文类聚·吴均·与朱元思书》 又如柯枝(枝条);柯条(枝条);柯叶(枝叶);柯干(枝干) 柯属植物的泛称。常绿乔木,实为长卵形,外有硬壳 柯kē ⒈斧柄。 ⒉草木的枝茎交~错叶。 ⒊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

:改〈动〉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己”,象一个跪着的小孩子;右边是攴”,象以手持杖或执鞭。表示教子改过归正之意。本义 改变) 同本义 改,更也。--《说文》 敝予又改为兮。--《诗·郑风·缁文》 盖改葬也。--《公羊传·庄公三年》 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 改取一个挟之。--《仪礼·乡射礼》。注更也。” 改居则请退可也。--《仪礼·士相见礼》 执政未改。--《国语·鲁语下》 前图未改。--《楚辞·九章·怀沙》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盘庚不为怨者故 改gǎi ⒈变革,更换~变贫穷。~革开放。~名换姓。更~不合理的制度。 ⒉纠正~正。~过自新。~恶从善。 ⒊修订,更正修~。~文稿。~童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