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J 决去恨不早

"决去恨不早"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0 03:37:25


简介: “决去恨不早”出自宋代陆游的《春日对花有感》,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ué qù hèn bù zǎo,诗句平仄:平仄仄仄仄。
出处: 《春日对花有感》
内容:
夭夭枝头花,郁郁地上草;方春万物遂,我乃独衰槁。
少时喜方药,晚亦学黄老,又非爱名宦,壮岁迹已扫,如何过八十,尚复未闻道?伛行阡陌间,齿摇而发缟。
名山可巢居,决去恨不早
宴坐精思床,犹能养梨枣。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陆游
诗人介绍: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翻译:

《春日对花有感》

夭夭枝头花,郁郁地上草;
方春万物遂,我乃独衰槁。
少时喜方药,晚亦学黄老,
又非爱名宦,壮岁迹已扫,
如何过八十,尚复未闻道?
伛行阡陌间,齿摇而发缟。
名山可巢居,决去恨不早。
宴坐精思床,犹能养梨枣。

中文译文:
娇嫩的花朵盛开在枝头,郁郁葱葱的草生长在地上;
春天来临,万物复苏,而我却孤独而衰老。
年轻时喜欢研究药物,晚年则学习黄老之道,
并不追求名利,壮年的事迹已经消逝,
如何度过八十岁,我仍未听闻真正的道理?
弯曲着身子在街巷间行走,牙齿摇动,头发已经发白。
名山可以作为居所,但遗憾的是我没有早早离去。
坐在宴会上,思绪万千,仍能享受梨子和枣子的滋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文人陆游创作的作品,通过描绘春日的花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身衰老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诗中的花草景象生动而美丽,展现了春天的繁荣和万物复苏的景象。然而,与春天的盛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者自身的衰老和孤独。他回顾了自己年轻时对药物的兴趣和晚年学习黄老之道的经历,强调了自己并不追求名利,而是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真理。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表达了对自己衰老的无奈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他感叹自己已经过了壮年,却仍未领悟到真正的道理。他形容自己行走时身体的不便和年老的迹象,同时表达了对名山居住的向往,但又感叹时光已逝,未能早早离去。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在宴会上思考人生的深沉,即使年老体弱,仍能保持精神的活跃和思考的能力。他用养梨枣来比喻保持内心的滋养和思绪的丰富。

整首诗词通过对春日花草景象的描绘,以及对自身衰老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同时表达了对内心宁静和真理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yāo yāo zhī tóu huā, yù yù dì shàng cǎo fāng chūn wàn wù suì, wǒ nǎi dú shuāi gǎo.
夭夭枝头花,郁郁地上草;方春万物遂,我乃独衰槁。
shǎo shí xǐ fāng yào, wǎn yì xué huáng lǎo, yòu fēi ài míng huàn, zhuàng suì jī yǐ sǎo, rú hé guò bā shí, shàng fù wèi wén dào? yǔ xíng qiān mò jiān, chǐ yáo ér fā gǎo.
少时喜方药,晚亦学黄老,又非爱名宦,壮岁迹已扫,如何过八十,尚复未闻道?伛行阡陌间,齿摇而发缟。
míng shān kě cháo jū, jué qù hèn bù zǎo.
名山可巢居,决去恨不早。
yàn zuò jīng sī chuáng, yóu néng yǎng lí zǎo.
宴坐精思床,犹能养梨枣。
韵脚: 拼音:jué qù hèn bù zǎo
平仄:平仄仄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九皓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决 (形声。从水,夬声。本义疏通水道,使水流出去) 同本义 自河决瓠子后,二十余岁,岁因以数不登。--《史记·河渠书》 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决,行流也。--《说文》 人导之而行曰决,水不循道而自行亦曰决。--《说文通训定声》 予决九川,距四海。--《书·益稷》 决之东方而东流。--《孟子》 治水有决河深川。--《汉书·沟洫志》 决水而灌之。--《韩非子·初见秦》 河决不可复壅,鱼烂不可复全。--《史记·秦始皇纪赞》 鲧禹决渎。--《韩非子·五蠹》 决渎于殷周之世。 决(泀)jué ⒈排除阻塞物,疏通水道~江疏河。〈引〉堤防被水冲开~口。 ⒉决定犹豫不~。〈引〉一定,肯定~不会亏损。不获全胜,~不收兵。 ⒊定最后胜负~赛。~斗。 ⒋判刑,执行死刑判~。枪~。处~。 ⒌ ⒍ 决xuè 1.迅疾貌。 决quē 1.破裂。

:去〈动〉 (会意兼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人(大),下面是口(或作凵”),表示人离开洞口或坑坎而去。《说文》从大,凵声。”凵。本义离开) 同本义 去,人相违也。--《说文》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魏风·硕鼠》 纪侯大去其国。--《春秋·庄公四年》 大去者,不遗一人之辞也。--《谷梁传》 武子去所。--《左传·襄公二十年》 不能相去。--《战国策·齐策》 乃去。--唐·柳宗元《三戒》 久而不去。--宋·欧阳修《归田录》 一狼径去。--《聊斋志异·狼三则》 东向驰去。--清·魏禧《大铁椎 去qù ⒈离开~职。离~。就~。 ⒉前往,由此到彼~学校。从成都~上海。快给他~封信。 ⒊距,距离,差别此~那儿有两公里。相~甚远。 ⒋除掉,放弃,减掉~掉。除~。减~。 ⒌已过的过~的。特指刚过的一年~冬。~年。 ⒍失掉大势已~。 ⒎在动词前〈表〉去做或要做~杀鸡。明天~买鞋。 ⒏在动词后〈表〉趋向或持续下~。出~。让他说~。照常做~。 ⒐扮演(戏曲里角色)你~演书生。 ⒑ ⒒ ⒓ 去jǔ 1.收藏。 去qū 1.驱逐。

:恨〈动〉 (形声。从心,艮声。本义怀恨在心,怨恨) 同本义 恨,怨也。--《说文》 今财亡民罢,莫不怨恨。--《国语·周语下》 役夫敢申恨。--唐·杜甫《兵车行》 恨贯肌骨。--唐·李朝威《柳毅传》 亡国之恨。--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又如恨命(恨恨地;拼命);恨恨(气 忿的样子);恨穷发极(愤恨到极点而发怒);恨五骂六(投骰子时的叫骂声);恨如头醋(比喻非常可恶,令人恨得切齿) 遗憾;后悔 臣死不恨矣!--《史记·萧相国世家》 故死者不抱恨而入地,生者不衔怨而受罪。--《汉书·王嘉传》 公子恨之复返。-- 恨hèn ⒈遗憾,不满意~事。遗~。悔~。懊~。 ⒉怨,仇视怨~。仇~。民族~。~之入骨。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

:早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日”,下面是甲”。甲”的最早写法象十”,指皮开裂,或东西破裂。早”即天将破晓,太阳冲破黑暗而裂开涌出之意。本义早晨) 同本义 早,晨也。--《说文》 晨初为早。--《诗·召南·小星》疏 是谓老服。--《老子》 早夜以思。--唐·韩愈《原毁》 早莺争暖树。--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早暮咈吾耳。--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早出暮归。--《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清早(清晨);明早(明天早上);早出晚归(整日在外);起早贪黑;早天(早晨的天空);早角(早晨的号角声); 早zǎo ⒈太阳升起的时候~晨。做~操。用~餐。 ⒉时间在先的,以前的~先。~稻。他~来了。~起~睡。~在五年前。 早zào 1.指柞栗之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