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M 迷途幸识归

"迷途幸识归"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15:09:06


简介: “迷途幸识归”出自宋代陆游的《书感》,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mí tú xìng shí guī,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
出处: 《书感》
内容:
俗学方哗世,遗经寖已微。
斯文未云丧,吾道岂其非。
拔本宁余力,迷途幸识归
新凉起衰疾,灯火耿郊扉。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陆游
诗人介绍: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翻译:

诗词:《书感》
作者:陆游(宋代)

俗学方哗世,遗经寖已微。
斯文未云丧,吾道岂其非。
拔本宁余力,迷途幸识归。
新凉起衰疾,灯火耿郊扉。

中文译文:
东方文化正在逐渐变得浅薄和轻浮,传统的经典已经逐渐被人们所忽视。
这种文化的衰败还没有完全显现,但我的心中难免有些不安。
我努力从根本上挽救这种文化的力量,幸好我在迷途中找到了归宿。
新的冷风兴起,衰颓的疾病也开始蔓延,而灯火仍然在郊外的门扉上闪烁。

诗意:
《书感》这首诗词写出了作者陆游对于当时社会文化境况的忧虑和思考。他观察到俗学盛行,而传统经典却逐渐被人们遗忘,文化逐渐变得浅薄和轻浮。然而,作者并不认为传统文化即将彻底消亡,他坚守自己的信念,力求拯救和传承这种文化的精髓。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文化传统的珍惜和对于文化走向的担忧。

赏析:
《书感》是陆游对于当时社会文化状况的深刻观察和思考之作。他以简练而精炼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忧虑和不安。通过诗中的对比,他揭示了俗学的流行与传统经典的衰微之间的矛盾。尽管作者感叹时代的变迁,但他并不认为传统文化已经彻底丧失,而是坚信自己的道路是正确的。他以拔本宁余力、迷途幸识归的表达,表明自己在追寻文化传统中找到了归宿和安慰。最后两句“新凉起衰疾,灯火耿郊扉”,以简洁的形象绘画出时代变迁中的冷风凄凉和郊外灯火依然闪烁的景象,给人们一种深沉而凄美的感觉。

这首诗词体现了陆游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担忧,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自己坚守信念的勇气和坚定。它呼唤人们珍惜和传承传统文化,对于时代的变迁保持警觉,并在迷途中寻找到真正的归宿。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sú xué fāng huā shì, yí jīng jìn yǐ wēi.
俗学方哗世,遗经寖已微。
sī wén wèi yún sàng, wú dào qǐ qí fēi.
斯文未云丧,吾道岂其非。
bá běn níng yú lì, mí tú xìng shí guī.
拔本宁余力,迷途幸识归。
xīn liáng qǐ shuāi jí, dēng huǒ gěng jiāo fēi.
新凉起衰疾,灯火耿郊扉。
韵脚: 拼音:mí tú xìng shí guī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迷 (形声。从辵,米声。本义迷路;分辨不清) 同本义 迷,惑也。--《说文》 烈风雷雨弗迷。--《书·舜典》 凡夫失其所欲之路,而妄行之,则为迷。--《韩非子·解老》 及行迷之未远。--《离骚》 迷不知宠之门。--《楚辞·惜诵》 迷其所在。--《聊斋志异·促织》 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楚辞·九章·涉江》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杜牧《阿房宫赋》 遂迷,不复得路。--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其若迷。--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无迷其途。 道中迷雾。--清·姚鼐《登 迷mí ⒈分辨不清~航。~途知返。 ⒉神智昏乱~糊。~乱。 ⒊沉醉,对某种事物产生特殊的眷恋~恋。 ⒋入迷于某种事物的人球~。养兔~。 ⒌诱惑,陶醉~惑。景色~人。 ⒍ ①信仰神仙鬼怪和命运等愚昧者~信。~信者愚昧。对于搞~信活动者,按治安法规处罚;若有罪行,则按《刑法》惩办。 ②盲目信仰和崇拜切莫~信。

:途〈名〉 (形声。从辵,余声。本义道路) 同本义 途,道也。--《广韵》 徐亦训道。字古借涂,后变作途。又作塼。--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堂途谓之陈。又,路,旅途也。--《尔雅·释宫》 当途梧邱。--《尔雅·释邱》 而不利说途也。--《战国策·齐策》 经途九轨。--张衡《东京赋》 长揖当途人。--郭璞《游仙诗》。注当仕路也。” 天明登前途。--唐·杜甫《石壕吏》 仁义之途。--唐·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 负者歌于途。--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无速其途。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聊 途tú ⒈道路~程。道~。路~。中~。天堑变通~。 ⒉ ⒊

:幸 幸,吉而免凶也。--《说文》 幸而至于旦。--《礼记·檀弓》 不幸短命死矣。--《论语》。皇疏凡应死而生曰幸。应生而死曰不幸。” 幸甚。--曹操《步出夏门行》 生固幸而遇予。--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知幸与不幸。 幸获名成。--清·周容《芋老人传》 民之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过十之一二矣。--清·洪亮吉《治平篇》 又如三生有幸;荣幸(光荣而幸运);万幸(非常幸运);得此幸,不幸中的大幸;庆幸;天幸;不幸;万幸 幸 通倖”。侥幸 非分而得谓之幸。--《小尔雅》 朝无幸位。--《荀子·富 幸( ⒋倖)xìng ⒈意外地获得成功或免去灾难。~运。~免于难。 ⒉喜欢,高兴欣~。庆~。 ⒊希望~勿推辞。 ⒋宠爱宠~。得~。 ⒌〈古〉称帝王到某处去巡~。 ⒍ ⒎

:识 (形声。从言。戠声。善于言谈,表示有知识,故从言。本义知道;懂得) 同本义 譺,知也。--《说文》 君子是识。--《诗·大雅·瞻卬》。笺知也。” 壹宥曰不识。--《周礼·司刺》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陶潜《桃花源诗》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孙子·谋攻》 不识有诸?--《孟子·梁惠王上》 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左传·成公二年》 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识味(知味);识空便(知趣;识相);识道(知圣道);识义(知义 识(譺)shí ⒈知道,认得,能辨别~字。认~。~别。~途老马。 ⒉学问,应知的,所知道的学~。知~。常~。有~之士。 ⒊见解,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⒋ 识(譺)zhì ⒈记住,做记号,也指记号、标志博闻强~。表~。款~。

:归 (会意。从止,从媎省。本义女子出嫁) 同本义 归,女嫁也。--《说文》 帝乙归妹。--《易·泰》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之子这个女子) 女有归。--《礼记·礼运》 妇人谓嫁曰归。--《公羊传·隐公二年》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杜甫《新婚别》 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又如归适(出嫁);归女(嫁女);归妹(嫁妹)。又指出嫁女儿返回娘家 害瀚害否,归宁父母。--《诗·周南·葛覃》 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 归(歸)guī ⒈回,返,回到~家团聚。~国华侨。回~祖国。〈引〉还给~还。物~原主。 ⒉趋向同~殊途。四海~心。 ⒊由,属于这件事~她办。 ⒋聚拢,并入~档。~并。颗粒~仓。 ⒌依附,附属~附。~属。 ⒍顺服,反正~顺。弃邪~正。 ⒎结局,结论~宿。~结。 ⒏除,珠算中一位数的除法三~。七~。 ⒐〈古〉指女子出嫁之子于~(之子这个女子)。 归kuì 1.通"馈"。赠送。 2.通"愧"。惭愧。